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中国新能源汽车一路疾驰 - 专家学者共议如何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
【新能源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一路疾驰 - 专家学者共议如何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
浏览次数:【1018】  发布日期:2024-3-13 8:32:40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
 

  中 国新能源 汽车一路疾驰。截至2023年,我 国新能源 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壹。

  随同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近一年来新能源汽车的维护权益投诉案例明显增多,实际续航里程打折、功能失灵频现、第叁方检测机构缺位等诸多问题困惑着新能源汽车前进的步伐。3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72次,涉及车辆160.3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3.8%;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2.3%,创历史新高。实施远程升级 (OTA)召回6次,涉及车辆117.3万辆,同比增长32.2%,OTA逐渐成为汽车召回实施的重要方式。

  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与维护权益投诉案例增多矛盾凸显的当下,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邀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中国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 北京市 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卢鼎亮,围绕我 国新能源 汽车如何应对当前的发展困境、如何构建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等诸多问题,共同探讨如何增进中 国新能源 汽车高质量发展。

  付于武表示,智能电动新赛道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保持头脑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心,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能源车 面临一些特有的安全问题聚焦在电池和智能系统

  新京报贝壳财经:近一年来新能源汽车的维护权益投诉案例明显增多;在现有的汽车消费者维护权益案件中,哪类矛盾纠纷较多?

  付于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面临着一些特有的安全问题。例如,电动化的进程中,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热失效问题就可能造成汽车燃烧事故的发生。这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急剧增长,渗透率不断提高,与过去相比,事故发生的机率也在一定水平上有所增加。这更加提醒我们,务必时刻保持警觉,认真对待每一个可能的安全隐患。

  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新生力量,它的崛起标志着汽车产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务必把安全放在第壹位,这是不容忽视的。甭管是动力电池的生产企业,还是整车生产企业,都应该对此给予充分的注意,强化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能达到最高标准。

  卢鼎亮: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维护权益案件多聚焦在新能源汽车行驶安全、电池质量纠纷、售后服务争议、汽车数据存储争议等领域。例如,消费者维护权益中对新能源汽车行驶中断电、汽车自燃、自动驾驶系统失灵、充电故障、续驶里程缩水、不实现承诺、价格快速变动、售后服务及维修体系配套滞后等诸多问题尤为关注。

  曹鹤:消费者对于电池问题、智能化产品与配置等诸多问题关注较多。电池技术本身具有相应的特性,太冷或太热的环境因素下都会受到影响。

  章弘:目前问题主要聚焦在电池和智能系统,电池因温度不同时常会出现里程缩短现象,冬天电池受寒不仅里程缩短甚至还会出现电池不工作状态。即便是夏季,车内空调也会给续航里程造成影响。

  另外,智能系统功能繁多,但也会出现性能不灵或反应痴钝的现象。好比无法及时准确预报红绿灯变化,无法提醒前后车辆行驶状况,无法准确介绍交通路况和准确寻找目的地等多种状况。

  从消费者角度看车企应更加重视安全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续航里程打折、功能频繁失灵等诸多问题困惑着新能源汽车前进的步伐,我 国新能源 汽车如何应对当前的发展困境?

  曹鹤:从消费者角度来审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汽车企业应更加重视安全问题。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审视,随着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规模、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未来投诉问题及投诉率也会随之增加,这也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进程中一定会出现的问题。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未完全定型,更需要技术进步进而推动行业良性发展,需要靠企业共建良好的市场环境。

  章弘: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过快,很有可能发生技术不稳定的现象。车企在研发新车型时,在策略上要瞄准消费者群体,瞄准消费者需求,但安全应该是每家企业造车的基本要求。车企需要在各种测试中心和实验场地,对新车反复试验,并广泛听取业内外的意见和建议,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目前一些车企有些急于求成,未在实验场地和检测机构做充分的测试就慌忙上市,造成后续车辆出现一大堆问题。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减缓迭代频率也是维护车型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措施,迭代太快同样会造成技术应用的不稳定性。

  加强标准法规制定充分保障 新能源车 安全性能

  新京报贝壳财经:当车企和车主矛盾不可调理,且第叁方检测机构缺位时,监管职能部门应如何补位、协调?

  付于武: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标准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只有建立了严格的标准法规体系,才能有效规范市场行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目前,我国针对电动汽车安全性能的标准法规已经越来越严格,这是一个很好的 势头。我认为,随着我们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的标准法规将在国际电动汽车领域施展引领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车企和消费者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对于车企而言,他们应该积极采用顶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和质量水平。

  王鹏:在车企和车主矛盾不可调理,且第叁方检测机构缺位的情景下,监管职能部门应施展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强化对车企的监察管理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标准,规范车企行为;另一方面,推动建立权威的第叁方检测机构,为消费者提供独立、公正的检测服务。针对电池续航里程存在误差的问题,监管职能部门可以推动制定行业统一的测试标准和方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曹鹤:首先是监管职能部门施展作用,从顶层设计、政策、法规等方面着手,完善行业秩序;其次从生产端来看,将更多精力放在产品上,缔造品质更好的汽车产品;从消费者层面来看,更多明确信息认知,避免出现信息差,可以更好地选择产品。

  章弘: 新能源车 增速迅猛,相关部门也要抓紧出台适合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法规。未雨绸缪,避免出现问题时,再做补救。车企要提高警觉,做好必要的自律,追求车辆的高质量和安全性,接受睿智的消费群体的检验。不然,很有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卢鼎亮:构建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需要车企、协会、监管机构、消费者共同努力。

  监管职能部门应当强化日常监管执法和专项整治。针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特点,强化日常监管执法,不断改进和创新监管方式,加大对损害竞争和消费者及其它汽车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垄断协议、不实广告宣传、销售侵权和冒牌劣质商品、不平等条约格式条款、网络交易犯法行为等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

  协会应重视车企的信用监督和建设,增进经营者守合同、重信用。运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和信息约束等行径,强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

  车企可以主动推广合同示范文本,减少不平等合同条款,会同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根据《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公平完善的汽车销售和汽车维修等合同示范文本。

  新京报贝壳财经:如何评价我 国新能源 车的发展?

  付于武:在这个智能电动新赛道上,我们取得的进步堪称明显。就像一列飞驰的列车,我们快速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布满活力和机遇的发展阶段。市场的渗透率持续攀升,现已突破30%的大关,这一数字不仅代表着市场的认可,更表现出新能源汽车强劲的增长势头。

  更令人振奋的是,我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还成功打入了海外市场,展示了中 国新能源 汽车产业的强大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的产品在国外市场的表现同样出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为中 国新能源 汽车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我们也深知,任何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汽车产业身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其安全性、 节能环保 性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安全问题自然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因为安全始终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10-6【电动汽车】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投票结果出炉 - 奔驰、宝马等车企明确反对
2024-10-6【电动汽车】新华财经周报 - 9月30日-10月6日
2024-10-6【电动汽车】有车企称电动车价格暂不受欧盟关税影响 但-处于危险中-
2024-10-5【电动汽车】欧洲多方强烈反对!-远离全球合作的又一步-!
2024-10-6【电动汽车】奔驰、宝马!突发!
2024-10-5【电动汽车】新华时评 - 欧盟法案不公平、不合规、不合理
2024-10-5【电动汽车】中国贸促会回应
2024-10-5【电动汽车】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遭多方反对 - 中欧将继续谈判
2024-10-5【电动汽车】新华财经早报 - 10月5日
2024-10-4【电动汽车】欧盟委员会向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提议获通过!商务部、欧盟中国商会、德国、匈牙利总理发声
 ● 相关资讯专题
电动汽车】  【新华财经】  【电动车】  【处于危险中】  【远离全球合作的又一步】  【匈牙利】  【解决方案】  【欧盟委员会】  【贸促会】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