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上海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源头治理 - 这些问题亟需解决
【电动自行车】上海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源头治理 - 这些问题亟需解决
浏览次数:【725】  发布日期:2024-5-31 10:23:31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电动自行车】 【自行车
 

  2023年,国家消防救援局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数量连年增长,强化电动自行车安全源头治理已成燃眉之急。

  上海以完善制度设计为着力点出手施策。更改后的《上海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将从6月1日起实施,从生产、销售、上路、使用等多个环节入手,直指电动自行车安全诸般要害。

  然而,在具体落实层面,仍有一些症结问题亟待解决:住宅小区安全充电设施缺口大,车辆非法改装行为量大面广,电动自行车用电池质量良莠不齐,老旧车辆回收报废体系尚不完善等。

  围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问题,记者展开深入调查,剖析症结所在、探寻治理方案。多名受访者指出,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提升源头治理效能,是一项涉及顶层设计、法律保障和落地实施等不同层面的系统工程,相关部门既要切实做好管理,更要落实疏导保障措施,探索形成更多社会共治方案。

整治违规充电应疏堵结合

  在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中,由违规停放和充电引发的案例并很多见。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火灾致人员伤亡的,九成以上是因为停放在楼道、室内等部位。如何让数量庞大的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安全充电,既是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源头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长期困惑社区管理人员和执法部门的难点所在。

  对于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充电行为,消防法及《上海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等都有禁止性规定及罚则,但真正执行却面临重重阻力:部分物业人员并未及时制止违规停放和充电行为,或未向相关部门及时报告、协助处理;一些社区和消防人员也面临“举证难、罚不动”的困境。有执法人员表示,目前执法仍以告诫为主,对于老旧小区住户,往往“罚不动、罚不了”。  

  针对管理、举证和处罚的现实难点,新更改的《条例》进一步细化禁止性规定,明确监管主体和法律后果,为执法落实提供制度性保障。《条例》规定: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不得在一下区域停放或充电,包含建筑物首层门厅、共用走道、楼梯间、楼道等共用部位,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区域,居住建筑的室内区域(根据有关标准设置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除外)等。针对不同场所的违规停放和充电行为,《条例》也明确了对应的管理主体和处罚依据。

  难题背后,电动自行车停放难、充电难的困境日益凸显。一些社区管理人员坦言,如果没有充分、便捷的停放和充电设施,整治行动一过,“各种违规行为很快就会回潮”。

  治理进程中,更多基层职员感受到,“堵”是权宜之计,“疏”才是根本之策。浦东新区北蔡镇莲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段国峰深有感触:之前在小区走访摸排发现,共有电动自行车300多辆,可充电设施有限,一些居民只能靠“飞线”或入户充电。这两年,莲安居民区的几个小区逐渐加建或改建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原先多发的违规充电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如何找到全面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依靠责罚手段,上海正探索以“智慧化治理”手段完善监管和服务。记者采访了解,一些社区正通过安置智慧电梯、智能 充电桩 、预警平台等“人防+技防”举措,持续推进防范管理。而在空间有限的老旧小区,体积小、安全性高的智能充换电柜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基层职员认为,很多车主对电动自行车电池用电安全缺乏足够重视,要通过警示教育和常态化宣传,持续提升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我们发现一些车主对电动自行车电池用电安全缺乏足够重视,就组织楼组长和志愿者加强警示教育和常态化宣传。说得多了,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的确提高了,不仅自己不会拉线,看到该类情况还会通过居民微信群等反映。”段国峰说。

杜绝非法改装要遏止市场

  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不应只被拦在“楼外”,更应被挡在“市场外”。上海消防救援部门通报显示,发生火灾的电动自行车,大多有加装换装电池、车身结构改变等情况。而在车辆出厂时,整体产品和电池都有质量保证,问题主要出在翻新、改装等环节。

  上海警方近期查处了多个提供改装服务的车辆销售点。在宝山警方查处的案件中,店家牛某会根据买家需求,将原车装配的48V电瓶改装为60V、72V电瓶,再对外销售“订制整车”。目前,犯罪嫌疑人牛某等二人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已经被刑事拘留。

  除了更换超标电池外,一些门店会帮车主解除限速。根据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限速为25公里每小时,但通过解码的形式,可将最高时速刷到60公里左右。记者发现,此类解码器在电商平台其实不难找,价格最低的只要十几元。

  有的门店还提供“先上牌后改装”服务。记者了解到,在警方查处的案件中,有销售人员告诉消费者,只要购买电动自行车,都可免费提供改装拆除限速装置和更换大功率电池等服务,然后让消费者先去车管所上牌,回来后再改装。

  相关法规早已明确,改装电动自行车属于犯法行为,且改装车辆隐患重重,为何仍有人热衷于此?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消费者为突破速度限制、追求高续航,成为改装电动自行车的“忠实粉”;一些门店为获取利益,不惜冒险迎合消费者的改装需求,部分使用的还是劣质或翻新元件。

  这时,较大的监察管理难度和较低的犯罪成本,也成为遏制非法改装的阻碍。一名一线交警对记者说,路面执法时,主要关注电动自行车外观的结构改变和加装配件等情况,至于改装超标电池、解除限速等行为,警察很难在现场识别和认定,“还有些违法车主,当你面拆除掉加装设备,但过两天又装回去了”。

  末端管理存在阻碍,追溯非法改装的上游服务商同样面临挑战。“最近随着检查和执法力度的增加,一些商铺开始只为熟客提供改装服务,也有人改为线上接单、在夜晚改装,大大增加了违法的随机性和隐蔽性,获取线索和固定证据越来越难。”一名市场监管人员表示,相较改装车辆造成的 利润,被查处的犯罪成本其实不高,致使一些商铺为所欲为。

  这个现象得到立法部门的注意。更改后的《条例》明确禁止各类非机动车加装、改装行为,及销售拼装、加装、改装的非机动车。另外,《条例》加大对从非法改装经营性活动的处罚力度,“对从事拼装、加装、改装非机动车经营性活动或销售拼装、加装、改装非机动车的”,由之前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改为“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立法和执法结合,才能真正遏止非法改装这一市场无序行为。“加大对销售渠道的监察管理和处罚,商家想必会衡量得失,不至于继续无视有关规定而自行其是。”业内人士建议,市场监管职能部门应形成对电动自行车销售点、维修点的定期常态化监管机制,严格产品质量抽检。同时,强化与交警等相关部门的协同执法,共享线索和信息,形成监管合力。另外,还可以鼓励公众对发现的非法改装行为进行举报,给予适当奖励,以提升社会共治效能。

把好电池质量关是“重中之重”

  上海公安嘉定分局对近期发生几起电动自行车起火事故溯源发现,电池单体故障等是重要的致祸原因。业内人士也指出,把好电池质量关是做好电动自行车安全源头治理的重中之重。

  由于轻便、能量高等原因,近年来, 锂电池 替代铅酸电池成为大势所趋。据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2018年锂电两轮车的渗透率为12.7%,2022年提升到了25%。研究机构EVTank预测,到2025年,锂电电动自行车的渗透率将达56.4%。

  然而,部分劣质 锂电池 流入市场,从源头端造成了安全隐患。“电池既可能成为火源,也可以是起火后重要的助燃剂,其本身的安全和保障措施不容忽视。”上海消防救援总队松江支队副支队长周明川表示,因为 锂电池 自身结构及化学体系不稳定,再遇上碰撞、挤压、过充、短路等情况,更易引发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

  本身质量就不合格的劣质电池,如同四处游弋的不按时炸弹,要挟着城市安全。据上海公安部门介绍,相较正规厂家出厂的合规 锂电池 ,低劣 锂电池 价格仅为其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常以超标大容量吸引有电动自行车改装需求的消费者。有的小作坊专门还回收报废电池,进行再加工和出售,生产工艺和质量都不合格,隐患更加严峻。

  今年以来,上海公安联合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持续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用电池、充电器等核心部件生产销售领域的冒牌劣质案件侦查力度,从严从重处罚,力图斩断非法生产销售网络链条。据了解,相关部门对全市500余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开展了3次联合清查,发现多条制售伪劣电动自行车的违法线索。其中,针对生产、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由公安经侦部门予以刑事打击,共侦破非法制售伪劣电动自行车案近30起,查扣伪劣车千余辆,涉案金额达2800余万元。

  劣质电池存在的症结,与电动自行车用 锂电池 强制性国家标准长期缺失有关。目前,电动自行车用 锂电池 生产标准依据的是2019年施行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国家标准》。据周明川介绍,这只是一个国家推荐性的标准,其实不是一个强制性标准,企业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强制性国标的缺失,给了劣质电池更大的生存空间。出现问题后,也难以追溯生产企业的责任。”

  好消息是,这一空白将被填补。近期,《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将于今年11月1日正式实施。除规范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外,该规范还要求制造商在电池组上标注“安全使用年限”,提醒用户到期淘汰老旧电池,减少老旧电池造成的潜在安全风险,以保障用户生命和财产安全。

  如何处理老旧车辆及电池,是另一块需要补上的短板。目前,我国并未作出非机动车强制报废规定, 动力电池回收 体系也不完善。“应该像对机动车那样,将并入规范管理的所有电动车及驾驶人并入管理视野,建立电动自行车产品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规范骑行行为。”前述交警说。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应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车辆及电池的报废、回收标准与流程,进而推进电动自行车赋码溯源管理,汇集产品认证、生产、销售、登记至回收等全流程信息,利用数字化平台实现多部门协同监管。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3【陈振宇】新闻CT - 骑行不得超15公里/小时?滨江夜间骑行爆火的现实需求与执法困境
2024-6-23【陈振宇】新闻CT - 骑行不得超15公里/小时?滨江夜间骑行爆火的现实需求与执法困境
2024-6-14【非机动车】公安部推出多项便民新举措 - 简化办牌办证手续 - 优化道路交通秩序
 ● 相关资讯专题
陈振宇】  【机动车】  【自行车】  【非机动车】  【公里/小时】  【行驶证】  【公安部】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