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所谓的-产能过剩- 过剩的不是产能 而是焦虑 - 专家解读
【新能源产业】所谓的-产能过剩- 过剩的不是产能 而是焦虑 - 专家解读
浏览次数:【845】  发布日期:2024-6-7 19:09:11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汽车】 【产能过剩
 

  据商务部消息,3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西班牙经济、贸易和企业大臣奎尔波在马德里共同主持召开中国—西班牙经济工业合作混委会第29次会议。

  王文涛表示,欧方以“产能过剩”为由对我国电动汽车实施反补助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所谓的“产能过剩”,过剩的不是产能,而是焦虑;所谓的“市场扭曲”,扭曲的不是市场,而是心理状态。

  此前,5月30日,商务部讲话人何亚东表示,近一段时期,一些国家在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的同时,变换花样翻炒所谓“中国非市场政策和做法”。这是典型的“双标”,本质是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一定破坏真实的公平竞争,破坏国际经济秩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国际贸易系教授、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崔凡在接受第壹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以新能源产业为例,目前中国形成的产能,是我国传统比较优势和现代比较优势叠加的效果,有庞大国内市场和内需潜力支撑,有完整的资产与产业链支撑,还有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支撑。

  中国补助政策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何亚东表示,一些国家指责中国通过政府补助“缔造不公平竞争优势”,造成“市场扭曲”,这完全是扭曲事实。

  他表示,中国补助政策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不存在世贸组织所规定的禁止性补助,中国产品性价比高、竞争力强,是充分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不是靠政府补助。中国持续缔造公平竞争的开放市场,新能源产业、平台经济、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头部企业主要都是民营企业;2023年中国进出口的三成由外资企业实现。

  他指出,反观一些指责我国的国家,近年来滥用不公平、非市场手段,实施大量违规的关税措施、歧视性补助政策、针对性投资限制、无底线单边制裁,缔造排他性“小圈子”,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真实的公平竞争,应当是自己努力跑得更快,而非想方设法绊倒别人;应当是开放合作、平等互利,而非封闭排他、拉帮结派;应当是遵守已形成国际共识的规则,而非随意破坏和篡改规则。

  崔凡也对第壹财经记者表示,在设计补助时,中国特别重视了合理性和世贸组织合规性。他介绍道,这时,根据目前高盛和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分别估算,美国《通胀削减法》在十年内的财政支出将高达1.2万亿或1万亿美元。

  崔凡说,此前中国商务部讲话人在评论世贸组织中国诉美国《通胀削减法》补助措施案时表示,中方坚定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尊重世贸组织成员在规则框架下实施产业补助,增进本国社会发展的正当权利。但《通胀削减法》明确禁止受补助企业使用中国成分,要求优先使用美国成分,这种进口替代补助属于世贸组织的禁止性补助,是我国坚决反对的。

  崔凡对记者表示,据他梳理,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呼哈兹(Juhasz)等人最新关于产业政策的研究发现西方国家更多使用产业政策。

  他介绍道,在上述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到,2009到2020年之间,使用产业政策最为频繁的国家排名依次是德国、日本、巴西、美国、加拿大等。

  中国始终坚持真实的公平竞争原则

  何亚东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中国始终坚持在真实的公平竞争原则下,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缔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进步,实现携手共进、共同发展。

  “中 国新能源 产业的发展是因为中国企业的努力,而其重要优势来源是庞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崔凡对记者表示,中国既没有希望赢者通吃,也不会搞封闭式发展,“一方面,中 国新能源 产业需要进口大量中间产品,不会啥都自己生产;另一方面,中 国新能源 企业普遍希望在海外投资设厂。”

  他举例称,中方为了支持光伏行业出海,与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危机,将国际可靠的“光伏硅片制备技术”排除在《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之外,定为自由出口技术。中国愿意通过增进双向投资和技术交流,和各国合作在当地建立和扩大新能源产业产能。

  崔凡表示,最近这一轮最新“中国产能过剩论”,指向的恰恰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最希望发展的、也是全球最期望的新能源产业。

  崔凡说,现今世界面临气候变暖加速的危机,有预测认为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将突破《巴黎协定》制定的1.5度升温阈值。他表示,在这种情景下,新能源产业怎么可能面临整体的产能过剩呢?

  “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分别是2022年的4.5倍和4倍。考量到技术更新,现有部分产能还可能退出,还需要新增大量先进产能才能满足需求。”他解释道,瑞士经济学家艾佛奈特(SimonEvenett)和他的合作者在2018年就产能过剩问题发布报告,认为不存在任何有说服力的理由让各国为全球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而懊恼。产能过剩本身概念具有模糊性,其度量缺乏可操控性。

  “更关键的是,产能过剩不管采用何种度量,其本身是市场结果。直接针对市场结果进行干预只会破坏市场机制。”崔凡说,“市场机制可以使最落伍的产能退出,而直接的政策干预有可能把先进产能拒之门外。”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6【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双碳晚报-全球首列商用碳纤维地铁列车在青岛正式发布 宁德时代子公司在武汉成立新公司
2024-6-26【黄山谷捷】创业板IPO-业绩依赖新能源汽车业务 黄山谷捷逾期应收账款占比攀升
2024-6-26【赛力斯】股价罕见跌停 赛力斯回应称-市场正常波动- 今日股价止跌回升
2024-6-26【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政策显效 - 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力足
2024-6-26【能辉科技】能辉科技董事长罗传奎 - 做新能源产业中的-实干家-
2024-6-26【赛力斯】赛力斯异动 - 引发多款明星基金净值大幅下跌
2024-6-26【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三年亏损超180亿的合众新能源赴港IPO
2024-6-26【新能源车】市场调查 - 车企入局新能源车险 车主们的保费会降吗
2024-6-26【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连续4个月下滑 终端大降价 一汽-大众如何背水一战
2024-6-26【刘振民】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 - 新能源-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
 ● 相关资讯专题
动力电池综合利用】  【新能源汽车】  【地铁列车】  【宁德时代】  【黄山谷捷】  【招股书】  【应收账款】  【赛力斯】  【市场正常波动】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申请】  【消费品】  【能辉科技】  【罗传奎】  【光伏系统】  【董事长】  【实干家】  【新能源产业】  【明星基金】  【刘格菘】  【赴港IPO】  【哪吒汽车】  【新能源车】  【比亚迪】  【背水一战】  【刘振民】  【能源转型】  【产能过剩】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