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引领产业变革 - 供应链金融再出发
【供应链金融】引领产业变革 - 供应链金融再出发
浏览次数:【502】  发布日期:2024-6-29 2:51:54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
 

  本站记者王柯瑾北京报道

  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整合与变革,供应链金融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引领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最近,我国多地出台关于加强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文件,鼓励银行机构进一步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发改委等七部门印发《 上海银行 业保险业建设供应链金融示范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推动建设上海供应链金融示范区。人民银行 北京市 分行、 北京市 委金融委办公室、 北京市 财政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为供应链金融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分析认为,供应链金融处于产业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结合部位,在现今的经济形势下,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对于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对于金融活水滴灌中小微企业都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供应链金融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目标明晰破解槽点

  《行动方案》旨在推动建设上海供应链金融示范区。在《行动方案》中,上海金融监管局要求聚焦上海重点产业集群,通过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对上下游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应融尽融,至2025年年末,实现上海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及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全覆盖,实现产业、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产业全链条的能力,建立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供应链金融创新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及一批案例。

  针对当前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槽点堵点,《行动方案》要求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合作共赢,推进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建设;二是科技赋能,推进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三是破解难题,加大动产融资服务力度;四是风险为本,牢牢坚守合规底线。

  而《工作方案》的出台,旨在为进一步施展北京地区大型“链主”企业聚集、金融机构齐全、高精尖产业链完备的优势,结合科技创新、 专精特新 、先进制造、区域协同、民营小微等重点支持领域的切实需求和特点,缔造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做好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工作方案》共包含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做好北京本市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工作;二是进一步施展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功能;三是探索供应链金融创新管理模式;四是推动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生态创新改革先行先试;五是加强政银企对接交流;六是加强供应链金融规范引导和数据治理。

  《工作方案》还指出,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坚持普惠金融、服务小微,坚持科技引领、数据赋能,坚持协同发展,稳链补链。未来三年,将推动 北京市 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不断迭代、优化和完善,预计2024—2026年期间,通过本市的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为产业链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规模力争年均很多于500亿元人民币,带动全市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规模年均很多于1000亿元人民币。

  “加强供应链金融发展对于支持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推动金融创新等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出台相关政策,正是为了充分施展供应链金融在增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本站记者采访时表示。

  具体而言,曾刚分析认为:“一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供应链金融可以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便利的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助于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发展。二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通过供应链金融,可以将金融资源更精确地配置到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企业,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三是增进产业链协同。供应链金融有助于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转效率和竞争力。四是降低金融风险。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和真实交易背景,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控制风险,降低银行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五是推动金融创新。供应链金融是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有助于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创新突破应对挑战

  当前阶段,供应链金融发展仍需破解难点和挑战。

  曾刚表示,当前供应链金融的主要难点和挑战包含:一是信息不同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和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同步,增加了风险评估难度。二是风险控制难度大。供应链复杂多变,如何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是一大挑战。三是标准化水平低。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和流程标准化水平不高,影响效率。四是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法律风险。五是跨境业务难度大。跨境供应链金融面临更多监管和汇率风险。六是数据共享受限。企业间数据共享意愿不足,影响风险评估准确性。

  杨海平亦向记者分析:“由于产业数字化、数字政府等建设的不同步,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生态不完善,造成在部分产业、部分环节,以往的供应链风险防控措施和数字化风险防控措施都较难实施。另外,尽管整顿融资性贸易和自金融行为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非持牌机构以供应链金融之名开展金融业务仍然存在,不存在的、违规的供应链金融对行业生态构成一定要挟。”

  面对难点,金融机构需要创新突破。

  曾刚建议:“一是技术创新。加大 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 等新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提高效率和风控水平。二是产品创新。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特点,设计更加灵活多样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三是模式创新。探索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如基于预期应收账款、 知识产权 等动产的融资模式。四是风控创新。开发更顶尖的危险评估模型,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五是服务创新。提供更全面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包含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六是场景创新。深入产业链各环节,挖掘更多供应链金融应用场景。七是合作创新。加强与核心企业、科技公司、政府等多方合作,构建供应链金融生态。八是跨境业务创新。探索跨境供应链金融新模式,支持企业‘走出去’。九是数字化转型。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对于银行机构而言,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同时,也需要应对相关业务风险。

  在曾刚看来,对于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的主要风险点包含:“信用风险,核心企业或上下游企业可能发生违约,造成银行面临信用损失。操作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复杂,可能因操作失误造成损失。欺诈风险,企业可能通过虚假交易、重复融资等方式进行欺诈。技术风险,系统故障、数据泄露等技术问题可能影响业务运营和安全。法律风险,供应链金融涉及多方主体,可能面临合同纠纷及其它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供应链所在行业市场波动可能影响公司还款能力。跨境风险,跨境供应链金融面临更复杂的政策、汇率等风险。”

  随着 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供应链金融得以迅速发展,良好的数据治理也将成为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曾刚建议:“银行应建立全面的数据治理框架,制定供应链金融数据治理战略,明确数据管理责任和流程;提高数据质量,建立严格的数据收集、验证和清洗机制,确保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加强 数据安全 管理,实施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加密和脱敏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在合规条件下,增进与企业、监管机构等的数据共享,提高风控效率;加强数据合规管理,严格遵守数据保护法规,确保数据使用合规性。通过上述这些措施,银行可以不断提升供应链金融数据治理水平,更好地控制风险,施展数据价值,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奠基基础。”

  另外,杨海平也建议:“银行应积极与产业主体、产业园区及政府有关部门合作,打通数字供应链全链路,在此基础上探索升级供应链金融结构化控制手段,创新基于 大数据 的风控手段和金融产品。同时,紧跟供应链票据的推进,积极利用供应链票据替代应收账款的多级流转,推进应收账款票据化。另外,还应重点关注一体化推进供应链金融的绿色化和数字化,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7-1【资本市场】证监会开展改革综合评估 - 谋划进一步全面深改举措
2024-7-1【金融风险】金融稳定法草案二审稿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化解
2024-6-30【自动驾驶汽车】北京拟出台自动驾驶汽车条例 - 明确应用场景、产业规划、事故责任认定
2024-6-30【自动驾驶汽车】北京 - 自动驾驶汽车企业不得非法处理个人信息
2024-6-30【德展健康】德展健康拟最高3亿元-实诚式-注销回购 公司-含金量-进一步提升
2024-6-30【证监会】周末要闻汇总 - 证监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展专题调研
2024-6-30【护手霜】欧舒丹私有化之路再进一步 布局三四线城市能否开辟-新战场-?
2024-6-29【义务教育】北京市教委 - 义务教育阶段严禁以面试、评测等形式选拔学生
2024-6-29【旅游业】暑期将至 - 柳州向北京市场发布夏季游学等4条主题线路
2024-6-29【北京市】北京市发布雷电蓝色预警 - 局地短时雨强较大
 ● 相关资讯专题
资本市场】  【动态平衡】  【投融资】  【证监会】  【进一步】  【金融风险】  【国务院】  【金融稳定】  【自动驾驶汽车】  【数据产品】  【北京市】  【汽车企业】  【德展健康】  【上市公司】  【实诚式】  【含金量】  【护手霜】  【欧舒丹】  【私有化】  【新战场】  【义务教育】  【旅游业】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