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人工智能内容创作方兴未艾,侵权案例也逐渐增多—— - AI发展好,知识产权保护不能少
【AI创作】人工智能内容创作方兴未艾,侵权案例也逐渐增多—— - AI发展好,知识产权保护不能少
浏览次数:【654】  发布日期:2024-6-17 8:32:26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AI创作】 【知识产权】 【人工智能】 【知识产权保护
 

   人工智能 (AI)创作,与传统创作模式有很大不同。训练AI,需要 海量数据 “喂料”;创作过程,会参照已经有作品。这些“喂料”和“参照”是否涉及侵权?业界讨论颇多。

  与这些讨论相随同的,是AI侵权案件的增多——全国首例“AI视听作品侵权案”“AI声音侵权案”“AI‘文生图’侵权案”……这些都在提醒人们:要想AI发展好, 知识产权 保护不能少。

  AI创作侵权案例都有哪些特点?其生成内容是否应该受著作权法保护?如何平衡 知识产权 保护和AI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本站记者进行了采访。

  “全国首例”不断增多

  今年4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原告殷某是名配音师,其录制的有声读物被北京某公司进行AI加工后,用于为消费者提供文字生成声音服务。由于被告并未获得合法授权,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5万元人民币,并作出书面道歉。

  其实,AI创作的全阶段均存在著作权侵权风险。AI在研发阶段涉及训练数据的作品权授权问题,在利用阶段,则面临生成内容的作品属性判断、著作权归属等诸多问题。

  2023年11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原告李某某与被告刘某某“AI文生图”著作权侵权案曾引发广泛关注。该案中,法院第壹次认定只要AI生成图片能彰显出自然人独创性智力投入,就应当被定性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另外,由于AI生成内容与训练作品在创作脉络上具有一致性,AI生成内容还可能存在因风格模仿而发生侵权的问题。如梵高类型的图画创作、AI模仿知名歌手的歌曲等。这引发了各界对于风格模仿行为的讨论。

  “目前法院受理的涉生成式AI侵权案件广泛涵盖著作权、人格权、数据权益等,基本上是新型案件,其中多件均为‘全国首例’。”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责任人颜君向记者表示,AI生成内容能否并入著作权保护范畴,目前是各界争议的焦点,与此相关的 知识产权 保护问题增多,亟待各方关注。

  “独创性”判断是关键

  AI生成的内容,是否都能被并入著作权保护范围?

  “个案中AI生成内容所体现的个性化元素、创作者参与投入的贡献度、对创作要素的决策等不尽相同,不能同日而语。”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平认为,只有生成内容能达到作品的“试金石”——独创性判断标准,满足作品的可版权性要求,才能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拿全国首例“AI文生图”著作权侵权案而言,涉案图片系原告使用生成式AI技术生成,从设计人物的显现形式、安排提示词的顺序、设置相关参数等,均彰显出原告的智商投入。

  “原告在创作图片时进行了一系列审美选择和个性判断,彰显出原告突出的个性化表达,达到‘独创性’判断标准,故原告享有涉案图片的作品权。” 北京市 公衡律师事务所顶级合伙人柏念念补充道,那些缺乏人类独创性、完全由AI自动生成的内容则不应被定性为作品,也不应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除了AI生成内容的作品权认定和归属问题,实践中还有很多其它争议点。在张平看来,现行著作权制度以“人”的智商成果作为衡量标准,对于AI生成内容的规定还不够完备。这时,以往的侵权认定标准在AI创作场景下也面临适用难的问题,AI生成内容与既有作品可能存在“本质相似”,但由于生成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难以通过以往的“思想—表达二分法”进行清晰判断,这也给司法实践造成新的挑战。

  颜君补充介绍,在AI生成物保护方面,著作权法对此暂无明确规定;在AI生成内容的权利归属方面,相关权利及利益归属于AI技术的开发者还是实际使用者尚存在争议,有待于法律和政策层面的明确指引;在司法保护的应对方面,目前还存在独创性认定、算法侵权标准认定、法律性质认定等尚未厘清的司法保护问题。

  以保护促发展

  AI生成内容的法律规制不仅与著作权人的核心利益密切相关,更事关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如何妥善平衡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考验各方治理智慧。

  张平认为,总体来看,中国当前的生成式AI技术创新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法律法规的制定应当给科技创新留出一定发展空间,采取开放包容的规范原则,适当扩大合理使用的解释范围。

  记者了解到,国际上在这方面已经有一定探索。部分国家的版权法在涉及AI创作的 知识产权 方面,设定了一点判断标准。好比,AI对已经有作品的使用行为是否出于商业目的、使用作品的数量和相似水平、使用行为对原作品潜在市场或价值的影响等。总体而言,在有益于公共知识流传的情景下,对于不影响原作品的“转换性使用”,很可能会被定性为合理使用。

  如何兼顾各方权益,充分激发AI创作活力?张平建议,首先,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明确AI生成内容的作品权保护范围和标准,强化对数据训练进程中的规范性管理;其次,探索建立适应 人工智能 产业发展的责任分担机制;最后,建立开放数据共享平台,鼓励数据的合理使用和授权,推动行业自律和多方合作,以增进AI创作领域的健康发展。

  那么,企业平台、普通个人等AI使用者怎样才能在具体实践中保护自身 知识产权 、不侵犯他人 知识产权 ?柏念念认为, 人工智能 平台应尽量完善内部包含著作权在内的 知识产权 合规机制,如尽量采用通用、开放或获得合法授权的条件材料,并标识版权来源,尽量不侵犯第叁方 知识产权 。个人在利用AI进行创作时,也应注意保存好创作物料,避免在后续维护权益进程中出现举证困难等诸多问题。

  “‘利益平衡’是我国 知识产权 法律体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它的精髓是通过法律权威,协调各方面冲突因素,使相关各方利益在共存和相容的条件上达到合理优化状态。”张平说,“AI创作的兴起,让传统 知识产权 规则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战,但这种挑战其实不是不可破解,关键是要明晰AI创作中各个环节的产权保护规范,形成相关各方的利益平衡和共享机制,以保护推动AI创作的发展。”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6【人工智能】达沃斯现场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 - 中国需在模型和算力完善方面下更大功夫
2024-6-26【人工智能】探索未来增长新前沿 - 毕马威中国代表团参加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2024-6-26【人工智能】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 -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能源
2024-6-26【人工智能】聚焦夏季达沃斯论坛 - 中国向世界传递三大信号
2024-6-26【体重管理】十六部门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定个性化营养、运动干预方案中的应用
2024-6-26【人工智能】-学神-是如何养成的?中国精英教育现场的一手观察
2024-6-26【人工智能】外资加码中国!英仕曼资管经理仍乐观 - 预计中国将刺激消费、提振经济
2024-6-26【人工智能】投资大佬们辣评-AI革命- 袖手旁观最危险,提高效率是关键!
2024-6-26【人工智能】寻找-中国AI合伙人-?一季度业绩销量齐下滑,苹果本地化AI短板待补齐
2024-6-26【人工智能】开拓新市场 - 融入产业链 - ——来自夏季达沃斯的外资企业声音
 ● 相关资讯专题
人工智能】  【世界经济】  【代表团】  【达沃斯论坛】  【智能芯片】  【国际清算银行】  【科技集团】  【董事长】  【体重管理】  【袖手旁观】  【PayPal】  【产业链】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