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客家第一祠坍塌-敲响汛期文保警钟
【客家第一祠坍塌】-客家第一祠坍塌-敲响汛期文保警钟
浏览次数:【632】  发布日期:2024-6-19 7:01:07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客家第一祠坍塌
 

  □戴先任

  “客家第壹祠” 福建省 龙岩市 上杭县 官田李氏大宗祠受特大暴雨袭击,发生大面积坍塌。记者了解到,大面积坍塌发生于6月16日凌晨,位于宗祠两侧的客厅,大部分面积都坍塌损毁。目前现场已经被保护起来,不让他人靠近,很多文物仍掩埋在坍塌的建筑物内。(6月18日澎湃新闻)

  官田李氏大宗祠始建于1836年,是 福建省 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宗祠,被誉为“客家第壹祠”。2013年3月5日,官田李氏大宗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样一座“国宝级”的文保单位,在一场暴雨中遭受重创,大部分面积都坍塌损毁,着实令人痛惜。“客家第壹祠大面积坍塌”,也敲响了汛期文物保护警钟。

  我国是文物大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丰富,那些经过百年、千年历史风雨洗礼的不可移动文物,本就脆弱,现在特大暴雨来袭,许多珍贵的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李氏大宗祠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李氏大宗祠子嗣繁盛,香火不断,应该不用担忧修缮等费用,仍然出现了这么严峻的坍塌事件。而许多其它不可移动文物,囿于人力、财力等原因,面临保护难的困境,在暴雨等灾害来临时,更乏招架之力。 近年来,屡有文物在汛期遭到破坏的事情发生。如在2021年,一场大降雨造成平遥古城墙发生局部坍塌;2020年国家文物局通报,截至当年7月16日,11省份有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不同水平受到损失,其中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7处……

  要保护好受到暴雨要挟的不可移动文物,首先需要各地充分重视起来,强化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每到汛期,国家文物局都会发文要求相关部门严阵以待,一旦发生文物损失,要立即报告,妥善做好后续保护工作,搜集、保存好文物构件或部件,将文物损失降到最低。在受到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要挟下,可以通过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实时监测、建设防暴雨的保护设施、加固维修等办法进行保护,对于一些难以原址保护的文物,可以采取整体搬迁、异地保护的措施进行保护……

  在暴雨肆虐之下,“国宝级”文保单位大面积坍塌,再次敲响汛期文物保护警钟。为文物“遮风挡雨”,贵在未雨绸缪。各地相关部门要坚决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将保障措施前置,下好保护“先手棋”,给文物筑起更加坚实的“保护堤坝”。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6【李永军】2023年以来福建省法院一审新收毒品犯罪案件701件
2024-6-19【福建省】福建本轮强降雨过程已基本结束 - 仍需警惕地质灾害发生
2024-6-19【强降雨】福建上杭县山体滑坡致多人失联,救援队 - 降雨持续有二次滑坡风险
2024-6-19【客家第一祠坍塌】-客家第一祠坍塌-敲响汛期文保警钟
2024-6-17【永安林业】深交所向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发出监管函
2024-6-13【福建省】游客在海边空地停车被收取停车费?福建蚶江通报
2024-6-13【福建省】福建蚶江通报游客海边被收停车费 - 已制止未经批准私自收费行为
 ● 相关资讯专题
李永军】  【2023】  【福建省】  【强降雨】  【地质灾害】  【上杭县】  【客家第一祠坍塌】  【永安林业】  【报告期】  【监管函】  【责任人】  【深交所】  【停车费】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