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或国家平均G-SIBs得分变动情况。资料来源:BIS
文| 中国银行 研究院研究员杜阳
11月27日,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发布了2023年版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本次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榜单出现较大调整,我国五大行全部上榜。
G-SIBs榜单是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基础
在一定水平上反映全球银行业格局的发展与变迁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治理“大而不能倒”问题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监管机构推出了一系列监管改革措施。20十年,《巴塞尔协议Ⅲ》第壹次提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概念,并于2011年公布首批G-SIBs名单。在此基础上,2017年,《巴塞尔协议Ⅲ:危机后改革的最终方案》对G-SIBs提出了附加资本和杠杆率等要求。
G-SIBs评估框架包含规模、关联性、可连续性、复杂性和跨境行为五个等权重维度,全面评估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水平。2015-2023年,全球G-SIBs平均得分由227上涨到231,总体显现稳健上升趋势。
分地区来看,北美地区G-SIBs得分由246下降到244,呈小幅收缩态势;欧盟和英国G-SIBs得分下降较为明显,分别由230和310下降到210和256,欧洲银行业脆弱性逐步增加,全球竞争力有所减弱。中国G-SIBs得分从161上涨到242,与近年来中资银行快速发展,全球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日本银行业G-SIBs得分变动较为明显,2015-2021年间由181上涨到235,随后快速下滑至2023年的199,受限于本国市场长期处于低利率环境,日本三大银行集团均将国际化经营作为盈利的重要抓手,业务发展受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影响较为明显,一定水平上也反映在G-SIBs得分的变化趋势中。
本次G-SIBs名单调整较为明显
组间变化与组内变化均有所体现
本次G-SIBs名单调整较为明显,具体来看,榜单头部银行未发生重大变化。第五档继续处于空缺状态。摩根大通位于榜单第四档,G-SIBs得分提高至454。花旗、汇丰和美银位于榜单第叁档,花旗和美银G-SIBs得分上升,汇丰得分下降。
瑞士信贷、裕信银行被移出榜单, 交通银行 上榜。瑞士信贷得分由168下降到124,下降幅度高达26%。疫情以来,瑞士信贷深陷经营困境,2022年净收入亏损80亿美元,各业务板块经营问题全面袒露。裕信银行得分由123下降到115,截至2022年末,裕信银行总资产规模合计8578亿欧元,同比下降6.5%,规模收缩或成为排名下降的重要因素。 交通银行 得分由127上涨到134,成为上榜的第五家中资银行。
建设银行 、 农业银行 、瑞银集团由第壹组升至第贰组。近年来,在实体经济运行承压的环境下,国有大行明显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通过增加信贷投放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需求,规模成为驱动G-SIBs得分上升的重要因素。其中, 建设银行 和 农业银行 规模得分分别上涨33和34。瑞银集团较为特殊,得分为195,与第贰组得分门槛(230)存在一定差距,上调其组别或由于其收购瑞士信贷后,系统重要性提高,需要对其进行更加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
G-SIBs需要提升资本补充能力
满足监管要求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G-SIBs榜单是对银行重要性的认可,也意味着要面对更高资本监管要求。当前,中资G-SIBs资本补充压力较大。
一是 工商银行 、 农业银行 、 中国银行 、 建设银行 和 交通银行 将分别面临1.5%、1.5%、1.5%、1.5%和1%的附加资本监管要求,且务必由核心一级资本满足。二是2021年10月,人民银行会同原银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工、农、中、建四家银行TLAC风险加权比率和TLAC杠杆比率应于2025年初分别达到16%、6%,2028年初分别达到18%、6.75%,从当前的资本充分情况来看仍存在缺口。
另外,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复苏的关键时期,商业银行尤其是系统重要性银行要充分施展头雁作用,夯实经济稳健复苏基础,信贷投放的增加会造成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2022年末,5家中资G-SIBs风险加权资产净额合计87.0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3%,增加了资本消耗。未来,中资G-SIBs需要增强资本补充能力,从分子效应动身,通过定增和可转债等工具的综合使用,进一步补充资本金,缓解资本压力。另一方面,从分母效应动身,加快业务转型,大力发展理财、托管和投行等表外业务,提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水平,在扩大营业收入的同时放缓风险加权资产的增加,保证发展的可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