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 知识产权 法庭正式揭牌成立,成为世界范围内首个在最高法院层面设立的专门化 知识产权 审判机构,行使统一审理全国范围内专利、垄断等技术类 知识产权 上诉案件的终审职能。截至2023年12月31日,法庭共受理案件18924件,审结15710件,审判质效明显优于改革前的审理机制。
在2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陶凯元表示,最高法 知识产权 法庭切实加强了 知识产权 法治保障。在切实保护专利等合法垄断权利的同时,依法履行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职责。她同时透露,在多起案件中认定被诉行为构成垄断,负责起草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即将发布。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年来整体法院受理的 知识产权 案件数量也在持续增长,而且涉案标的额日益增大。据最高人民法院 知识产权 法庭副庭长、一级顶级法官郃中林介绍,最高法 知识产权 法庭五年来受理的技术类 知识产权 和垄断案件年均增长率为27%,其中发明专利侵权类案件年均增长30.9%;当事人诉请和法庭判赔金额超过亿元的案件日益增多。
同时,最高法 知识产权 法庭五年来受理的案件技术前沿日益扩展。郃中林表示,2021年涉及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知识产权 案件占法庭案件的四分之一左右,2023年已经增长到将近三分之一,而且涉及到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的新型纠纷也在不断涌现,对司法保护规则制度造成更多新的挑战。
另外,最高法 知识产权 法庭五年来受理的涉外案件占比较大。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法庭共受理涉外当事人案件1678件,审结1198件。
“涉外案件占法庭案件将近十分之一,凸显了 知识产权 诉讼的国际性很强。”陶凯元表示,最高法 知识产权 法庭受理的发明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中,涉外案件占了三分之一的比率。
陶凯元认为,结合当前法庭运行的情景和面临的机遇挑战、形势任务,未来深化法庭改革重点要实施两方面举措:要完善国家层面 知识产权 案件上诉审理机制,采取切实措施优化技术类 知识产权 和垄断案件上诉审理机制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的 知识产权 专业化审判体系;要加强法庭全面的条件保障,在团队、办公场所、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加强法庭的保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