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热情较高。 东方财富 Choice数据显示,2月份以来,A股市场已经有25家上市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意在通过员工持股的形式,将员工利益与公司绑定,从而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员工持股计划可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归属感和忠诚度,还可以增强公司的稳定性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另外,上市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也是看好自身和行业的未来发展。”
月内25家公司
推出员工持股计划
数据显示,2月份以来已经有25家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其中有5家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拟筹集资金总额超亿元人民币。 恒逸石化 、 顺发恒业 、 正泰电器 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总额上限分别为8亿元、3.33亿元、2.96亿元人民币,位居前三。
具体来看,2月27日, 正泰电器 发布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该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总额上限约为2.96亿元人民币,参与对象为公司部分董事(不含独立董事)、监事、顶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总人数不高于82人。同日, 飞鹿股份 、 贝肯能源 也披露了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从参与人数来看,有13家上市公司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参加对象总人数超过100人,其中 和邦生物 、 恒逸石化 参与对象总人数超过1000人,分别为7211人及2500人。
多数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股份来源为上市公司的回购股份。从资金来源看,以员工薪酬及自筹金额为主;部分公司增加了“股东借款”渠道,如 华测检测 、 福光股份 等;部分公司资金来源为公司提取的2024年专项激励基金,如 凯中精密 等。当然,很多公司的钱财来源其实其实不局限于单一方式。例如, 天宇股份 资金来源于员工自有资金(包含合法薪酬及自筹资金)、公司提取的2024年至2026年专项激励基金和法律法规允许的其它方式。
另外,为持续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公司竞争力,很多公司热衷于中长期员工持股计划。例如, 四方达 2月20日发布《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卫光生物 2月7日发布《第叁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等。
科方得智库研究责任人张新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较于 股权激励 计划,员工持股计划的覆盖面更广,不仅涵盖高层管理人员,还包含基层员工。上市公司热衷于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一是因为其可以作为一种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行径,另一方面也能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提升公司形象。”
合理设置考核目标
增进经营业绩提升
其实,把员工持股计划的解锁条件与业绩增长挂钩,是众多上市公司设立员工持股计划的常见方式。如 天宇股份 、 李子园 、 太辰光 等上市公司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都设置了公司层面及个人层面的业绩考核要求。
根据 李子园 2月23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第壹次受让部分的考核年度为2024年、2025年两个会计年度,每个会计年度考核一次,且公司将根据内部绩效考核相关制度对持有人进行绩效评价,依据个人考核年度绩效评价结果等级确定持有人当期个人层面解锁比例。
“设置业绩考核目标对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是有利的。”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股东合伙人孙连才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设置明确的业绩考核目标,可以激励员工更加蹈厉奋发的工作,追求卓越的业绩。同时,业绩考核目标还可以助推企业明确目标和方向,提高管理效能,增进企业的战略执行和绩效管理。”
也有部分公司由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等原因选择终止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如 劲拓股份 2月3日公告提前终止第贰期员工持股计划。公司表示,董事会预计2023年度公司层面的考核目标未能达标,当前难以实现第贰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初衷。考虑参与员工的钱财占用成本,为更好地维护公司、股东和员工的利益,经慎重考虑,拟提前终止第贰期员工持股计划。
那么上市公司在规画员工持股计划时,该如何设置业绩考核要求呢?智帆海岸机构首席顾问梁振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业绩考核设定要契合行业形势和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不能刻意追求每年都有大幅增长。不同行业的周期性特点不一样,周期性强的上市公司就要考虑这一影响,务必做一些创新的考虑,避免设定过于理想化的目标,避免未来无法实现而造成计划的提前终止。”
“总之,员工持股计划是持股员工与公司之间的一个契约,在这个契约里,达到一定业绩条件对应获得一定预期收益,双方朝着这个共同方向去努力,才能创造增量价值。”梁振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