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厦门证监局的一则罚单,揭露出创业板*ST 公司红相股份6年做假骗局。
根据罚单,2015年上市的红相股份,自2017年起即开启做假模式,并在尔后6年间虚增营业收入10.01亿元、虚增利润3.92亿元人民币。
财务做假之余,红相股份还凭借虚假财务数据实施定向增发和可转债融资,合计募资高达6.43亿元人民币。由于其发行文件是以坑骗手段诈骗,因此被判为欺诈发行。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多数上市公司非法处罚不同,此番非法“关键少数”——红相股份实控人、老总兼总经理(以下简称实控人)被罚力度明显加大。
红相股份实控人被罚2288万元人民币,与公司的2513万元处罚金额相近,且实控人被终身市场禁入。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层此番处罚红相股份的震慑效果明显。
持续 6 年做假大骗局
目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厦门监管局、深交所分别向红相股份出具罚单。罚单背后,一则持续长达6年的做假骗局浮出水面。
红相股份主营电力设备及服务、 新能源 及工程、特种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于2015年2月17日登陆创业板 ,上市仅仅2年便走上财务做假之路。
在尔后的长达6年时间内,红相股份营业收入、净收入持续做假,合计虚增营业收入10.01亿元、净收入3.92亿元人民币。
2017年-2020年期间,红相股份虚增营业收入在当年披露总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 14.10%、19.49%、16.94%和20.12%,虚增净收入占比分别为 38.03%、47.72%、48.19%和29.79%。
更为严峻的是,红相股份在持续做假多年后,还于2019年、2020年使用不存在的财务数据实施定向增发股份和可转债融资,合计募资高达6.43亿元人民币,这使其涉嫌构成欺诈发行,且违法事情严重、性质恶劣。
红相股份被监管职能部门立案侦查缘起于其 2022 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其非法行为由此进入监管视野。
监管处罚新动向
业内人士认为,红相股份做假手段颇为隐蔽。
在公司实际控制人、主要责任人杨某的精心组织策划下,红相股份本部及5家子公司均通过虚构销售、采购等业务实施系统性财务做假,虚假业务对应客户供货商90余家,对应的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单据一应俱全,做假隐蔽性、坑骗性强,“金银财宝做假”的典型。
此次监管处罚的一个重要看点是 ,除了处罚上市公司,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较以往明显加大。
从罚款数目来看,红相股份及其相关涉事人员合计被罚6556万元人民币,由红相股份公司主体承担2513万元人民币,公司实控人被罚 2288万元人民币,两者不相上下。而对欺诈发行的处罚,红相股份公司主体被罚58万元人民币,实控人个人被罚88万元人民币,对实控人责任追究的力度相比更大。
惩处上市公司的同时更要严厉责罚“首恶”,这是市场呼声所在,也是监管近期处罚的新动向。
另外,红相股份实控人被处以大额罚款的同时,还被实施终身市场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