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数据交易所老总张琦近日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 数据要素 市场还处于早期培育阶段,面临制度体系不完善、高质量数据供给不足、数据流通使用路径不畅等诸多问题,建议支持上海、北京、深圳等条件成熟的地区建设国家数据交易所,同时以国家数据交易所为核心,加快构建多条理 数据要素 市场。
数据交易未来3至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20%
“2022年中国数据交易规模876.8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约42.0%,预计未来3至5年的复合增长率仍超20%。”张琦说,数据流通是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必备条件,包含“数据交互”和“数据交易”两种形式,其中数据交易是数据流通的顶级形态。
当前,我国数据交易以场外交易为主,2022年场内交易约占整体市场的5%。“由于场外自发分散的特点,数据交易还面临着合规、可信、成本、生态、资产化等槽点,需要施展场内组织化力量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市场规范发展。随着场内网络效应、服务体系和数据资产创新应用路径的形成与完善,未来将形成场内标杆引领、场外做大基础的发展格局。预计到2030年,场内市场占比将提升至20%。”张琦说。
面对数据交易的快速增长,张琦认为,建设全国 数据要素 统一大市场 是国家战略要求,也是顺应 数据要素 高流动性、强融合性特征的重要举措,有益于增进数据在全国不同场景下灵活融合与价值释放。可是,由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在发展水平、应用场景、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不同性,需因地制宜构建各具特色的多条理 数据要素 市场。
“为避免‘多条理’市场成为割裂的、碎片化市场,以国家数据交易所为核心,形成基于统一规则和一体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市场体系,成为我国多条理 数据要素 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张琦说。
以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作为 数据要素 市场建设的重要抓手
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是建设全国 统一大市场 的前提。在其提交的《关于加快构建多条理 数据要素 市场的提案》中,张琦呼吁,加快出台增进数据交易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政策举措等规范性文件,为数据流通使用提供全国统一的规则制度。
张琦建议:一是率先出台“ 数据要素 登记管理办法”,为推进数据产权“三权分置”运行机制提供基础,推动界定数据来源、持有、加工、流通、使用、资产化进程中各参与方的合法权利;二是加快出台“数据交易场所管理办法”,明确多条理 数据要素 市场中不同类型交易机构的功能定位,建立健全数据交易规则,鼓励各类市场参与主体进场交易;三是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规则体系、数商认证体系,增进数据高效合规流通交易和数商高质量规范发展,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价钱形成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
高质量的数据供给是加快培育统一的 数据要素 大市场的关键抓手。张琦建议,以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作为 数据要素 市场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逐步带动企业数据等的广泛归集和高质量供给。具体包含:加强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建设,加快出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政策文件,明确授权运营机制、市场经营主体资质、数据产品开发标准等诸多问题。鼓励公共数据开发形成的数据产品到国家数据交易所入场交易,保障公共数据流通使用的合规安全。依托国家数据交易所对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各环节进行实时、动态、全面的信息披露,保障开发利用的规范有序与效果评估。
缔造“国家级+区域性+行业性”互联互通的多条理市场体系
加快建设国家数据交易所。张琦建议统筹优化数据交易场所的规划布局,形成以国家数据交易所为核心的多条理 数据要素 市场体系。
在多年的一线实践经验总结和深度调研基础上,张琦对国家数据交易所的功能和定位也进行了厘定:一是支持上海、北京、深圳等条件成熟的地区建设国家数据交易所,明确国家数据交易所在交易规则制定、数据产品登记、交易合约登记及数据资产登记等方面的职能型功能;二是支持国家数据交易所利用可信交付、 区块链 、数据空间等技术,建设全国一体化数据交易基础设施,有效连接地方和行业数据交易中心,形成“国家级+区域性+行业性”互联互通的多条理市场体系;三是依托国家数据交易所开展数据资产创新应用,赋予国家数据交易所数据资产凭据法定效力,先行先试数据资产质押、信托、保险、增信、作价入股、证券化等创新应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实施路径;四是依托国家数据交易所加强与海外经济体和国际组织的对接,推动形成 数据安全 合规有序的跨境流通机制,探索在数据资产通证化领域的交流合作。
数据要素 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数商的培育。“数商”概念最早由上海数据交易所在2021年11月成立早期提出。2023年,数商生态进一步壮大,并获得政策上的支持。
张琦认为,接着还是要加快培育数商生态体系。建议围绕 数据要素 化过程,完善数商培育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增进 数据要素 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快研制统一的数商分类分级、准入、管理的标准体系,建立多维度数商评估机制,缔造技术先进、主体多元、创新活跃、生态完备的数商生态圈;二是出台数商发展增进政策、建立数商培训体系,重点培育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合规评估、数据产品开发、数据资产评估等数商类型,施展数商打通供需两端、挖掘应用场景、运营 数据要素 的关键作用;三是依托国家数据交易所开展数商认证,以高水平数商激发多条理 数据要素 市场的发展动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