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也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中央重磅会议再次提出以旧换新并作出详细部署。(2月27日《经济参考报》)
频繁提及、详细部署,本次会议信号强烈,就是要以“以旧换新”为切入点,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拉动投资和消费,增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
此时提出,有何深意?
增进投资。当前,诸多产业正在迈向智能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趋势一定对生产设备更新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构成内容,设备更新是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的主要动力。此次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将鼓励企业加速折旧老设备、激发企业对新设备的切实需求,从而带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带动消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目共睹。耐用品,尤其是大宗耐用品消费单价高、占消费总量比重大,被视为稳消费、促消费的重要抓手之一。这一点,可以从历史中窥探一二。2008年,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我国出台了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以财政补助方式推动家电下乡。数据显示,20十年,两项政策合计拉动消费1700多亿元人民币。这一轮以旧换新有效激活了位于县镇、农村的下沉市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效果特别突出。如今,我国汽车和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市场转入“增量和存量并重时代”,顺应品质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势,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通顺供需循环意味深远。
如何以旧换新?
做好产业链配套文章。以旧换新,理解起来很简单——为新设备、新产品腾出地方,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简单。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对大规模以旧换新而言,“旧的”如何去?去到哪儿?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好比,要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强化“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要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统筹支持全链条各环节,让产供销、上下游、政企民、 线上线下 协同联动、综合施策,才能充分施展政策的正外部效应。
走好市场化之路。其实,相比上一轮以旧换新,本轮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伍,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这其实可以在一定水平上避免“一刀切”,坚持市场为主,让更多企业参与进来,施展主角“光环”。好比,参考以往类似政策的补助规模,通过切实的钱财补助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政策引导、企业参与,让以旧换新建立在市场期望的条件上,这样的更新换代才更可持续,才更能既利当前、也利长远。
总的而言,当下推动以旧换新,在宏观层面能够通顺供需循环,微观层面又能满足实际需求,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切实举措,也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各地应该因地、因时制宜,出台“地方版”配套措施,进一步释放政策的切实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