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行“反向讨薪”成为常态,意味着收入到手就可以“落袋为安”了。
目前, 民生银行 董事会审议通过《2023年度全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报告》,表明该行薪酬追索制度也落在实处。
其实,银行向员工“反向讨薪”已不稀奇。多家银行曾公布具体细节,并因追回的薪酬额度较大,引起舆论哗然。尤其是去年, 招商银行 披露该行2022年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员工2876人,薪酬总金额5824万元人民币,一度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从去年的公开信息来看,有多家银行披露追回的薪酬情况:2022年,渤海银行追索扣回370人的绩效薪酬1760万元人民币,九江银行追回薪酬163万元。另外,山西5家城商行合并重组期间,也对61名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追索扣回绩效薪酬3359万元。
追索薪酬,在制度层面由来已久,也是监管职能部门的要求。这与银行从业者的薪资结构心心相印,一般而言,其薪酬包含基本薪酬、绩效薪酬和福利性收入,对于高管及董事,还有任期激励收入。多名银行从业者表示,已对追索扣回薪酬“见怪不怪”。在薪酬追回之前,银行已普遍对绩效薪酬进行延期支付。一名 招商银行 员工对记者说,一般涉及风险业务的员工,都会有相应的绩效递延支付。
从《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3》中也可看到,截至2022年末,共有50 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披露已经实施董事和高管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占比约86%。有37 家上市银行在其年报中披露已经实施董事和高管薪酬绩效薪酬扣回制度,占比近64%。
相较而言,追索扣回薪酬制度更为严苛,但也有认定标准。例如江西银行在年报中披露,2022年该行主要对不良资产形成负有责任的人员,按不良责任本金大小进行认定,并追索扣回相应绩效薪酬。
追索薪酬的本质,首先追的是银行从业者的责任心。这能够有效防止业务出险后,责任人却“留下个烂摊子让别人来收拾”的情形,也能够倒逼从业者干出业绩从“短视”转向着眼长期。不过,也不乏从业者对此持有异议,例如某城商行支行原行长就曾因绩效薪酬被全部追回与银行“对簿公堂”。
追索薪酬,其次追的是银行对风险的控制和缓释。相信大伙都明白,商业银行的钱财来源于存款人,需要对存款安全负责,然而贷款等信用风险袒露具有滞后性,坏账往往经过一段时期才会显现。因此,银行从业者收益的当期性和风险的滞后性存在“时间错配”,风险需要责任人为其买单。
薪酬代表着激励,但也要形成约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银行业薪酬制度逐步规范合理。业内专家认为,薪酬递延制度的引入,能够促使银行从业者的薪酬与相关风险的持续时间相匹配,从而减少道德风险和经营行为的短时间化。薪酬扣回制度,则为非法行为和不妥经营行为提供了经济处罚,强化了薪酬的约束效应。
追索薪酬看似“无情”,其实也留有一定余地。对于真正尽职尽责的从业者而言,如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贷款生成,在经过查证和认定后,可以对个人予以责任免去。
如今银行机构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从长远来看,从业者的“担子”看似更沉,但在薪酬制度的激励与约束下,金融团队的素质和能力也在日积月累,这也是当前追求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