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老总张天任准备了25条建议,其中多条围绕新能源产业展开,具体领域涉及 储能 、氢能、 动力电池回收 、动力电池碳足迹...。
优化新能源配储政策
推动 储能 行业高质量发展
谈到新能源配储,张天任表示,随同着新能源的快速增长,其间歇性、波动性对电网的安全影响越来越大,源、网侧对 储能 的切实需求由此而生。不过,新能源项目配储是成本项,低价 储能 造成了 储能 利用率不高、调度可靠性差等诸多问题。同时,当前共享/独立 储能 电站的收益渠道受限,经济性欠安,影响投资的积极性。
为此,张天任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议出台全国性政策;二是建议拓宽共享/独立 储能 电站的收益渠道;三是探索建立容量市场;四是推动 储能 高质量发展。
其中,在探索建立容量市场方面,张天任建议从国家层面对各类容量资源进行统筹推进,建立“同工同酬、同质同价”的电价机制,应研究新型 储能 的容量电价机制,通过正确的成本疏导,补偿新型 储能 容量成本。
加快氢能规模化应用进程
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张天任表示,氢能产业获得了国内多年的政策关注,当前我国已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制氢、储运、加注和应用的氢能产业链。在制氢环节,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氢国。
不过,当前制约氢能发展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示范区域的代表性和产业推广助力不够强;二是地方性氢能产业规划及政策尚未完全落地;三是氢能行业标准的制定存在较大的滞后性。
张天任建议,首先,要推动示范城市群扩容;其次,全力保障补助政策落地;最后,加快氢能行业相关标准制定。
其中,在补助政策方面,张天任认为,在已经有明确规划及补助政策的区域(包含示范城市群及其它已经有地方政策的非示范区域),根据已经有规划与政策,全力推进氢能在各场景的应用,并全力保障相关补助能够及时落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减轻企业研发负担。
动力电池回收 产业布局需求渐显迫切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猛增,缔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闭环,推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广受关注。
在今年两会上,张天任提出了《关于大力推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表示,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为5~8年,国内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逐渐进入报废期,预计未来动力电池将迎来大规模退役潮。
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2023年我国废旧电池退役量将超过58万吨。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动力电池容量预计将达到137.4GWh(96万吨)。
张天任认为,由于上游锂资源短缺、中下游受各国政策波动,供需错配严重造成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探索 动力电池回收 新技术、加速 动力电池回收 产业布局的切实需求渐显迫切。
他建议,一是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强化溯源体系数字化建设;二是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加快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三是建议加强规范性企业的资质审核,加大对白名单企业的政策扶持。四是完善再生原料标准体系,扩大优质再生原料进口规范和规模,保障资源供应;最后,建议规范引导 动力电池回收 行业信息的公开化,防止资本无序重复扩张。
“建议搭建动力电池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包含核算标准、产业链数据、核查保障等板块,为国家和企业提供相关核算功能,有效引导产业链共同减排。”他说。
建立健全动力电池碳足迹评估体系
除了关注 动力电池回收 产业,张天任还提出了《关于加快建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规则的建议》。他认为,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体系,对科学指导新能源行业碳减排、保持和提升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张天任表示,在全球碳中和的发展大势下,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规则中,明确将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并入必要考核指标。我国是动力电池产销大国,但国内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今天尚无专门针对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的标准规范及可靠数据库。
据了解,欧盟的新电池法强调,欧盟成员国上市或投入使用的电动汽车电池务必提供碳足迹声明。欧盟新电池法中针对电池回收环节的核算与我国电池回收实际技术路线不相符,且缺少国际认可的中国本土数据库作为支撑。
张天任认为,上述情况造成我国电池企业无法积极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无益于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无益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因此,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体系意义重大。
具体而言,他建议,一是将动力电池产品并入2025年50个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名录中;二是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据库;三是建立健全 动力电池回收 环节碳足迹计算标准;四是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实现国际互认,引导企业适应国际规则,参与国际竞争。
“从国家层面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沟通联系,积极参与国际碳足迹相关规则的制定,推动实现国际互认,引导企业适应国际规则、参加国际交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升我 国新能源 动力电池的国际竞争力。”张天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