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太保 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就优化康复医疗医保付款方式提交了建议,包含进一步扩大康复医疗医保支付范围,开展基于功能分类(FRGs)的康复医疗医保支付试点,和探索适合居家长期康复护理的医保付款方式。
周燕芳表示,随着老龄化加速及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口数量逐年上升,中国康复医疗服务的切实需求持续上升。由于未能建立较为正确的急性期康复、中长期康复的付款方式,造成部分康复患者被分解住院、频繁转院,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现有支付政策下的康复医疗服务,普遍显现“三高两低”的格局,即患者费用负担高、致残率高、反复住院率高及报销水平低、获得感与满意度低。针对康复医疗支付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扩大康复医疗医保支付范围,优化康复医疗支付模式。
在优化康复医疗医保付款方式方面,周燕芳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扩大康复医疗医保支付范围。现阶段我国康复医疗医保报销项目各地情况其实不统一,建议加快基本29项医疗康复项目并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政策执行力度。另外,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建议将符合基本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并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逐步增加并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
二是开展基于功能分类(FRGs)的康复医疗医保支付试点。建议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医疗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长三角、珠三角、 宁夏回族自治区 ),围绕康复医疗医保支出比例较高的病种(脑卒中神经康复),由当地卫健委和医保局牵头,开展基于功能分类(FRGs)的康复医疗医保支付试点。试点围绕康复类疾病患者住院按功能分类付费,按康复医疗段别划分、康复功能分组、功能付费定额标准、付费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提炼在全国可借鉴推广的康复类疾病患者住院“功能分类”付费的试点经验。另外,建议同步建设以ICF为基础的功能评价体系,建立患者功能数据库和 大数据 智能分析系统,形成实施流程规范。
三是探索适合居家长期康复护理的医保付款方式。周燕芳认为,急性后期覆盖的时间范围很长,可以分为早期康复和中长期康护,两个不一样的阶段针对住院康复机构和专业护理机构/居家康养也需要实行不一样的付款方式。针对社区康复和居家康复的,这个阶段病患的病程较长、治疗周期较长,短时间内难以获得明确的治疗结果,日均费用较为正常。建议针对社区居家场景的中长期康复进行医保付款方式改革的探索,以功能评估为核心,根据功能状态(包含运动功能、感知功能、认知功能、吞咽功能等)来进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