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费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付子堂造成了《关于强化金融黑灰产治理,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的建议》。他提到,金融消费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方面,成了金融机构创新的发力点,不过“投诉多发”成了金融消费发展前路的突出问题,应建设数字溯源监管平台、联防联治反诈数据库,对金融黑灰产形成全域围剿。
付子堂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高质量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坚决联合抵制金融黑灰产,是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内在需求,更是建设金融强国的一定路径。
黑灰产分工更加垂直
当前,金融黑灰产问题突出,打着“减免息费”“代理维护权益”“征信修复”等幌子的金融黑产显现多发趋势,并逐渐形成完整的黑灰产产业链。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贷款类业务投诉占比普遍居于高位。以打击金融黑灰产为核心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与“修复征信”“债务优化”相关的企业约有数万家,职业化“非法代理维护权益”从业人员达数十万人,而产业链内煽动教唆的“非法代理维护权益”活动参与人员达千万级,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达百亿级。
另外,随着 人工智能 技术的发展和金融业务的普及,金融黑产灰产正显现出专业化、体系化、链条化等特点,分工更加细分和明确。
其实,这些所谓的“代理维护权益”“免息挂帐”的本质是“反催收”,不良机构向借款人传授所谓的“反催收秘籍”,通过伪造证据、恶意投诉、纠缠闹访等不法行为,帮助债务人逃避债务催收,以此牟利,甚至可能构成诈骗、非法经营等犯罪表现。
付子堂注意到,目前,治理金融黑灰产存在多方面挑战。例如治理系统性不强,跨区域跨领域协同治理机制不完善,信息共享不通顺,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高,隐蔽性风险源头辨识、分级、控制及隐患事故检查的挑战较大。
“打击黑灰产的挑战在于,黑灰产犯罪成本低,但企业治理成本高,黑灰产组织隐蔽性强,取证司法判例较为困难。”信也科技消保委员会相关责任人表示,黑灰产很多是对合法消保规则的滥用,展业成本低、套利空间大且根除难度高,因此不管金融机构还是金融科技公司,都很难低成本地有效应对。面对大量虚假投诉造成的压力,如果企业不断妥协,就会形成不良示范效应。
同时,金融黑灰产认定标准不明确,证据线索收集难,案件启动标准要求高,违法犯罪成本较低。另有代理维护权益无准入门槛,征信修复机制不完善,信访渠道还不通顺。
在消费者层面,金融消费者权责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对基础金融知识和素质普遍缺乏,造成财产损失和信息泄露。金融消费者对新型科技手段缺乏鉴别能力和警惕性,容易因“信息茧房”“算法歧视”“数据垄断”“ 大数据 杀熟”等诸多问题造成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须多方联防联控
近两年,监管、司法、公安和行业联合开展打击黑灰产。当下,金融黑产整治已经被并入监管议程。
关于整治金融领域黑灰产乱象,付子堂建议,第壹要强化顶层设计。由国家金融监管职能部门牵头,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政法机关加强重视金融黑灰产的新型犯罪研究,并出台司法解释或案件侦办指导意见;网信部门加强互联网平台内容的甄别管理和信息处置,建设数字溯源监管平台,构建智慧高效的跨部门协同治理系统。
其次,助推法治建设。推进国家层面确定金融黑灰产的认定范围、法律责任与处罚标准,区别处理由此引发的信访投诉。由中央牵头建设全国共建联防联治反诈数据库、黑灰产案件线索对碰平台和金融机构数据碰撞平台。推动互联网平台对账号设置准入门槛,协助建立恶意投诉的认定、跟进、监控和监督机制,认定属于事实后应及时处理并给予相应的责罚惩戒措施。
最后,深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加大力度开展金融知识宣教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梳理依法维护权益、理性消费的宗旨,提醒金融消费者切勿泄露个人信息、切莫轻信金融不良代理投诉举报机构和人员的虚假承诺,不断提升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和自身权益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