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 制造业奏响转型升级-三重奏-

【制造业】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 制造业奏响转型升级-三重奏-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3-9 5:10:05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制造业】 【人工智能】 【工程机械】 【新型工业化】 【智能制造】 【转型升级】 【三重奏

  “作为来自制造业的代表、研发战线‘老兵’,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就是要摒弃幻想,走出属于自己的自强道路。”全国人大代表、 徐工机械 (000425.SZ)总工程师、副总裁单增海表示。

  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也成为2024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立国家 新型工业化 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环境下, 江苏省 、浙江等地正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全国人大代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江苏省 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江苏省 加快建设制造强省,需要努力采用新技术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江苏省 也需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增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人工智能 赋能 新型工业化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环境下,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备受关注。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人工智能 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极大增进重点行业智能升级,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万华集团老总廖增太分析认为。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老总曹志安也表示:“ 人工智能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能够充分放大和提升各类要素的价值创造能力,有效助力传统产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和服务。”

  在多重因素“催化”下,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市场空间巨大。“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规模破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中商产业研究院表示,2023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增长约3.92万亿元人民币。

  “我国 人工智能 赋能 新型工业化 具有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广、数据资源丰富等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认为,我国 人工智能 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仍以单个环节、单个企业为主,能够有效运用数字技术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消耗、提升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的企业还不多,亟须通过以 人工智能 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工业生产全过程。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为推动 人工智能 更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钱锋建议,引导企业通过 人工智能 赋能,构建集研发设计、原料采购等要素为一体,需求快速感知、供需精准匹配的“产业大脑”。

  全国政协委员、 合锻智能 (603011.SH)老总严建文也建议:“相关部门抓紧推动智能制造系统和 机器人 重大专项(2030)立项实施,同时加快智能制造普及应用,支持工业大省建设智能制造先行区,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全球可靠的‘未来工厂’,在中小企业层面构建一批企业数智化转型样板并加强复制推广。”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提交的《关于推进智能交互引擎高水平赋能 新型工业化 的建议》中指出,加快发展 工业互联 网,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产业价值高端化、制造模式智能化、生产方式绿色化,从而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推进制造业绿色、高端化发展

  在加快智能化转型之时,如何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向“绿”而行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

  以“碳排放大户”工程机械行业为例,在“双碳”目标落地、市场需求提升等市场机遇下,工程机械 新能源 化的话题颇受行业关注。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今年两会期间,单增海就建议支持工程机械和商用车 新能源 化,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工程机械和商用车作为中国实体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推进工程机械和商用车 新能源 化,既是解决国家能源安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切实需求,又是提高我国工程机械和商用车核心竞争力的一定选择。”单增海表示,建议加大对 新能源 工程机械和商用车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政策支持和相关标准和 新能源 基础设施建设。

  除逐“绿”而行外,制造业当下也在加速“攀高”。以有“现代工业的心脏”之称的 工业母机 为例,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总装检测车间“王涛班”班长、首席技能师王建清建议,优先把大型精密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并入 工业母机 的定义范畴,确保中国模具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继续巩固在国际竞争中的行业地位和实力。

  “模具行业正在积极寻求新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尤其是大型精密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具有加工精度高、模具制品精度高等特点,可更进一步助力中国汽车向精致、高效、低成本的制造方向发展。”王建清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 江苏省 委会副主委施卫东则建议,要把船舶海工配套产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主攻方向。支持船舶海工“瓶颈”技术攻关,需要重视高端船用设备、船舶工业软件、关键材料产业链短板攻关,不断提档升级。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务必通过加大基础技术研发和支持国产装备产业化推广,推动我国制造业加速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转变。”全国人大代表、 中信重工 (601608.SH)党委书记、老总武汉琦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装备制造业所需的关键材料、加工工艺等国产装备产业化推广上,给予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援力度,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的进程中,硬核科研能力正成为制造业企业能否实现“红海”突围的关键所在。

  单增海表示,得益于创新发展,徐工的16个主机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代表中国工程机械稳居全球第壹阵营,迈上了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效益、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离不开高质量的条件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这时,发展新质生产力,也需要不断壮大卓越工程团队。

  “卓越工程人才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深入推进 新型工业化 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卓越工程人才存在培养知识和能力结构亟待优化、培养模式亟待转变、培养生态体系亟待建立等诸多问题。”钱锋建议从构建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创新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缔造政产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生态等三个方面深化工程教育改革。

  “建议推动高校进一步强化与企业的常态化交流,积极吸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建设性意见。增进全社会形成各方共同培育卓越工程师的文化和氛围,积极引导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将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社会责任,助力推进 新型工业化 。”钱锋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分厂电焊工孙景南也建议,强化高端人才共享,实现多学科融合、多专业交叉、多团队合作,并依托协同创新中心与产教融合平台,通过专兼结合、互兼互派、挂职锻炼等形式,实现人才资源的自由流动,为装备制造行业技术协同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智能制造】  【小米汽车】  【举办地】  【SUV】  【特斯拉】  【泰凯英】  【代工厂】  【工程机械】  【雷赛智能】  【人形机器人】  【核心零部件研发】  【新型工业化】  【PEEK材料】  【海南板块】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