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实施一周年。以“关注HPV疫苗防癌效果,加快消除宫颈癌”为主题的座谈会上,专家们透露,我国宫颈癌病发率从2000年起不断上升,并且呈年轻化趋势。目前上升幅度逐渐缓慢,显示我国宫颈癌防控获得了一定成效,但防控力度仍需继续加强,需要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两手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宫颈癌2022年新病发例约15万,去世人数约5.6万。相当于每4分钟有一名女性被确诊为宫颈癌,每9分钟有一名女性因宫颈癌离世。
《行动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试点推广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服务;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到2030年,持续推进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试点工作;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7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强调:“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于消除宫颈癌、保障妇女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 健康中国 建设、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HPV疫苗的试点和惠民政策主要面向9至14岁的年轻女孩。虽然部分试点地区和一线城市的适龄女孩接种率较高,但全国范围内的接种率仍明显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设定的90%的目标。而对于超出这一年龄范围的成年女性而言,HPV疫苗的接种率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推动宫颈癌防控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宫颈癌预防、HPV疫苗接种的认知和重视水平。”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造成宫颈癌的主要因素,其中HPV16和HPV18是致癌性更高的两种型别,在中国,84.5%的宫颈鳞癌病例与HPV16、HPV18持续感染有关。接种HPV疫苗可有效预防HPV持续感染及相关宫颈病变,是宫颈癌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也是消除宫颈癌的第壹道防线。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赵方辉团队对宫颈癌不同期别的病患看病费用调查数据显示:
宫颈癌发现越早,引发的治疗费用越低,而在宫颈癌后期,治疗费用可能会达到灾难性支出,即自付的看病费用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我们发现,如果扩大疫苗的接种范围和筛查覆盖率,将卫生资源前移,便可以减少后端的病患治疗费用。” 赵方辉教授强调,“接种HPV疫苗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宫颈癌,适龄女性要根据疫苗可及性、防癌效果和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并尽早接种HPV疫苗,越早接种、越早受益。”
HPV疫苗防癌效果与自身成分有一定关系,其主要成分抗原和佐剂共同决定了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从而影响疫苗的整体防癌效果。应用创新佐剂全面的疫苗,好比进口二价HPV疫苗能够激发机体发生更强、更广泛的免疫应答,从而维持高而持久的抗体水平。
赵方辉教授提出,
对于加快中国消除宫颈癌的进程,针对卫生政策相关部门,建议通过优化目前卫生资源的分配,将更多资源用于提高适龄女孩HPV疫苗的常规接种和成年女性的筛查;针对疾病防控和临床机构、妇幼保健系统,要贯彻落实三级防控措施,做好HPV疫苗的接种,同时提高筛查的质量和治疗的规范性;针对社会公众,牢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壹责任人’,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宫颈癌筛查和HPV疫苗的公共认知,消除以往的认知误区。如果我们根据三级防控能够综合实施的路径,应该是能够尽快达到消除宫颈癌美好的愿景和目标。
国家鼓励开展以癌症病种为单元的专病专科的建设。专家们也提出,希望各个医疗机构为方向建立起宫颈癌防控中心,这样可以更好地优化我们的筛查管理模式,强化整个筛查和治疗的有效衔接,来提高服务的延续性,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