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交所H公司的一纸增持公告吸引市场眼球。公告显示,为了稳定股票价格,该公司实控人拟计划增持不高于100股,金额不高于1990元。该公司稳定股票价格的方案不仅让投资者大跌眼镜,也被市场解读为“最抠门”增持。个人以为,“最抠门”增持背后既有“无奈”的成分在内,也意味着新股发行机制有待完善。
资料显示,该公司每股发行价为19.90元人民币,于今年2月2日上市。挂牌当天开盘即破发,尾盘勉强收于19.91元,该收盘价也只比发行价格高1分钱。而从挂牌第贰个交易日直到今天,该公司一直处于破发的状态,中签投资者要么套牢,要么亏损出局。
在招股说明书中,H公司对稳定股票价格作出了承诺。由于该公司股票价格已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出现破发,因此发布了稳定股票价格措施的公告。
根据北交所上市规则的规定,股本总额低于4亿元的,社会公众股东持股占比不得低于25%,不然将丢失上市资格。H公司增持计划实施前,该公司非公众股东合计持股599999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4.9999%,社会公众股东持股占比为25.0001%。如果增持超过100股,那么其社会公众股东占比将低于25%,该公司股权分布将不符合北交所的上市条件。
如果从维持上市地位的视角讲,H公司的种种行径并没有啥错。但如果从增持股份的数量和稳定股票价格的效果看,显然是值得研究的,这也是市场疑问与诟病该公司“最抠门”增持公告的基本原因。毕竟,增持100股股份,在市场上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更别说什么稳定股票价格了。而且,从表面上看,该公司发布“最抠门”增持公告,兑现了当初稳定股票价格的承诺,但所谓的增持公告,更像是一场“秀”。
透过H公司“最抠门”增持,市场更应该关注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的“Bug”。新股发行公众持股很多于25%的规定,也发生了全面的问题。一是“一股独大”的问题。全流通环境下,上市公司“一股独大”问题仍然突出。根除“一股独大”的遗留性问题,需要从“25%”着手。
另一方面,公众股股份发行数量越少,对于新股发行价格的影响越明显。注册制下,虽然新股发行实现了市场化,但市场如何决定发行价格,毫无疑问离不开发行股份数量这一客观因素。公众股发行数量越多,发行价格就会越低,两者显现负相关。
另外,公众股东持股很多于25%,意味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发起人股东能够持有绝对数量的股份。解禁后,发起人股东减持对市场也会发生更大的冲击,进而影响二级市场投资人的利益。而且,公众股东持股数量较少,个股估值也会出现虚高的问题,但却能激发发起人股东减持的激动。
防止H公司式的闹剧重演,和让新股发行价格更趋合理,完善现行新股发行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甭管是从防范“一股独大”的因素,还是重新股发行价格更正确的因素动身,增加公众股份的发行数量,都应该引起监管职能部门的注意。
基于此,个人建议,新股发行时,公众股东持股占比很多于40%,第壹大股东持股占比不能高于30%。如此的股权分布,也更有益于上市公司的企业治理。(作者系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