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预付式消费领域乱象频出,成为一大消费“堵点”。3月1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了《2023年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在《报告》中,中消协点名了预付式消费的六大问题,其中“消费者办卡容易退费难”是目前在预付式消费投诉及诉讼纠纷中涉及最多的一类问题。
当前,我国已在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取得多方进展。《报告》呼吁,要加快完善预付式消费领域相关立法,强化经营者的举证责任,落实对违法经营者的信用约束和惩戒措施。同时,中消协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提高预付式消费领域的防风险意识。
中消协点名预付式消费“六大问题”
南都记者了解到,今日,中消协发布了《2023年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报告》指出,从2023年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的投诉、诉讼及相关情况报道来看,该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包含,经营者违规办卡、经营者拒绝开具消费凭据、经营者服务承诺兑现差及变相涨价、消费者办卡容易退费难、经营者跑路消费者挽回损失难、消费者维护权益难度大六大主要问题。
其中,“消费者办卡容易退费难”是目前在预付式消费投诉及诉讼纠纷中涉及最多的一类问题,具体包含有经营者变更、经营者违约或单向作出重大变更但拒不退钱退费、经营者为退钱设定不得人心条件、经营者不按规定向消费者退还预付款利息及相关合理费用、经营者因强制执行等原因造成退钱退费存在困难五种情况。
经营者跑路消费者挽回损失难也受到关注,《报告》指出,目前存在两种情形,一是经营者恶意欺诈,故意在其准备关门歇业前搞优惠促销活动,诱使消费者预付资金之后便跑路失去联系;二是经营者收到预付款后,因经营不善关门停业,但未通知尚有余额未消费的消费者便卷款跑路。
除此之外,《报告》还表示,我国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保护也存在一些与其它消费者保护领域共性的问题,如经营者诱导消费者订立合同侵害其知情权、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或侵犯其隐私权、利用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自由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等。
值得强调的是,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的2023年预付式消费纠纷案件介绍,2023年,预付式消费纠纷案件主要集中于体育健身与美容美发领域,这两类案件分别占到案件总数的50%和26.5%,其次为教育培训和购物领域,均占案件总数的7%,其余案件则分布在休闲娱乐、养生保健、餐饮服务等方面。
加快完善预付式消费相关立法
当前,我国已在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取得多方进展,《报告》认为,我国预付式消费立法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基础,以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市场监管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和相关行业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
2023年,我国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也在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四方面均获得了新进展。可是,中消协在《报告》中介绍,目前,我国预付式消费领域相关立法不够健全、行政监管不够有效、司法保护存在不足、社会共治有待强化。预付款项具有付款在先、消费在后的特点,消费者权利的实现有赖于经营者的信用及经营情况,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或风险性,亟须吸纳各地成功经验,从国家层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对此,《报告》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完善预付式消费相关立法,细化各环节规定,强化经营者举证责任。中消协建议,首先,通过更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制定专项立法的形式,全面、系统地规范预付式消费。其次,推动建立预付式消费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二是强化预付式消费行政监管,推动联合整治,实施信用约束和惩戒;三是加大预付式消费司法救济力度,减轻消费者举证责任,建立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四是重视施展消协组织作用,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增进预付式消费社会共治。
在社会共治方面,中消协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提高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防风险意识。《报告》建议,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模式时,应当先充分了解经营者的经营资格、存续时间、经营能力、消费评价、资金监管措施等,判断其信用水平,选择证照齐全、知名度高、口碑好、经营状况佳的经营者。如遇消费纠纷,消费者应及时与经营者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及时向消协组织或相关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甚至提起诉讼,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