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得物弄潮金融 - 消金提速 支付-待机-

【支付牌照】得物弄潮金融 - 消金提速 支付-待机-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3-13 15:11:20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支付牌照

  谈及潮流电商“ 独角兽 ”,非得物莫属。2023年底以来,关于互联网平台进军金融的消息频繁引发烧议。不论是拼多多,还是小红书、B站……电商平台不满足于电商,将自身流量引向金融业务已成趋势。然而在这一波热火朝天的“融合”中,有成功拿牌的新秀,亦有对合规发展的讨论。就在最近,有用户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对得物交易资金流向持有疑问,资金不是第壹时间进入商家账户,而是先进入得物的账户,由此引发“二清”风险。

  从初试助贷到8亿拿下小贷牌照,再到频繁高薪招聘金融人才,得物对于金融业务可谓积极。然而,在消金业务渐渐成熟下,另一张支付牌照仍是空缺,监管与合规似乎仍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作为头部潮玩交易平台,在拥有难得的真实场景资产、年轻化客群与高用户黏性等天然优势之下,得物的金融之路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支付牌照空缺

  “我在得物卖手机,根据平台规则本应在发货后2小时内把货款结算到我的得物账户余额里,为何因我微信账户风控不予结算?交易资金是不是直接进到了得物平台?”最近,有消费者反映了自身遇到的情景,对得物内资金流向表达了疑虑。

  为验证得物内支付交易的业务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在得物App中体验发现,购买商品时,用户可选择跳转微信或支付宝支付,还有银行卡、花呗分期、信用卡分期等方式选择。付款成功的微信支付账单显示,收款商户全称为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即得物的运营主体。同时,银行卡手机短信提示亦显示对方户名为“得物”。 图片来源:得物App截图

  在得物内,个人可注册为商品卖家,进行潮流商品的交易。基本的流程为:商家出价、买家下单、商家发货、平台检验鉴别、平台发货、平台结算办款;或是由买家求购、商家响应,但均需经平台之手。商家在得物App平台经营需缴纳相关费用,包含技术服务费、转账服务费、操作服务费,其中转账服务费即“第叁方支付平台对每笔转账收取的平台手续费及平台转账服务提供的技术支援服务费用”。这也构成了得物交易平台与第叁方支付机构合作的条件。

  从卖家收到货款的视角来看,《个人卖家服务费用及交易规则》显示,“选择接受7天无理由退货的卖家,平台将在买家确认收货次日起7天后跟您进行结算。未选择接受7天无理由退货的卖家,平台将在商品鉴别通过并向买家发货后预计2小时跟您进行结算”。

  需要明确的是,在不持有支付牌照的情景下,电商平台不能进行资金的二次清算分发,可是可以通过与有资质的机构合作设立资金存管账户来处理这一问题。用户在电商平台下单购物后,若由平台代收货款再向商户进行分账,期间资金会在平台停滞,由此形成“二清”和“资金池”。自2016年以后,监管职能部门明令禁止支付结算“二清”,并约谈部分未持有支付牌照的电商机构,屡次强调不允许形成资金池,要求将资金并入专项监管。

  那么在得物的交易体系下,买家付款后的钱财流向是怎样的?是否经由平台结算分发?虽然平台内拥有数量不小的个人卖家,但商品均需要由平台鉴别后再发出,买卖双方不直接进行交易,这其中的时间差使得交易资金在“中间真空地带”留存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

  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表示,从条款背景来看,得物采用的是第叁方的支付功能嵌入,且这种结算方式往往是定制化服务,得物本身还是撮合双方交易的平台。当然,关键还要看支付服务第叁方是否有充分的资质,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面对采访,得物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得物的交易资金由支付机构、银行提供资金清结算服务和提供支付解决方案。

  不过,业内人士透露,从过往实际案例来看,当前银行和支付机构的分账逻辑仍然是根据平台方指令将所付金额分别支付给多个收款方,电商平台仍然可以根据自己的指令操作商户的钱财,其中存在的“二清”风险也难以得到有效处理。

  而处理问题的最“直接”办法,便是本身持有支付牌照。

  “自己有一张牌照当然是更好,一方面可以减少支付工具使用的不便,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自己着手解决,另一方面电商平台的流量变现途径也会更多,甚至可以杀入金融领域。”盘和林坦言。

  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获取支付牌照的难度逐步增大。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进一步指出,从将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支付机构准入门槛将提高,支付牌照从价值到价格,也一定会有所提高。主要因素在于,非银支付行业本身这几年就是在逐步“出清”的过程之中,留下的都是发展较好的机构。在穿透性监管和营业必持牌的准则下,《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也明确支付机构设立条件并严把准入关,支付牌照的稀缺性将逐步显现。另外,牌照重新分类后,行业竞争将更加公平,也有益于一些中小支付机构在新领域展业。

  消金布局启程

  虽然在第叁方支付牌照上有空缺,目前得物持有的,是一张小贷牌照,并在消金业务上布局步步深入。

  2023年8月,瀚华金控与得物的网络小贷牌照交易正式完成工商变更,瀚华小贷更名为佳物小贷。目前,佳物小贷为得物消费金融业务的运营主体。

  获牌之后,得物火速行动,上线了自营消金业务。目前在App中,有借款与分期两类服务。其中,借款产品“得物·借款”最高额度20万元人民币,年化率在7.2%—24%,可选择3/6/9/12月(期)分期还款,合作方包含 浦发银行宁波银行 、360数科、重庆富民银行等。 图片来源:得物App截图

  北京商报记者实测发现,以个人资质申请,成功获批1万元额度,年化率24%,审批时间约10秒钟。申请时,需明确签署《非学生承诺函》《个人征信授权书》等并同意服务协议、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完成人脸识别认证,整体页面较为清晰。

  分期则是得物在2020年末即推出的产品,初服务名为“佳物分期”,现名为“分期购”,最高授信50000元人民币,可以选择3、6、12期进行还款,仅限于用户在得物App平台消费使用。在开通分期购时,用户同样需要进行身份认证、填写月收入、紧急联系人等信息,并绑卡激活。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到,使用得物分期购的利息相对较高。对同一总价为4789元的商品进行支付,得物分期购需支付1645.81×3期,含手续费49.48/期,折算年化率为18.48%。相比之下,花呗分期需支付1633.04×3期,含手续费36.71/期,应还总额4899.14元,折算年化率13.8%。 图片来源:得物App截图

  回顾得物金融“进军”之路,从四年前已经开始布局。2019年下半年,彼时被称作“毒”的得物合作花呗分期和乐信,并在招聘消费分期经理,设计线上消费分期产品结构,为用户提供订单分期服务。在佳物小贷之前,得物消金业务主要通过助贷模式开展,得物主要作为银行和消金公司的导流平台。

  再到2023年底,拿下小贷牌照、上线贷款业务后,有媒体爆料称,得物以500万元年薪挖来前数禾科技COO文嘉出任得物金融总裁,意在加快得物在消费信贷领域的步伐。另外,在BOSS直聘上,得物正在为其金融板块招募风控策略分析师、风控运营、监察专家、隐私合规专家等人才。

  作为交易体量较庞大的潮玩电商平台,得物在金融业务上屡屡推进,无疑在扩张自己疆土的同时,求得与电商的“双赢”。在王蓬博看来,目前得物仅为满足一些客户的切实需求进行试水,意欲借此增加营业收入。需要谨防的是,小贷牌照还是要谨防杠杆率的,且新发布的征求建议稿里对网络小贷有最低注册资金金的制约。总体来看,金融业务完善的路还很长,合规仍是根本。

  信息收集隐忧

  在借款进程中,一条授信匹配“智能撮合”条款引起了北京商报记者注意。根据条款表述,“由得物对个人信息进行加工、统计等处理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为您匹配一个或若干授信机构。当您在本服务页面选择向多个授信机构提交申请信息时,您同意根据我们系统智能决策的优先劣后顺序逐一向各授信机构提供您的个人信息,该等决策以价格和通过率等综合评估较优者为优先选择”。 图片来源:得物App截图

  这时,借款服务中对于客户信息进行了细致的收集。包含“基于授信管理需要,将注册天数、申请授信失败次数、预授信失败次数、学历、收入信息、开户时间、当天登录时间、过去90天支付时间段订单数量占比信息、逾期天数直接或通过合法征信机构提供给合作金融机构”“在进行还款操作时,将您的银行卡号、手机号码、校验码、还款金额等信息发送给合作支付机构,以便合作支付机构操作还款”“将您的姓名联系方式(电话、地址)、银行卡号、借贷信息共享给合作机构,包含贷款机构、贷款中介服务商、第叁方催收机构”...。

  因与多家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开通借款服务时,还需一并同意《翼支付“甜橙借款”用户服务协议》、马上消费贷款合同及相关的信息授权、征信授权协议等。用户授权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机构再“二次授权”其它放贷、征信、数据合作方……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这样一来,用户一键授权的“合作机构”多达50余家。

  “对于客户而言,类似‘智能撮合’模式可以更快匹配到自己满意的资方,授信通过概率变大了,但也会有自身征信信息被多家机构查询的可能。”一名消费金融资深从业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大多数情况,还是助贷机构根据规则和资方要求,直接给借款用户推荐最匹配的贷款人;不过“智能撮合”模式也其实不是同时匹配多个授信方,更多的会先让客户批量授权,而后平台一家家去申报授信。

  在 北京市 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看来,这种授权模式中,消费者是向谁授权,权利让渡范围存在不明确的问题,容易对金融消费者的决策发生误导。一键授权多家机构属于个人信息过度收集,违反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有关规定。

  “得物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针对匹配上的金融机构,我们将根据金融机构的监察管理合规要求向客户推送征信授权书等法律文件的签署,确保客户知情、自愿、主动同意授权,不存在强制授权多家机构查询个人征信情形。”得物方面回应。同时,得物表示严格依照监管制度发展业务,目前平台已接入征信机构,由征信机构向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息,平台个人信息处理符合监管要求。

  贷款业务中的用户隐私信息保护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监管高度重视。人民银行要求平台在与金融机构开展引流、助贷、联合贷等业务合作中,不得将相关个人信息直接提供给金融机构,实现合作平台与金融机构的个人信息“断直连”。落实监管要求做好信息收集的合规工作,亦是金融业务获得广大消费者信任、规避后续“违规催收”等诸多问题的条件。李亚强调,开展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遵循最小、必要原则。

  上亿用户的流量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得物App拥有超1亿注册用户,已经成长为国内第八大电商平台。

  对于得物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分析人士看来,如何转化垂直化的电商场景与消费群体和化解相关政策风险,或将成为得物金融业务发展的关键。

  一方面,得物的优势就体现在电商场景生态与年轻消费群体给其造成的想象空间。海量年轻用户是得物的一大亮点。得物曾在2023品牌大会中表示,平台上“95后”占比达70%,全国2.6亿年轻人中,得物App用户渗透率超70%,且这一数字仍在高速增长。

  消费群体年轻化造成的是用户的黏性较高、消费力强,使其成为金融变现的条件。超1亿用户的高黏度基本盘与超过1500元的人均客单价,甚至让业内人士笑称得物App是培育消费金融的“沃土”。

  然而这时,年轻客群对应的合规风险也显而易见,如何严格把控非学生贷款的问题、做好风控,需要格外投入精力。对此,得物方面表示,在个人资质审核、利率批复等诸多问题上,会根据用户提交的申请材料对用户进行包含身份核验、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在内的综合信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贷款额度、利率等。

  对于尚在起步阶段的得物自营消金业务,消费金融领域资深观察人士苏筱芮给出了建议。在费率方面,要关注产品利率和关联收费项的合规性,并如实向金融消费者进行披露;其次要关注场景,产品除了在自营场景进行展示,是否考虑外部合作和合作模式,怎样在C端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另外要关注风险管理,由于刚起步,得物通过自有场景积累起来的各类数据较为有限,怎样在用户授信等业务拓展上与风险管理之间取得平衡值得考量。

  另一方面,则是前述“二清”风险的解决。拿下支付牌照,是否是必要的?如何让平台交易更加令人“放心”?

  “啥时候获取牌照都不晚,但有没有实力获取牌照又是另一档子事。”在业内人士看来,想要处理好这一问题,还有多方因素的考量。王蓬博提到,得物的体量和很多大的互联网平台还是有相应的差距,支付牌照价格动辄上亿,是否有拿下支付牌照的必要性,还要看得物自身经营需要,现阶段还是要以稳定自身经营为主。

  初出茅庐的得物金融,能否在赛道上顺畅“起飞”、能否将天然优势利用、能否处理好牌照缺失造成的危险,一切都是未知数。盘和林总结道,对于得物而言,优势在于从零开始,怎么走都是向上走,都是增长。而劣势在于监管收紧下,要获得全牌照难度不小,金融业务综合性不强。

  “对于得物,第壹要明确企业要不要走金融这条路,这是把双刃剑。”盘和林说道,如果确定走向金融,用金融流量变现,那么或需要实施并购的形式来完善牌照,继而在内部招募金融合规方面的人才来构建合规管理系统。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APP】  【消费者】  【侵权黑手】  【智能手表】  【信息安全】  【商务部】  【大数据】  【潘敏虹】  【健身房】  【消费者权益保护】  【2024】  【湖南省】  【以旧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