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专访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董事长于清明 - 医疗大健康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

【生产力】专访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董事长于清明 - 医疗大健康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3-13 19:35:23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生产力】 【国药控股】 【医药流通】 【大健康

K图 01099_0

  在过往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医疗大健康产业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力量一路向上,新技术、新发展雨后春笋,行业生产力和创新力有目共睹。

  我国医药发展新纪元正在开启,就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 创新药 ”的身影第壹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这一热词也频繁出现在各个代表的议案里。

  新质生产力的赋能对于医疗行业的发展有何意义?目前在医疗大健康行业应用中有哪些体现?最近,《华夏时报》记者对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党委书记、老总于清明进行了专访,听听这位行业老兵对此有哪些独到的见解。

  为中国式现代化书写医药新篇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有别于传统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开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而原创性、推翻性的技术创新,同样激发了医疗行业发展进程中更多活力。

  医药行业具有市场规模大、业态结构复杂、专业属性强等特点。于清明列举了一系列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有药品生产企业数量近8000家、药品经营(包含药品批发、零售连锁、单体零售药店等)企业64万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万多家、器械经营企业近121万家。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生产经营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其中医药流通领域尽管集中度不断提升,可是“散、乱、小”的格局仍然存在。

  以美国医药流通产业当下的发展为例,前3家药械配送分销企业几乎占据整个美国医药市场90%的份额,而 中国医药 流通行业的前4家市场份额合计占比仅50%左右。在于清明看来,只有行业集中度提升了,才有可能真正有效地降本增效,并可能诞生医药流通行业的“航空母舰”。

  这明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流通模式可以完成的困境。

  重新质生产力的视角考虑,这意味着务必在优化药品医疗器械产业结构,提高创新产出的同时,全面优化医药流通供应链体系,为高质量创新提供全链条要素支撑。

  因此,于清明提出,加快缔造现代医药流通体系,赋能新质生产力,首先是缔造资源共享、高效协同的开放式现代医药流通体系,其次是加快缔造涵盖“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第叁是充分施展零售药店的社会功能。

  随着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内的医药流通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甭管是全程质量追溯还是 物联网 实时监控,都已是行业生产端、供应端的“标配”,而以 物联网大数据 、AI 人工智能 技术为核心的“货到人”系统、智慧供应链等现代化体系在国药控股已经颇具规模。

  长时间以来,国药控股累计在上海配送疫苗过亿支,一直维持着零过失,这份满分答卷的发生离不开现代化医药供应链的建立。甭管是疫苗从仓库到疾控中心接种点的进程中物流车的温度,还是消费者接种的疫苗的详细批次、生产厂家等详细信息,都会被系统一一记录,一旦发生风险即时处置,确保可溯源可追回。

  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当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应用在大健康产业里时,本质是对行业生产和服务品质的更高要求。

  从2015年 创新药 开启“创新”元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意见,到2017年深化改革意见,我国医药产业从之前的仿制药时代进入 创新药 时代。一系列激励创新制度的加持,叠加港股18A、科创板等资本市场的热潮,医疗行业一度是全市场最受关注的板块。

  从整体上看,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整个行业系统性、整体性的合力,甭管是上游的医药研发制造,中游的医药流通服务,下游的医药产品应用与服务,从研发技术,生产效率、制造宗旨,到智慧供应链综合服务,都需要实现协同联动和转型升级。

  身为一个已经在医药行业奋斗超30年的“老兵”,在陪伴行业不断发展成长的进程中,于清明始终保持着对行业发展的敏锐洞察与创新思维。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于清明提交的建议中就提出改善部分药品过度包装既浪费资源又无益于使用和贮存的建议,去年底这一建议得到了积极反馈,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节约药品资源遏制药品浪费实施方案》的公告,从药品生产、临床用药、药品流通、宣传引导、废弃药品管理、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其中明确了“推行药品适宜包装。针对住院患者采购大包装药品,引导企业根据疗程生产适宜包装的药物”等相关内容。

  在2024年造成的建议中,于清明不仅十分关注现代医药流通行业发展,更把视角投向了罕见病患者群体,建议在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开设罕见病药品白名单,扩大特许进口使用范围,和扩大试点企业范围,通顺跨境采购供应链,让患者有药可治且有药可选。另外,于清明还提出了建设罕见病国际治疗机构,提高治疗能力,方便患者用药及复诊,开展真实世界临床数据应用研究,助力缔造国家罕见病临床治疗中心等建议。

  在如何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国药控股正通过发力联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将尚在“象牙塔”中的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解决当前医药行业创新发展存在的堵点和难点,实现战略支撑。

  综观国内医药市场的发展历程,于清明强调,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从仿制式创新发展到原始创新,仅近十年的 创新医疗 器械械上市数量已经超过250项,基础耗材领域实现了95%的国产化替代,研发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展望未来, 中国医药 行业还将在更多的领域实现“领跑”,这是毋庸置疑的。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以旧换新】  【2025】  【仓储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