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以来债市遭遇明显回调,此前最受瞩目的30年期合约自108.09元下跌超2.5元,十年期主力合约也从104.44元下跌至103.75元附近,回踩20日均线。现券方面表现更为明显,30年期活跃券收益率在最近4个交易日累计上行13BP,回吐了此前接近半个月的下行幅度。同时,市场上对于“是回调还是反转”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对于当下的债市,我们认为有必要警惕回调风险,但趋势反转还言之尚早。
对于近期市场的调整,主要因素如下:一是本轮上涨的“风向标”,30年期品种由于前期过热和一些消息层面的影响明显降温,二是风险偏好边际改善。其实,从大约3月上旬开始,即便当时债市仍旧处在上行趋势中,上行的核心品种就有从30年期转向十年期合约的 势头。从振幅来看,近几个交易日30年期振幅明显收窄,向十年期合约的水平回归,这同样是交易热度降温的一种表现。
图为持仓成交变化(单位:手)
从微观结构来看,近期国债期货持续放量下跌的背后是持仓水平的收缩,指向多空双方更趋谨慎,博弈力量更加均衡。另外,连续调整之后目前期债多数品种回归到了远期贴水的结构中,尽管贴水幅度目前其实不算深,同样也能反映多头情绪的降温。根据国债期货的定价公式[P-Basis
CF][F=] ,经过化简可以将跨期价差(近远月合约价差,F0-F1)大致分为两部分:CTD券的票息与远期资金价格之差和近远月合约净基差的差值。举例而言,当宽松预期已经被充分定价,远期资金利率预期回升,则会造成跨期价差走弱。
我们从两方面阐述风险偏好的改善:从宏观层面而言,全国两会顺畅召开定调全年发展基调,政策方面偏积极的表态一定水平上提振市场信心。而近期公布的1—2月进出口、通胀等数据好于市场预期,尽管其中可能存在由于错位和季节性等原因引发的偏差,但资本市场的确对于其中的一些积极信号做出反馈。
具体来看,3月5日,政府工作报揭发布,今年的主要经济目标基本符合预期。实际GDP增速延续了去年的目标,但在高基数的情景下,实际上今年的要求更高,5%的增速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目标。物价方面,去年下半年CPI陷入通缩,今年需要扭转负增长的状况。财政政策方面,赤字率、赤字规模与专项债均未超预期,1万亿元特别国债也在预期之内,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略超预期。加总赤字、新增地方专项债和特别国债作为广义赤字,合计8.96万亿元人民币。尽管目标增速大致合意,但从一些细节来看,我们认为今年政策基调更偏积极。例如从财政层面来看,此前有市场参与者认为今年赤字率或达到3.5%甚至更高,在这样的期待下3%的实际目标就显得较为保守。但在考虑财政力度时如果一昧看重狭义赤字率难免有“一叶障目”之嫌,如果算上1万亿元长期特别国债,赤字率将来在3.75%左右,这是一个较为有趣的数值,因为它与去年增发后的赤字率基本相等。但需要提示的是,去年10月底宣布增发的万亿元国债大部分结余到了今年,并且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结余的大部分资金将于年内使用。从实际可以用于发力稳增长的财政资金量来看,财政力度较为可观。如果再加上PSL等具备一定财政属性的钱财来看,更加广义的财政口径下,政策隐含态度颇为积极。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全国两会结束后A股整体振荡偏强,包含有色在内的具有顺周期属性的板块轮动上涨,红利指数连续下行等,这都是风险偏好改善的信号。
从前文提到的市场变化来看,近期的确有必要警惕回调风险,但讨论趋势反转似乎还没到时候。目前看来,决定利率趋势的关键数据仍未发生变化。我们以金融信贷中的M1增速和房地产销售数据为例,其中前者代表企业资金的活化水平,是我们此前提到的今年需要重点关注的数据之一,而后者对于房地产行业景气度的领先指向意义无需多言。具体来看,1月最新公布的M1增速大幅上行,但大概率与春节错位相关,M1显现出“季节性”的异常高增,这意味着数据仍待修复。从30大中城市高频数据来看,1—2月商品房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下跌51.9%。分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的下下跌幅度度仅略小于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放松限购政策后,市场期待的楼市“小阳春”行情可能难现,今年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期待或需要下调。
图为广义财政赤字
从政策基调来看,目前政策利率仍在下行通道中。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体记者会上表示,“目前整个 中国银行 业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是7%,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我们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理力度。”目前货币政策仍未转向,这也是债市长期趋势的最大支撑。
具体操作层面,短时间我们建议通过调整组合久期,执行哑铃型策略来规避回撤风险。从配置的视角来看,随着十年期利率逐渐上行接近2.35%或2.35%以上,无需过度恐慌,配置意愿可以再积极一点。(作者单位: 南华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