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价上调超120%,花旗银行发布最新报告“看多” 比亚迪 。
3月13日,花旗银行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称,对照亚迪开启90日上行催化观望,H股目标价463港元/股,评级为“买入”。此前 比亚迪 H股的历史最高价也仅为331.74港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3月18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发稿, 比亚迪 H股股票价格报217港元/股。这意味着其距离花旗银行给出的目标价仍有翻倍空间。
另外,花旗银行预测,2024年3月份, 比亚迪 的总销量将达到32万辆,且 比亚迪 的税息前利润率改善的速度可能会超过毛利率的恢复速度。
花旗银行预测 比亚迪 3月销量约为32万辆
比亚迪 产销快报显示,公司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23万辆,而上年同期销量为19.37万辆。与1月的20.15万辆的销量相比, 比亚迪 2月销量环比也出现下滑。今年1至2月, 比亚迪 累计销量为32.38万辆,同比下降6.14%。
虽然国内销量同环比下滑,但 比亚迪 海外销量势头强劲。其2月实现了2.33万辆海外销量,同比增长55.3%。
花旗银行在报告中分析称,今年3月份, 比亚迪 内地零售销量有望恢复至28万辆。若出口恢复至3万辆,3月批发加上温和的补货,预测3月份的总销量约为32万辆,这一预测是正确的。
净收入方面,花旗银行也做出了预测。花旗银行表示,2024年第壹季度, 比亚迪 每辆车的净收入有望稳定在6000元人民币左右。
花旗银行分析称,随着新车型周期的到来、成本规模效益的强化、销售势头的恢复和产品组合的优化, 比亚迪 在第贰季度的单车净收入有望实现进一步提高,达到8000元至9000元人民币。花旗银行预测, 比亚迪 的税息前利润率改善的速度可能会超过毛利率的恢复速度。
行业层面,花旗银行指出,注意到行业Beta值复苏,主要由插电式油电混合车(PHEV)和增程式电动车(EREV)提振,而 比亚迪 则迎来最佳车型周期,DM-i 5.0次季升级,和 DM-p中高端车型销量提升。
花旗银行3月初对零跑汽车也开启30日上行催化观察。花旗银行称,相信对零跑汽车及 比亚迪 催化剂观望,将强化该行对乘用车市场放缓下PHEV及EREV将为下一个大趋势的说法。
比亚迪 股票价格一度“腰斩”,市场在担忧什么?
2023年,对照亚迪来说是丰收的一年。据 比亚迪 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 比亚迪 旗下车型销量达302.44万辆,同比增长61.9%,逾额完成年初定下的300万辆目标。2023年四季度, 比亚迪 在纯电车销量还超过了 特斯拉 ,成为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
营业收入方面,2023年, 比亚迪 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据 比亚迪 此前发布的业绩快报,预计2023年全年归母净收入290.0-3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5%-86.5%。
销量、业绩越来越好, 比亚迪 A、H股股票价格却表现欠安。2022年6月, 比亚迪 A股、H股分别站上357.61元/股、331.74港元/股的高点,随后便启动了下跌模式。
至2024年2月,经过短短一年多时间, 比亚迪 A、H股股票价格一度跌至162.77元/股、167.80港元/股,几近腰斩。 同花顺 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 比亚迪 股票价格表现不仅弱于行业指数,也弱于上证指数。
市场在担忧什么?最直接的因素,来自于巴菲特的大笔减持。自2022年8月第壹次开始减持至2023年11月,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经累计抛售超1.38亿股 比亚迪 H股股份,减持数量已超六成,套现金额超100亿港元。
但长远地看,巴菲特减持只是近忧, 比亚迪 的成长天花板才是远虑。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了市场主流观点后发现, 比亚迪 股票价格下跌有以下原因:首先, 比亚迪 市值在过去两三年里实现了数倍的增长。这已经充分反映了市场对公司的认可。因此,即便 比亚迪 销量继续攀升,市场的估值也有可能不会再有大幅提升。
其次, 比亚迪 在智能化方面存在滞后的情景。相较于 特斯拉 和华为, 比亚迪 其实不具备明显的优势,这使得公司在市场上缺乏想象力,造成股票价格很难上行。以 特斯拉 为例,股票价格上涨很大水平上归功于世界可靠的自动驾驶技术。
值得强调的是,智能化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共识。如果 比亚迪 在智能化浪潮中无法获得领先地位,公司未来地位或会受到要挟。
近期,随着市场逐渐回暖, 比亚迪 股票价格也跟随反弹,较股票价格最低点反弹近30%。3月7日, 比亚迪 还发布公告,宣布将启动一项股份回购计划。预计在不高于270元/股的条件下,将回购很多于1,481,481股的股份,约占公司目前已发行总股本的0.05%。回购的股份用于注销以减少注册资金,总金额高达4亿元人民币。
王传福:行业已进入惨烈的淘汰赛阶段
比亚迪 老总兼总裁王传福也于近日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表了最新的意见。3月16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王传福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不可逆转的 势头,且新生事物在国内市场变革的速度和效率比国外要快。
王传福指出,上周新能源汽车按上险数看,渗透率已经突破48.2%。如果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未来三个月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可能会突破50%,甚至会更高,形成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的主导地位。
然而,在王传福看来,新能源汽车是一条荆棘之路,行业走到今天,喜忧参半。喜在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还很大。若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平均渗透率从去年35%增长到45%,即全年增长10个百分点测算,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将有超过200万台增量;同时,新能源汽车出口提速也会形成较大增幅。
“忧的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已进入惨烈的淘汰赛阶段。”王传福表示,一方面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70年发展,已进入结构性调整,纵览全球汽车强国之路,产业集中度提升是必经阶段;另一方面中 国新能源 汽车经历20年培育和壮大,也已进入了周期性调整阶段,企业需要尽快形陈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
另外,王传福还着重强调了智能化。王传福表示,电动化上半场已驶入快车道,智能化下半场正在换挡提速。未来,智电融合的整车智能,是发展方向,只有打好电动化的基座,才能建好智能化的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