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奶茶原材料效期惹争议 业内人士 - 不等于保质期

【保质期】奶茶原材料效期惹争议 业内人士 - 不等于保质期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3-19 13:45:43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保质期】 【原材料】 【业内人士

  作为新消费赛道的代表之一,茶饮行业因为效期问题在“3·15”期间引发了广泛讨论。那么,所谓的效期究竟是啥?记者对行业从业者进行了采访。

  效期,一个更多出现在茶饮、烘焙等现制食品行业的名词。从露出的茶饮行业效期图看,各种原材料的效期大多以小时为单位,和人们日常熟悉的以月、年为单位的普通包装食品保质期,有很大的不同。

  相信大伙都明白,茶饮企业主打的就是现制、新鲜,大量选用生鲜食材作为原材料,而为了尽可能提高产品的品质,各品牌方才会在保质期的条件上,制定出更为严格的内控标准——效期制度,用意也是鲜中取鲜。“因此,把效期叫做最佳赏味期可能更加合适,茶饮品牌对半成品或开封后原材料进行感官风味测试,从而规定在限制时间内,生产出符合风味的产品。”一位茶饮行业从业近十年的内部人士老刘(化名)解释道,效期不等于保质期,而是最佳赏味期。

  老刘认为,从标准的视角而言,现制食品的效期远比普通包装食品的保质期要严格。他举例称,低温短保的牛奶、果汁等产品,一般情境下保质期都在7天及以上。可是这些产品进入茶饮后厨后,各品牌为了风味和品质,效期会制定在1天之内。

  而超过效期的材料,虽然还在食品的保质期范围内,但以今生产出的产品,可能会在风味、口感上存在一些偏差,“所以效期制度下,宁愿放弃掉这部分材料,也要保证产品的品质。”老刘说。

  既然效期这项规则就是品牌方自己制定的,那么对于效期的管理无疑就应该非常严格,怎么就会发生过效期原材料仍然在使用的情景呢?记者也就此问题询问了各方,简而言之一句话,立场决定了各方对效期问题的不同看法。

  “站在品牌方的立场,严格执行效期制度,才能确保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标准化,这对于品牌口碑来说是重中之重。”老刘说,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品牌方对于效期的管理还是非常严格的,不仅有企业内部督导、合规、稽核等多部门联合监管,也有线上、线下巡查制度,更有高额罚单、闭店处理等严苛处罚,以此来保证效期制度的执行。

  小黄(化名)是一家茶饮企业的加盟商,对于效期制度制度,他表示自己是赞同的,不会去违背,而且他身边大多数加盟商也能做到这一点。一来,是畏惧高额的罚款甚至闭店的危险;二来,如果依据门店出杯情况,合理分配原材料用量,过效期的情景不太会出现。

  可是,小黄也能理解部分揭竿而起的加盟商,“说白了就是为了控制成本,明明还在保质期内的原料,如果因为到了效期就要倒掉,浪费不说,也增加了成本。”

  在小黄看来,那些违规的加盟商主要是抱着一定的侥幸心理。“过效期不等于过保质期,所以卖出去的东西不会吃坏人,老板就不用担着食安风险。至于风味,有些老板可能也觉得非专业人士,喝不出那种细微的口感不同。所以才会选择揭竿而起,去和制度捉迷藏,减少自己的成本投入。”

  有行业观察者表示,效期既然被当作行业内部标准,自然有存在的事理,品牌和加盟商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将标志严格执行。篡改效期虽然能节约成本,但失去的却是口碑,对于加盟商而言孰轻孰重应该了然于目;而对于品牌方而言,效期规则不是制定出来看的,而是应该落到实处,同时严格监管执行情况,给消费者送上一杯最佳赏味期内的饮品,才是一门深远的生意。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宏海科技】  【美的集团】  【原材料】  【大客户依赖症】  【委托加工】  【双经销】  【*ST卓朗】  【强制退市】  【营业收入】  【投资者】  【业内人士】  【铁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