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品牌-内卷-时代 何为汽车技术路线的-最优解-?

【新能源汽车】品牌-内卷-时代 何为汽车技术路线的-最优解-?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3-18 7:57:02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产业】 【最优解

  自 特斯拉 率先降价,打响价格战第壹枪之后,引发了一场波及全行业的价钱战。这场“内卷”不仅表现在价格上,更延伸至技术研发、市场布局等多个方面。2024年, 比亚迪 率先公开叫板“电比油低”,随后上汽通用五菱宣布“跟上,一起卷!”北京现代则发起还击,强调“油‘比’电强”。

  其实,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价钱已经越来越接近甚至低于传统燃油车。一场“油”“电”大战似乎一触即发,在这场价格战中,行业也掀起了关于汽车未来动力技术路线的讨论。

  在此环境下,最近,由盖世汽车主办,网易传媒协办的“乘势而上”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论坛暨第十二届汽车与环境系列论坛正式在北京开幕,多位行业专家出席探讨汽车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发展趋势。

  混动技术成车企关注和创新的关键

  国家信息中心正顶级经济师徐长明表示,从市场端来看,电动汽车的竞争力将较油车进一步提高。其中,从价格力来看,PHEV价格已经低于HEV,跟油车同价或略低于油车,但NEV龙头企业具有继续降价的能力,而且电动汽车的价钱降幅比油车要快。从产品力和消费者偏好来看,电动汽车产品性能进步的水平比油车要快,NEV使用场景越来越丰富,而主动选择NEV的消费者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徐长明判断,未来3—4年,中 国新能源 汽车市场会有比较快的发展,渗透率也会继续提高。从政策端来看,目前国家提供了许多税费方面的政策优惠,如车购税、BEV消费税、养路费和车船税。从消费端来讲,消费者更明确地意识到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提倡的大趋势。

  基于此,他认为2023年有发动机的 新能源车 (即PHEV和增程)内需增长速度和渗透率增幅明显高于BEV,未来几年内,这个趋势大概率会得到延续。PHEV和增程不是短时间过渡,而是较长时期与BEV并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则表示,能源安全、资源安全、“双碳”目标、国际化和国内庞大的市场规模等综合决定:混动汽车和电动汽车势必也务必长期共存、战略互补。混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相互竞争,油车硬是不能放弃,发动机技术需持续创新。

  徐向阳表示:“各种混动技术路线各有优缺点,混动技术多样化是发展趋势,没有最好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只有最适合企业优势和车型的技术路线。企业针对不同目标客户群体和不同产品定位,需要有不同样的混动技术路线组合,模块化、平台化开发是关键。”

  他指出,混合动力变速器技术和产品,国内已实现从跟随到引领。混动是增量市场,尽管竞争开始日趋激烈,但由于自主产品和市场形成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因此,对混动产品企业而言,市场机会仍然很大,成本和性能竞争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徐向阳认为,混动构型创新、电机电控电传关键零部件持续优化、基于智能网联的混动智能能量管理策略是混动动力持续发展竞争的关键。电动和低碳化环境下,混动长期看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车评人吴佩分则认为,中国消费者用钱包选出了自己的混动——“我国的混合动力最终走向了串并联,在串并联里面有90%归拢到了P1+P3的这条路线”。他表示,目前来看,P1+P3的混动构型被赋予了新时代的任务,作为一些重载、轻载车辆最合理、低成本、具备驾驶平顺性和电感性的解决方案。P1+P3其实不是穷途末路,其潜力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则表示:“技术多元化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多个可能,随着混动技术的变现,系统效率持续优化。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不断优化,量产混动发动机热效率普遍大于43%,新一代发动机热效率有望接近47%。混动技术已成为车企关注和创新的关键,平台化产品投放加速成为新能源汽车增长新动能,2024年PHEV(含增程)将贡献1/3的新能源汽车销量。”

  多元技术路线将长期共存

   长安汽车 执行副总裁张晓宇则表示,中 国新能源 汽车加速发展毋庸置疑,但新能源主导地位拐点加快到来,预计将实现“双50%”的格局——自主品牌销量占比突破50%;预判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将第壹次超过50%。

  其中,他认为,xEV(插混/增程)可覆盖全场景用户需求,净值使用成本更优,成为最重要增量来源、后发者商业成功的着力点。不过,他也指出,xEV未来三年进入“黄金增长期”,但长期看BEV或仍将占据主体,随着成本下降、 充电桩 和快充技术的发展,BEV替代混动车型的进程将加快。

  不过张晓宇强调:“没有最好的动力,只有最适合的动力。动力类型不应成为用户选择的约束因素,选择权应交还用户,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鉴于用车习惯与购车诉求影响决策,叠加政策法规、地域发展、能源结构等原因,大概率形成多动力类型长期共存的格局。

  国际汽车工程学会会士辛军认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过去研发出来的串并联混动系统以满足中国市场的切实需求。在汽车向电动化转型的进程中,不会只有燃油车或纯电动汽车,肯定是多元化,中国式的串并联混动系统刚好有相应的产品带宽,能够涵盖HEV、PHEV和增程,这样对整车厂来说能够大幅下降产品规划的挑战,在某种意义上也能够提高汽车产品的规模效应,所以从这个方面而言,也是非常有竞争优势的产品。

  徐长明则指出,从消费者利益最大化和使用便利化的视角来讲,燃油车和电动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还会是并存的关系。NEV与油车是竞争关系、共融关系,不是替代关系,NEV与油车各有自己的顾客群,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汽车消费】  【新能源】  【汽车产业】  【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