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于量化私募的传言刷屏了!
上述传言称,“近期监管职能部门实地探底国内头部量化私募”,“监管要求量化指增选股需要对标成分股的60%”。那么,真相是啥呢?
对此,券商中国记者在量化行业内进行了多方了解。多位业内人士反馈,监管职能部门近期的确有调研大型量化私募,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监管意见。有关“监管要求量化指增选股对标成分股的60%”的传言,实际只是在非正式场合有相关讨论,主要针对产品命名,市场对这个传言存在误读。
确有调研走访
“前两周的确有这样的情景。相关部门主要还是调研走访,并没有特别针对性,起点就是要管好我们,希望我们在规范中发展,稳健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听听业界的思路,瞧瞧大家有哪些意见和建议。”一家大型量化私募相关责任人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另一家大型量化私募透露,监管职能部门调研内容涉及公司管理规模、策略模型、风控机制等方面,对春节前后的策略运行和业绩波动、DMA产品运行情况也有关注。
“从去年起,大型量化就开始常态化向监管职能部门报送相关资料,建立起了沟通机制。近期的调研,从我们的领会也是一种常规监管工作。”有量化私募人士称。
某涉及DMA业务的中型量化私募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近期在产品备案时收到协会反馈,被要求承诺在DMA策略产品线做到“三个不新增”:一是不新增新的合约,即涉及到DMA策略的 利润互换到期后不再展期;二是不新增投资人,即过往未投资过DMA产品的投资人,不允许向其出售DMA产品;三是不新增募集规模,即保持DMA策略存量规模不变,不再新增。
南方一家头部量化私募责任人表示,DMA是场外收益互换业务,一直都有监管,去年就要求券商申报每笔业务,去年底更是限制了每家券商的总规模。节后监管了解的情景更加细化与深入,除券商规模外,对参与的部分管理人也进行规模与策略的统计与了解。
指增产品要求对标60%成份股?
另外,今日有市场消息称,“监管要求量化指增选股需要对标成份股的60%”。上海一家头部量化相关责任人告诉券商中国记者,监管职能部门的确要求以后发行量化指增产品,要跟得住指数,不能偏离太多,目前还在讨论中。
“不涉及存量的产品,监管也不干预量化的策略。主要是规范化命名,如果要全市场选股,就不能叫指增产品;如果要发指增产品,希望要跟得住指数,不能误导客户。好比客户买了指增产品,但实际业绩却严重偏离指数。”上述量化私募责任人表示。
过去几年,量化行业迎来了一轮爆发式增长,资金大幅涌入,一批机构成长为百亿私募。其中,由于指数增长策略逾额稳定,很多量化私募正是借助该策略完成了规模的快速扩张,量化指增策略也成为量化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一类策略。
在快速发展进程中,量化指增策略也袒露出很多问题。春节前,很多 中证500 指增和1000指增产品由于风格过于显露在中小市值股票中,业绩出现大幅回撤,一度引发踩踏,与指数的趋势严重偏离,罕见的负逾额让很多投资者大跌眼镜。
有行业人士表示,投资者选择指增策略是建立在对指数贝塔收益具备一定信心的条件上。该类产品近几年在渠道销售火爆,对标指数、通过量化模型获得超越指数的 利润,投资者易于理解,叠加业绩曲线完美,引发大量金额的买入。
值得注意的是,指数增强策略虽然是一类有效的投资策略,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较为稳健的逾额收益,但该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好比模型失效的危险,指数增强策略能够获得逾额收益,但不保证一定能够战胜指数等。
“对标成份股60%现在只是有相关讨论,监管并没有要求、也不太可能去要求量化私募改变投资策略,而且现在各家量化私募的主流策略已经逐步从500指增转向全市场选股。从A股市场看,中证800以外的交易量占比在60%以上,量化机构不会只去投资指数内个股,从我们的情景看,剔除ST和成交额过低的标的,实际投资会在4000多只标的里选择。”某百亿量化私募人士称。
前述南方头部量化私募责任人表示,对指数成份股的投资限制,这是对加强指增型产品风控的讨论,目前还处于非公开的研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