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 1
  • 2
  • 3
  • 4
  • 5
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应用商店山寨Sora你敢用?年费488元无法生成视频

【Sora】应用商店山寨Sora你敢用?年费488元无法生成视频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3-22 15:46:04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Sora】 【应用商店

  苹果应用商店内出现大量以“Sora”“Sora AI”等命名的应用,宣称可提供AI视频生成服务。

  “Sorar-AI文字生成视频AI相机”最多只能生成8秒视频。

  今年2月,美国 人工智能 企业OpenAI发布AI视频生成模型Sora,凭借出色的视频生成效果引发全球广泛关注。虽然该模型尚未大规模开放使用,但已经有很多投机者看上了这块“蛋糕”。

  一款年费高达298元的“文字生成视频AI相机”,却花费三小时也生成不了一个视频;一款号称是视频写作 机器人 的应用,却只能进行简单对话,其实是“套壳”AI……南都 大数据 研究院监测发现,近期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出现大量以“Sora”“Sora AI”等命名的应用,很多消费者被诱导下载并付费订阅会员服务,却发现其其实不具备AI视频生成能力。

  专家提示,应该警惕该类以AI为幌子提供服务,背后却可能利用“套壳”网站套取用户隐私,或利用信息差“割韭菜”、蹭热点流量的表现。

  ●实测

  山寨Sora年费148-488元实际体验却“货不对板”

  自2月16日发布直到今天,OpenAI一直未大规模对外开放Sora的体验名额。但南都 大数据 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5日上午,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内已上架至少20个在应用名称、副标题或介绍页内带有“Sora”字样,并宣称可为用户提供AI视频生成服务的应用程序,其中很多在介绍页面上配以“官方正版”“原版模型”等宣传语,甚至直接配上OpenAI此前公开的Sora生成视频吸引用户。

  这些“Sora”们是否真的抢先接入了模型?它们是否具备如介绍页面宣传般强大的AI作品生成能力?南都记者从苹果应用商店选取了6款名称中带有“Sora”字样的应用进行实测。

  实测发现,这6款应用虽然都可免费从苹果应用商店下载,但打开后均要求用户订阅其付费会员服务,价格从148元/年到488元/年不等,不然只有1-3次的体验次数,消耗完后便无法继续使用。

  进一步体验发现,其中只有两款应用为用户提供了AI视频生成功能的入口,但均存在“无法生成视频”或“视频质量极差”等诸多问题,其余4款应用只具备AI对话、图片生成等功能。

  “套壳”AI大行其道接入已公开模型赚差价

  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这批山寨Sora应用均为“挂羊头卖狗肉”,实际接入的是其它已公开的AI模型。

  以名为“Sora AI Video Generator Monet”的应用为例,其名称和介绍页面均含有“Video Generator”(视频生成)、“Create AI Video”(创作AI视频)等字样,但南都记者下载并打开该应用后发现,其只有AI图片生成功能,且实际调用的是stable diffusion、DALL-E、Midjourney等AI绘画模型。据南都记者了解,stable diffusion作为开源AI绘画模型,正式发布以来一直免费向用户开放,但该应用接入此AI模型后,对消费者收取的VIP会员服务价格却高达148元/年。

  南都记者打开另一款名为“SORA AI-中文版 人工智能 AI视频写作 机器人 ”的应用,发现其只具备AI对话功能。另外,当南都记者向该AI询问其开发者时,AI称自己其实是来自国内某公司的大语言模型。这样一款以Sora为幌子、实际却仅接入其它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其会员服务价格达68元/月。南都记者留意到,该应用实际接入的大语言模型目前已免费向普通用户开放,即便订阅会员体验更顶级版本,连续包月价格也不过49.9元/月。

  花了28元买会员等3小时仍无法生成8秒视频

  苹果应用商店内,多名被“Sora”“AI生成视频”等关键词吸引而来的消费者在相关应用评论区中大吐苦水,称付费订阅应用会员后,其视频生成服务仍一直处于排队状态,无法使用。更有消费者直指相关应用是“打着Sora的名誉来坑钱”。

  一款名为“Sorar-AI文字生成视频AI相机”的应用虽然的确提供了AI视频生成功能的入口,但仅限已付费用户使用,且最多只能生成8秒视频,显然与真实的Sora模型能力存在极大差距。该应用年度、月度和周会员费用分别为298元、68元和28元。南都记者花费28元买了该应用的周会员,要求其生成一个“男孩踢足球”的8秒视频,但排队3个钟头后仍未等到结果。尔后屡次尝试才生成一个质量粗糙、动作缓慢卡顿的视频。

  ●揭秘

  所谓“Sora”实为改名蹭热度

  那么,这些山寨Sora应用到底来自哪里?

  根据苹果应用商店公示的开发者信息,南都 大数据 研究院发现的20款山寨Sora应用开发者都不是OpenAI或其关联企业,而是来自全球各地的不知名企业甚至个人开发者。其中8款应用的支持网站指向欧美地区IP,1款应用的开发者为新加坡企业,6款应用指向我国境内,其余应用来自己人开发者,未能追踪所在地域。

  即便是位于国内的开发者,南都记者发现他们大多也仅以云文档等方式展示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既未说明企业完整名称,也未提供联系地址。其中一款名为“Soraka ai视频ai绘画中文版”的应用开发者指向安徽宿州一家企业。南都记者数次尝试拨打该企业联系电话,但没人接电话。

  七麦数据显示,这批山寨Sora应用绝大部分在Sora模型发布前已经在苹果应用商店上架,且早期应用名称与Sora模型毫无关联。

  以“Sora Ai-A robot that talks”应用为例,其第壹次上架日期为2023年5月29日,刚开始的名称是“ChatBox-Ai智能对话”,今年2月22日却突然在应用名中加入“Sora”字样。另一款“Sorar-AI文字生成视频AI相机”应用于2022年11月10日以“AI艺术画家-AI画画”的名称上架,过去两年曾先后改为“妙丫相机”“Sora AI”“Evenlite AI”等多个不同名称,蹭热点流量意味明显。

  ●风险

  山寨Sora们或存 数据安全 风险

  对苹果应用商店上架的这批山寨Sora应用,广东卓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邝敏维认为,若此类应用在名称和介绍页面里以“AI视频生成”“创作AI视频”等字样吸引用户,实际却无法提供该服务,相关行为属于夸大宣传。消费者有权要求应用提供者退钱。

  泰和泰(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易怀炯、律师洪瑞成也指出,这种“借Sora之名”的经营及宣传模式,存在明显构成夸大宣传及欺诈的法律风险。另外,还可能构成混淆行为。应用提供者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广告法》等法律规定承担行政责任及民事责任。

  另外,有相关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这些山寨Sora应用大多只是接入了已公开的AI模型。当前国内数家知名企业的AI大模型能力已经免费向公众开放,普通消费者没必要付费订阅该类第叁方“套壳”应用。另外,消费者通过该类“套壳”应用向AI提交的数据还可能被应用开发者从中截取,存在一定的 数据安全 风险。

  对此类借Sora热潮“掘金”的案例,中兴微电子 人工智能 首席科学家徐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需要警惕这背后的不良现象,好比以Sora为幌子提供服务,有可能是利用“套壳”网站套取用户隐私,或利用信息差“割韭菜”、蹭热点流量等行为。

  易怀炯律师、洪瑞成律师认为,互联网时代下,热点日新月异,产品的创新也十分活跃。监管职能部门及平台企业应当持续关注新的社会热点及相关创新活动,及时对“新瓶装旧酒”的“新非法”情形进行总结、监管及辅导。帮助企业理解合规经营、正当竞争之道,真正行稳致远、共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关注

  苹果商店应用乱象由来已久

  除苹果应用商店外,南都记者还对华为、小米、vivo、OPPO四家不同品牌手机的内置应用商店进行检索。虽然同样从中检索到如“Sora视频助手”“Sora视频宝”“Sora视频生成器”等带有“Sora”字样的应用,但这些应用均在介绍页面中明确其属于视频剪辑软件,与AI模型没有关联。

  长期以来,苹果在应用审核方面自诩比同行严格许多,但回顾过往媒体公开报道可以发现,其应用商店上架应用“挂羊头卖狗肉”乱象由来已久。早在2011年9月,苹果应用商店就曾被曝光下载排行榜出现涉黄应用;2018年,国家网信办集体约谈28家应用商店、社交平台和云服务企业,对其履行主体责任不力、客观上为非法App提供接入通道、扩散渠道提出警告;2021年8月,南都 大数据 研究院也报道过苹果应用商店内部分应用伪装成购物商城、益智游戏,实则提供涉黄涉赌服务;2023年7月,有网友发帖曝光苹果应用商店内存在伪装成菜谱类应用的涉诈应用程序;2023年10月,再有媒体发现苹果应用商店内有色情应用伪装成学习应用上架,甚至一度冲上“教育”类别下载排行榜前三位。

  南都记者查询苹果应用商店审核指南看到,其标称开发者提交的应用都会经过一系列安全审核,并要求开发者不得以坑骗的形式抬高价格,或针对未能交付的功能或内容收取费用;务必在App Store或替代App市场上准确地表述你自己、你的企业和你提供的App等。

  既然如此,这些“货不对板”的应用是怎样冠冕堂皇上架的呢?有iOS应用开发者告诉南都记者,相比起首次提交审核,苹果对已上架应用的后续更新审核较为宽松,该类应用很可能在提交初始版本给苹果时,并没有添加违规内容,即伪装成正规应用通过审核,之后再通过热更新、马甲包、幸运按钮激活等方式露出原本面目。

  另外,也有相关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目前针对应用商店内涉嫌夸大宣传、非法的App,苹果并未设置直接的投诉通道。这也造成在用户发现违规、不良应用时,面临举报困难,流程复杂的格局。

  南都记者实测发现,对苹果应用商店而言,若用户希望对某一应用发起投诉,务必先获取并下载该应用,随后商店内才会提供该应用的“报告问题”选项;但对小米、vivo等其它品牌手机内置应用商店,用户均可在未实际下载的情景下对应用发起举报,便于及时向商店运营方反馈。

  对此,易怀炯律师、洪瑞成律师指出,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负有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应用上线前,平台应当对申请上架和更新的应用程序进行审核,发现应用程序名称、图标、简介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平台不得为其提供服务。应用上线后,平台还应落实管理职责,对存在 数据安全 风险隐患,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等犯法行为的应用程序,不得为其提供服务。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服务协议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还应当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暂停服务、下架等处置措施,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监管

  境内APP需于3月底前履行备案手续

  针对移动应用程序监管,南都记者留意到相关部门已在强化监管工作。2023年7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手机端应用程序备案工作的公告》,要求在2024年3月底前,我国境内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的APP主办者履行备案手续。

  2024年4月至6月底,电信主管部门将组织对APP备案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仍未履行备案手续的APP依法进行处置。尔后,各地通信管理局也将定期组织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分发平台、智能终端生产企业开展APP备案登记信息准确性考核工作,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加强APP合规管理,提升监管水平。

  有相关业内人士认为,通过App备案,主管部门可以更直接、有效地掌握App及其开发者的基本信息,若发现诸如应用乱蹭热点、不良应用伪装成正规应用等情况时,能及时下架处理,且直接定位到相关责任人,有益于增进App开发者自律,有助于打击非法App。

  南都调研

  总第217期

  采写:南都记者李伟锋实习生蒋佳轩何兴如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债务规划】  【中信建投】  【AI算法】  【金融风险】  【大学生】  【糊涂账】  【十八般武艺】  【电动汽车】  【智能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化】  【汽车行业】  【英特尔】  【国家级新区】  【浦东新区】  【金字塔】  【国家队】 
  • 客服与业务咨询

   【网络建设服务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