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 广东省 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广州举行表彰活动,隆重表彰全省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和异地务工人员工作先进集体,向优秀异地务工人员颁发荣誉证书和一次性奖金,向先进集体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牌。
记者了解到,广东是异地务工人员第壹大省,全省异地务工人员4300多万人,其中外省在粤务工人员2400多万人。为展现新时代异地务工人员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伐动广大异地务工人员积极性,激励提升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水平,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省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从2023年8月下旬开始组织全省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和异地务工人员工作先进集体评选推荐,通过广泛发动、层层推荐、严格审核把关,确定79名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和39个先进集体。
这批受表彰优秀异地务工人员有几个特点:一是以基层和一线为主,兼顾各方面人选比例。基层和一线岗位的72名,占比91%。二是在各行各业有广泛的代表性。分布在 广东省 制造业、快递、家政、环卫、安保、医疗护理、餐饮、殡葬、职业培训等行业,还有返乡创业者。其中,45名来自制造业,凸显了 广东省 制造业当家。三是体现了先进性。76人曾获得各项荣誉和奖励,有省、市技术能手,市、区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受表彰的39个先进集体,在服务异地务工人员方面,如稳定就业、提升技能、维护权益,和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各有偏重,做了大量扎实工作,都有比较突出的贡献。
优秀异地务工人员故事
刘智敏:22年处理30000具遗体
刘智敏,从事殡葬行业长达22年,在无数个平凡的日日夜夜里,他亲手收殓的遗体达30000多具,在自己的岗位上演奏了一曲曲动人的真情服务之歌。
从事殡葬服务22年,刘智敏做过多个岗位,每天与去世打交道,工作技能也经历了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他对记者说,第壹次跟着师傅去收运尸体时,他完全不适应。尤其是看到交通事故后的尸体,他当场就吐了,甚至回家都吃不下饭。“现在回想起来记忆犹新,可是后来慢慢也就适应了”。
殡葬工作要做得到位出色、让群众满意,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业务技能很难圆满完成任务。作为殡仪馆内接触遗体的第壹道关口,不论是遇到腐烂发臭的变质遗体,还是涣然一新、残肢断裂的意外去世遗体,刘智敏都能出色地完成收殓任务,安稳地运送至殡仪馆内,让其体面离世。
随同着时间的推进,刘智敏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越来越感受到了一份责任感和价值感。尤其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亲属,在与交通事故中去世的亲人告别之后当面跪谢。“我那时也流泪了,真的觉得自己能帮到他们体面地送走亲人,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为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刘智敏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2001年报考电大并考上了成人本科;另一方面他广泛涉猎大量书籍,扎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通过自学获得了中级社工证。他还主动学习顶尖的防腐整容技术和遗体接运相关技能,获得了顶级殡仪服务员证书。高质量的服务,得到了逝者家属的认可,22年来刘智敏工作“零投诉”。
陈志勇:率领团队研发11款食品设备
从普通技术员,到绘图员、设计师,再到工程师、部门责任人,率领团队成功研发11款新型食品机械设备,获得多个国家专利,填补了相应领域的空缺——来自清远的陈志勇一步一个脚印,在广州成长、成才,今年成为 广东省 优秀异地务工人员。
20十年,学习机电一体化的陈志勇入职广州一家机械公司,正式开启他在广州的打拼之路。三年后他入职广州旭众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一干便是十年。
十年来,陈志勇和团队成功研发11款新型饺子机、包子机等食品机械设备,获得外观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2项;率领团队二组成功研发全自动煎蛋机、蛋清蛋黄分离机两个全新项目,这些都是在国内外没有的创新产品,申请国家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专利3项。通过走技能之路,陈志勇实现了小时候成为“设计师”的理想。
让陈志勇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到哈尔滨客户处研发新机器的经历。“当时要研发一款灌汤包加工机器,跟其它包点不同,灌汤包的皮很薄,对机器精度的要求很高,我们攻克了很久。”陈志勇说,以往的包点加工设备制作的皮一般在2mm左右,但灌汤包的皮要达到0.3mm,相当于传统精度的1/7。第壹次做出的机器,制作的皮厚薄不均,他们花了二十多天反复测试,才把均匀度做好。
如今,陈志勇已是区级工匠培训室责任人,带出了一支“技术精、作风硬、效率高”的优秀团队,培养出更多优秀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