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冯雨晨
“坚持在漫长的周期里做明确的事情,书写了历史上最好的经营业绩”,在2023年的年报开篇, 美的集团 (000333.SZ)这样致股东。
3月27日晚间,家电三巨头之一 美的集团 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当期实现营业总收入3737.1亿元人民币,净收入337.2亿元人民币,经营活动资金流突破579.03亿元人民币。净收入增长率跳出过去两年的个位数水平,来到14.10%,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为8.10%,对照去年有明显增幅,但低于净收入增长率。
同时,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 美的集团 合同负债417.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49.38%,环比增加43.81%,这意味着 美的集团 利润蓄水池丰厚。
高分红依旧令市场瞩目,根据2023年分红方案, 美的集团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元(含税),分红总额将达207.61亿元人民币,亦为有史以来最高。结合来看,自2013年整体上市以来, 美的集团 累计派现金额将超过1070亿元人民币。
技术浪潮和商业模式剧变的冲击下, 美的集团 业绩稳健增长离不开在原有业务结构和产业上的升级。
自2022年来,以空调、冰箱等大家电起家的 美的集团 明显加速向To B业务转型。目前已建立To C与To B并重发展的业务矩阵,既可为消费者提供各类 智能家居 的产品与服务,也可为企业客户提供多元化的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
上述To C 智能家居 业务涵盖家用空调、洗衣机/冰箱、厨电及其它;除了家电以外的业务都可看作 美的集团 的To B业务,主要包含在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中,涵盖工业技术、楼宇科技、 机器人 与自动化及数字化创新业务等。
一直以来,To C业务中的空调占据了 美的集团 家电业务的半壁江山。
2023年也不破例, 美的集团 暖通空调收入1611.11亿元人民币,占总营业收入的43.31%。然后再是包含冰箱、洗衣机、厨房电器及其它小家电在内的消费电器,2023年实现1346.92亿元的收入,占据总营业收入比例36.20%。
虽然 美的集团 新近崛起的ToB业务在营业收入体量上不如空调、消费电器业务,2023年占总营业收入的10.01%,但ToB业务一直维持着“干劲十足”的领先增速。
2023年, 美的集团 以To B业务为主的 机器人 、自动化系统及其它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372.58亿元人民币,同比营业收入增速高达24.49%。具体来看, 新能源 及工业技术收入为2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智能建筑科技报告期收入2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 机器人 与自动化报告期收入为3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
近些年来,围绕着To B业务, 美的集团 并购动作频繁。
2020年, 美的集团 收购菱王电梯有限公司进入电梯产业;2021年, 美的集团 完成收购 机器人 应用和系统解决方案领域公司德国库卡公司100%的股权;2022年,豪抛43.59亿元拿下 万东医疗 (600055.SH)45.46%股权拓展智慧医疗产业布局。另外,在 新能源 领域, 美的集团 还分别拿下 新能源 公司 合康新能 (300048.SZ)和 科陆电子 (002121.SH),进军 储能 解决方案业务。
年报显示,2023年 美的集团 对外投资额为1534.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1.73%。
美的集团 表示,To B业务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在总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18.5%提升至2023年的26%以上,并于2023年收入接近千亿元人民币,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已成为美的业务持续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未来To B业务竞争或更加激烈,奥维云网预计,2024年中国家电市场零售额将同比增长0.6%。在智能化、全球化的推动下,美的和海尔有望在To B新业务领域展开新一轮竞争。
另一边,谋求创新和多元化的 美的集团 自身也在推动“A+H”计划和“A拆A”计划,拓宽融资渠道的行径。
2023年4月, 美的集团 分拆子公司美智光电创业板IPO,但于当年12月被交易所终止审核;2023年第叁季度, 美的集团 拟分拆子公司安得智联在深圳证交所主板上市。
另外,2023年10月, 美的集团 向港交所正式提交上市申请书,募资将用于公司全球科技研发,扩大全球研发团队的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展全球研发中心的布局,以强化产品本土化开发的能力,预计在2024年完成。
虽然高分红诱人,但从 美的集团 现股东数据上来看,部分投资者正选择撤退。截至2024年2月29日, 美的集团 股东户数为28.25万,较2023年年底减少11.37%,处于2020年来最低股东数量水平。2023年财报显示,淡马锡富敦(TEMASEK FULLERTON ALPHA PTE LTD)、瑞银集团(UBS AG)退出 美的集团 十大股东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