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以“AI时代下的短剧机遇”的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活动,在上海外滩举办。
本次活动由财联社和《科创板日报》联合主办,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与财联社 创投 通承办,活动汇聚了短剧行业的领军人物、行业从业者、投资机构、券商分析师和园区代表等。
财联社常务副总裁胡刚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每个时代的娱乐方式、沟通方式和企业服务方式等都会发生变化。在这个时代,作为媒体,财联社和科创板日报一直提倡“企业全周期陪伴式服务”,通过构建全国 统一大市场 的科创生态服务体系,这里面有产业、有资本、有信息,可以造成更多商机为产业赋能,帮助企业在资本中脱颖而出,让创业要素充分流动。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党委书记施娟在致辞中表示,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正重点关注AIGC技术在影视产业的应用,包含智能拍摄、创作与制作等。她提到,产业园已布局AIGC和智能算力中心,并建设智能化拍摄基地。同时,她看好AI在短视频领域的潜力,认为其将推动行业创新与成本降低。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投促中心主任朱仪则介绍了园区的设施与服务,园区目前为短剧和电影制作方面的政策优势和一条龙服务,园区拥有精湛的拍摄棚、录音棚和虚拟拍摄棚,提供版权交易和国际发行平台。同时,江苏对短剧和大电影的提供政策支持,包含资金奖励和拍摄补助,园区可为剧组提供的全面服务。
在此次沙龙上,井英科技开创人兼总裁朱江、龙果映画老总王颖、 恺英网络 创新业务责任人王伊千、喜豹短剧合伙人及总编辑杨阿里、英诺视总裁/出品人孙家韬、飞天云动投资总监牛思远、 国金证券 互联网传媒首席分析师陈泽敏等嘉宾纷纷各抒己见,分享了各自的精彩观点。
▍从业者如何看待短剧行业
在主题分享环节,井英科技开创人兼总裁朱江分享了公司在AI和短剧结合领域的探索,井英科技正利用AI大模型生成视频,专注于短剧制作,并主要面向海外市场,目标是缔造下一代超级内容平台。
朱江回顾了视频平台的发展历程,指出每次重大变革都随同着生产力工具和内容生产的变革,和新创作者的出现和新的内容分发关系的形成。他认为,AIGC( 人工智能 生成内容)可能引发新的变革,使得个人能够以低成本创造高质量的内容。
井英科技已推出“Reel Diffusion”模型和全球首个AIGC短剧App“Reel.AI”,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App特点在于AI生成的动漫短剧和互动式人物形象,提供观看、聊天和剧情互动体验。
朱江认为,AI降低了内容创作门槛,催生更多人将创意转化为短视频,形成新机会。他强调,虚拟世界的情感体验是真实的,AI将开启人类对虚拟世界塑造的新纪元,造成新的娱乐方式和体验。
龙果映画的开创人王颖分享了她在影视行业的经验和对短剧市场的见解。
王颖认为,短剧市场可以分为横屏剧、短视频平台剧和小程序短剧三种类型,各自有不同样的收益模式和挑战。她认为,尽管小程序短剧的收益模式对内容创作者不太有利,但规模化生产可能造成盈利。同时,她也指出,同质化严重和合作方间信任问题是行业面临的挑战。
展望未来,王颖认为,规模化地做小程序短剧商业化机会更大,横屏中短剧有进一步升级和更迭的机会,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和行业门槛的提高,好的内容将成为关键。她提出,降低对投流的依赖、提高内容质量和创新是行业持续发展的渠道。王颖希望在短剧市场中找到适当的机遇,利用公司的优势资源,与合作方实现共赢。
最后,王颖表示,尽管短剧时代有人入场有人离开,但机会仍旧存在。她认为,通过不断探索新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不同维度的观众体验,和回归到内容为王的准则,公司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恺英网络 创新业务责任人王伊千分享了 恺英网络 作为一家游戏公司的探索之路。
王伊千分析了短剧市场的现状,指出短剧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同时显现用户群体的年轻化、下沉化的 势头。随着市场的扩大,竞争日益激烈,主要体现在平台、内容和制作三个方面。在AI技术的协助下,短剧制作将迎来技术升级,提高效率,包含剧本创作、角色选择和后期剪辑等方面。
王伊千介绍了 恺英网络 两个原创IP——《岁时令》和《蓝月传奇》如何与短剧结合,将这些IP转化为有声书、短剧和影视化内容。
王伊干探讨了短剧在将来的无限可能性,包含精品化趋势、AI技术的结合,和与文旅产业的嫁接。她提到了公司与华侨方特合作的AI智能体尝试,和在AR直播方面的探索。王伊干认为,短剧作为新媒体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和AI技术在推动短剧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内容创新和技术应用,短剧有望成为连接不同产业和创造新体验的重要媒介。
▍解析AI时代下短剧的机遇和挑战
在AI时代,短剧的创新思路将如何发展?投资视角下,短剧商业机遇将如何展现?短剧产业链各方如何实现协同发展?
在“AI时代下的短剧机遇”圆桌对话环节中,来自喜豹短剧合伙人及总编辑杨阿里、英诺视总裁/出品人孙家韬、飞天云动投资总监牛思远、 国金证券 互联网传媒首席分析师陈泽敏分享了各自的意见。
首先,喜豹短剧合伙人、总编辑杨阿里分享了喜马拉雅在AI领域的探索和成就。喜马拉雅内部的初风实验室专注于AI技术的研发,成功活化了单田芳的声音,并尝试将爸妈的声音制作成库,让爸妈的声音再次讲故事。他们还尝试用AI辅助写网络小说,仅用4小时就完成了一部10万字的小说,并在2小时内将其转化为音频作品。这些实验虽然在技术上还有待成熟,但已经能够快速生成作品,展现了AI在短剧制作中的潜力。
英诺视总裁/出品人孙家韬探讨了AI在短剧中的作用和挑战。他认为AI在短剧中主要充任工具的角色,用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孙家韬强调,尽管AI技术发展迅速,但它目前还不具备销售价值,而是在许多环节中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他提到,AI技术在剪辑等人力密集型环节中具有巨大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认知壁垒的挑战,即懂AI的人不一定懂短剧,懂短剧的人不一定懂AI,双方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理解。
飞天云动投资总监牛思远则从投资的视角,分享了他对AI与短剧结合的意见。他认为,AI与短剧的结合可以分为两个“+”,即AI+工具和AI+数字人。飞天云动依托于开创团队在3D开发引擎的技术背景,通过SaaS化的场景提供全解决方案的工具集,降低了生产门槛。同时,他们也在探索AI与数字人的结合,尤其是在文旅和直播电商领域的应用。
国金证券 互联网传媒首席分析师陈泽敏则从行业研究的视角,对AI在影视游戏行业的赋能情况进行了分析。他指出,AI技术的发展为传媒板块造成了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在Sora等工具的推动下。陈泽敏认为,AI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通过内容的直接生成或识别生成下一帧内容的形式,为市场扩容。他期待看到影视行业从生产端到制作端的价值分配更加均匀,和更多的精品和IP的出现。
在讨论AI与短剧结合的难点和挑战时,杨阿里强调了内容或IP的核心地位,他认为AI可以提升生产效率,但AI只能生成写已知的产品,不能完成未知的创作,短剧的核心仍然是内容。孙家韬则提到了认知壁垒和团队生存的问题,他认为需要打破艺术家与技术人员之间的壁垒,并找到在技术迭代进程中保持公司生存的要领。牛思远则从投资的视角,强调了清晰的收益模型和市场验证的重要性,和AI技术在产业链中的深入融合。陈泽敏则关注AI技术在降低门槛、保证内容可靠性和增进B端与C端协作方面的潜力。
总体而言,AI技术为短剧产业造成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产业链各方需要克服认知壁垒,实现协同发展,同时把握AI技术造成的商业机遇,以推动短剧产业的创新和繁华。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短剧这一艺术形式将在AI时代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