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9日电(中新财经记者谢艺观)连日来,深交所宣布对 中信证券 启动现场督导的消息引发市场关切, 中信证券 股票价格一度出现大跌。外界甚至流传 中信证券 “硬刚”深交所、保荐时“暗箱操作”等言论。
3月28日, 中信证券 发布声明称:“最近, 中信证券 关注到有自媒体、个人账号等发布和流传有关 中信证券 的虚假不实信息,相关言论与事实相悖,严重损害了公司声誉,也无益于资本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截图自“ 中信证券 发布”公众号。
事起“一纸回复”
作为一家成立二十多年,拥有丰富保荐经验的券商, 中信证券 为啥会被现场督导?
事件源于联纲光电及保荐机构 中信证券 对深交所的问询回复中。
联纲光电首发上市申请受理后,深交所已发出三轮审核问询及监管函件,要求联纲光电及中介机构就公司治理有效性、财务内控规范性、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性等事项进行核查说明。
从深交所的前两次问询内容看,第壹轮涉及行业竞争格局及创业板定位、收入与客户、具体经营数据、募投项目等,第贰轮更偏重业绩下滑风险、实控人持股比例较高等诸多问题。
具体来看,由于实际控制人家族合计控制98%的股份,根据过往经验,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内部控制不足,易形成“一言堂”现象,也更容易为了自身利益而牺牲中小股东利益。
在针对实控人持股比例较高的问题说明中,联纲光电及 中信证券 除了给出相关意见,还查询近期完成上市的案例,列出了8家与联纲光电类似存在实际控制人家族持股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
因此,外界有声音称,这是“拉踩式回复”,在“硬刚”深交所。
3月22日晚间,深交所宣布对 中信证券 启动现场督导。文中提到,联纲光电及中介机构近期提交了问询回复,但回复内容不够清晰,所涉问题仍未能予以充分说明。
虽然深交所未具体指出是哪些问题,但有人将此事与 中信证券 “强硬”回复挂钩,引发新一轮联想。
中信证券 股票价格也在25日大幅收跌至4.88%,创2022年9月16日以来最大单日下跌幅度。
中信证券 日K走势图。
对此,有券商人士告诉中新财经记者,外界的一些说法有误读的成分,但资本市场的确存在一些乱象,监管趋严也是一定态势。
中信证券 发布的声明中也强调,公司始终坚定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尊重监管机构的监察管理和指导,维护投资者权益。声明还称,为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公司保存追究发布和流传不实信息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IPO项目选择和审查是否到位?
近年来,随着注册制实施,发行人上市热情被进一步激发,但注册制条件下的突击入股、“带病闯关”行为屡有发生。
在“严把入口”大环境下,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作为“看门人”,成为监管的重要一环。
近期发布的《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中就要求,建立对中介机构的常态化滚动式现场监管机制,督导检查保荐机构、律师和注册会计师履职尽责情况。
此次深交所也提到,“为进一步压实保荐人‘看门人’责任,从源头上把好上市入口质量关,决定启动现场督导。”在业内看来,这也将考验 中信证券 在此次保荐项目中的执业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
截图自深交所公众号。
其实, 中信证券 此次遭受非议,和近年来保荐项目屡屡“失事”不无关联。
去年11月, 中信证券 保荐的 *ST左江 因2023年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做假,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侦查。
今年1月,其保荐的 恒逸石化 可转债项目存在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当年即亏损、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等情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 中信证券 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对两名保荐代表人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今年以来, 中信证券 还取消了7个IPO项目。从撤单企业看,很多或存在自身盈利稳定性、企业内控问题等。
IPO项目选择和审查上频现“瑕疵”,也让外界疑问,这家券商龙头存在执业质量问题。
近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目前现场检查和现场督导的覆盖面还非常有限,下一步要成倍地大幅地提高覆盖面,对发现的非法线索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坚持申报就要担责,以此倒逼发行人进一步提高申报质量,也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执业和服务水平,做到勤勉尽责。
显然,对于保荐机构而言,未来优中选优,才能既保他人,也保自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