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发布"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也未能改变柔宇科技走向破产的命运。
"挺可惜的,有点遗憾。"一位柔宇科技的员工3月29日晚向第壹财经记者表示。
据天眼查信息,3月29日,深圳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分别为自然人张某、王某某、郭某某。昨日晚间,柔宇科技开创人刘自鸿对第壹财经独家回应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但对于柔宇科技的经营现状,刘自鸿并未进一步回应。
深圳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于2012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刘自鸿,注册资金3.6亿元人民币,由刘自鸿、中信资本(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风险信息显示,该公司已经有2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30亿元人民币。
早在2018年10月,柔宇科技就抢先发布了其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 Pai,甚至早于三星、华为折叠屏手机的发布。如今,三星、华为仍引领着全球折叠屏手机的新风潮,可是柔宇科技却濒临破产。
柔宇当时能够抢先发布依赖于自己掌握折叠屏技术,而这也隐藏着柔宇科技的致命弱点。当时就有业内人士疑问,如果柔宇的柔性O LED 折叠屏过关,为啥没有下游的电话终端厂家愿意使用,反而是做柔性O LED 屏的柔宇自己走上前台?
产业化一直是柔宇的"痛"。那时候,柔宇科技头戴创新企业的光环,出现在CES等国际大型会展上十分抢眼。第壹财经记者早在2019年1月的CES上就曾看到,柔宇把中小尺寸柔性O LED 屏幕,贴在帽子、T恤、手提包上,变为可穿戴设备;把柔性O LED 屏与音箱结合,变为带屏智能音箱;甚至把与平板电脑配套的小型键盘,做成薄如纸、柔如布的透明可卷曲键盘,卷起来像一支笔。如今回看,这些展品没有真正做成销量上规模的硬件产品。
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向第壹财经记者分析说,柔宇太重视仰望星空,没有兢兢业业。它推出像纸同样的柔性O LED 屏,却没有深耕,把它真正商品化、市场化。而实验室的东西实现量产、商品化,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
从产业链看,做任何一个产品,开始时就要做上游供货商、下游客户的布局。柔宇的供货商完备水平或有欠妥,做量产商品就务必有大批量设备、材料的供货商。上述人士说,实验品与商品供应链不一样。
"某种水平上,他(刘自鸿)后来可能是被资本裹挟。"上述人士认为,这也折射出一个教训,高科技、高投入产业,需要长期、持续投入,不能依赖追求短时间回报的投资。
显示面板是重资产行业,不管国外三星、LG,还是国内京东方、TCL华星,在显示面板领域都是上千亿元的投资。柔宇科技在深圳上马一条5.5代柔性O LED 面板生产线投入100多亿元人民币。"如果这也能参与竞争,将是创新的东西,但事实证明其实不乐观。"上述人士说。
后期,柔宇推出自主品牌的折叠屏手机,既当运动员,又做评判员。柔宇本身是做屏的企业,自己又做品牌和终端产品,屏与终端产品的运营模式是有一定区别的。柔宇折叠屏手机最终的销量仍然成谜。
公开信息显示,从2012年至2020年的8年间,柔宇科技完成了从A轮至F轮的13轮融资。第壹财经记者了解到,由于在柔性O LED 屏项目上投入巨额资金而没有回报,地方在面对新上马大尺寸柔性O LED 项目时变得谨慎。
从柔宇此前曾披露过的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到,该公司业务的收益能力其实不理想。
在2017年度至2020年1-6月三年半报告期内,柔宇招股书前五大客户并没有一家持续合作的企业,但从数据来看,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比在2020上半年接近销售总额的七成。
该公司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2.27亿元和1.16亿元人民币,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收入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1亿元人民币,资金流净流出金额在上述时间线内分别达3.58亿元、6.12亿元、8.11亿元和3.86亿元人民币,流动性压力不断增大。
其实,早在2021年,柔宇就曾因资金链紧张而登上热搜,尔后一度因欠薪传言深陷泥潭。
有业内人士评价说,如果刘自鸿当初拿着手中的柔性O LED 技术,与国内一些有成熟面板产品量产经验的企业合作,可能是另一种命运。眼下,京东方、 维信诺 、深天马、TCL华星等中国大陆企业在全球柔性O LED 面板业中的出货量占比已接近一半,逐步与韩国企业分庭抗礼。而曾经是柔性O LED 技术积极推广者的柔宇科技,却倒在了通往产业化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