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 塞力医疗 (603716.SH)披露,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理法》等法律法规,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对于具体原因,该公司公告未进行披露。 塞力医疗 公告表示,在立案侦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工作。公司将持续关注上述事项的进展情况,并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4月1日, 塞力医疗 证券部方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当前该事项以公司披露的公告为准,具体原因公司方面也还不明白,还得等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公司会依法及时进行信披。另外,根据相关要求,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公司立案侦查之后,公司会每月定期信披该事项的进展情况。
涉嫌信披非法
在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侦查前,3月18日、19日、20日, 塞力医疗 股票出现异常波动,连续3天涨停。而3月21日后,其股票价格大幅下跌。
3月20日, 塞力医疗 发布公告表示,经公司自查,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一切正常,市场环境、行业政策没有发生重大调整,内部生产经营秩序正常。不存在影响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异常波动的重大事宜,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塞力医疗 公告表示,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控股股东赛海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温伟先生累计质押公司股份2315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总数的74.02%,占公司总股本的11.50%。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质押风险可控,若质押股份出现平仓风险,控股股东将采取提前还款、追加保证金等应对措施。
过去两年, 塞力医疗 两次因信息披露问题受到上海证交所的通报批判。
2023年9月13日,上海证交所发布公告, 塞力医疗 、控股股东赛海科技、实际控制人暨当时担任老总温伟及相关责任人被通报批判。
根据 塞力医疗 于2023年4月27日披露的公告,2020—2022年度,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存在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的情景。通过公司或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以项目保证金、借款或可转股债权形式将资金汇入第叁方企业,公司及子公司与该第叁方企业签订《借款协议》或《可转股债权投资协议》,约定借款利率并付款。上述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累计发生额合计3.71亿元人民币。
其中,2020年发生额为1.21亿元人民币,占上年经审计净资产的8.15%,年末资金占用余额为9830万元;2021年发生额为1.32亿元人民币,占上年经审计净资产的8.02%,年末资金占用余额为1.08亿元;2022年发生额为1.17亿元人民币,占上年经审计净资产的7.50%,年末资金占用余额为0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赛海科技已向公司归还全部占用资金,截至2023年4月21日归还全部占用期间利息1141.95万元。
公司控股股东赛海科技、实际控制人暨当时担任老总兼总经理(代行董事会秘书)温伟违反老实信用原则,使用其对公司的控制地位损害公司独立性,致使资金占用行为的发生,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涉及金额较大。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规定和要求。
上海证交所对 塞力医疗 及控股股东赛海科技,实际控制人暨当时担任老总兼总经理(代行董事会秘书)温伟,当时担任总经理王政,当时担任财务总监刘文豪、杨赞,当时担任董事会秘书刘源予以通报批判。
为杜绝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用行为的发生,最大水平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塞力医疗 同期制定并发布了《防范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用管理办法》。
2022年7月20日,同样因信息披露问题,上海证交所对 塞力医疗 及多名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判。
根据通报,2020年至2022年, 塞力医疗 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披露问题:第壹,募集资金使用和管理不规范;第贰,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且未及时更正;第叁,自愿性披露信息进展披露不及时。
2021年6月和7月, 塞力医疗 屡次将募集资金用于临时周转相关事项,且均未履行相关审议程序,也未及时披露。公司募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方式不规范,涉及金额合计8318.12万元人民币,占募集资金净额的15.31%。
2022年1月29日, 塞力医疗 披露2021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1年净收入为-1700万元至-2500万元人民币,扣非净收入为-1800万元至-2700万元。可是,同年4月18日, 塞力医疗 对此前业绩预亏公告进行更正。据2021年年报, 塞力医疗 2021年净收入为-4951万元人民币,扣非净收入为-5063万元。 塞力医疗 2021年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预计数据与实际数据不同较大,并且更正信息披露不及时。
2018年5月和2019年5月, 塞力医疗 分别披露两项对外合作。可是,这两项合作终止以后, 塞力医疗 未及时披露相关合作的进展情况。上海证交所纪律处罚决定书指出,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也应当遵循相关规则要求,及时披露相关事项的后续进展情况。但公司未在上述事项发生重大进展或终止等情况时及时披露。
连续3年扣非净收入为负
塞力医疗 的主要业务为医疗检验集约化运营服务(集约化IVD)、合作共建区域检验中心、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SPD业务)、单纯销售业务。
2022年, 塞力医疗 集约化IVD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约为45%,SPD业务占比约为30%。2023年上半年, 塞力医疗 总收入为10.11亿元人民币。其中,集约化IVD业务收入为3.6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92%;SPD业务收入为3.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7%;单纯销售收入为2.9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8%。SPD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提升明显。
2023年半年报中, 塞力医疗 表示,公司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出台并完善应收账款激励政策,另公司采取了函件催收、法律诉讼等行径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本期应收账款回款取得明显成效。公司本期应收账款较上年同期减少1.23亿元人民币,其它应收款较上年同期减少1.95亿元人民币,信用减值损失计提相比同期减少1531.5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
塞力医疗 应收款问题屡次受到投资者关注和咨询。今年2月26日, 塞力医疗 回复投资者称,2023年应收账款回款较2022年有一定改善,公司2023年称“目标回收应收账款10亿元”已经达成(数据尚未经审计)。
今年1月底, 塞力医疗 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收入为-1.15亿元到-1.5亿元;预计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我们时常性损益的净收入为-1.1亿元到-1.45亿元人民币。
业绩预亏的主要因素有:营业收入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造成利润下降,公司运营软件和创新技术的研发投入的持续和加大,融资费用、信用减值损失及长期投资损益影响。
2021年和2022年, 塞力医疗 扣非净收入分别为-5063万元和-1.732亿元人民币。根据2023年业绩预亏公告, 塞力医疗 将连续3年扣非净收入为负。
其实,近4年, 塞力医疗 所在的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2023年12月发布的《2023中国公立医院医疗器械SPD市场分析报告》,当前,我国SPD发展进入快车道。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百余家医院公开招标SPD项目。期末,我国开展医疗器械SPD的医疗机构达1800家。
根据公立医院11746家的数量进行推算,当前我国医疗器械SPD项目在全国公立医院的渗透率达15%。未来,医疗器械SPD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从项目开展的时间来看,2020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中标的SPD项目占所有项目的比率约为81%。另外,SPD项目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上海、山东、广东、江苏发展速度最快,数量占整个市场的22%。上海、山东、广东实施医疗器械SPD项目的医院数分别为127家、111家、96家。市场上,SPD服务费率聚焦在1%—3%。
在市场格局方面,89%的SPD项目由医疗器械商业企业作为运营商。其中,医疗器械商业企业以全国性商业企业和地方区域龙头企业为主。国药、上药、华润、 九州通 等医药商业巨头的SPD项目数居前。威高、德荣、国医、 塞力医疗 位列第5—8位, 塞力医疗 占比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