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塞力医疗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 连续多年出现信披问题

【塞力医疗】塞力医疗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 连续多年出现信披问题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4-6 2:16:52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塞力医疗】 【SPD】 【医疗器械】 【2023】 【证监会】 【立案调查


K图 603716_0

  3月25日, 塞力医疗 (603716.SH)披露,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理法》等法律法规,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对于具体原因,该公司公告未进行披露。 塞力医疗 公告表示,在立案侦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工作。公司将持续关注上述事项的进展情况,并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4月1日, 塞力医疗 证券部方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当前该事项以公司披露的公告为准,具体原因公司方面也还不明白,还得等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公司会依法及时进行信披。另外,根据相关要求,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公司立案侦查之后,公司会每月定期信披该事项的进展情况。

  涉嫌信披非法

  在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侦查前,3月18日、19日、20日, 塞力医疗 股票出现异常波动,连续3天涨停。而3月21日后,其股票价格大幅下跌。

  3月20日, 塞力医疗 发布公告表示,经公司自查,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一切正常,市场环境、行业政策没有发生重大调整,内部生产经营秩序正常。不存在影响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异常波动的重大事宜,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塞力医疗 公告表示,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控股股东赛海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温伟先生累计质押公司股份2315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总数的74.02%,占公司总股本的11.50%。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质押风险可控,若质押股份出现平仓风险,控股股东将采取提前还款、追加保证金等应对措施。

  过去两年, 塞力医疗 两次因信息披露问题受到上海证交所的通报批判。

  2023年9月13日,上海证交所发布公告, 塞力医疗 、控股股东赛海科技、实际控制人暨当时担任老总温伟及相关责任人被通报批判。

  根据 塞力医疗 于2023年4月27日披露的公告,2020—2022年度,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存在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的情景。通过公司或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以项目保证金、借款或可转股债权形式将资金汇入第叁方企业,公司及子公司与该第叁方企业签订《借款协议》或《可转股债权投资协议》,约定借款利率并付款。上述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累计发生额合计3.71亿元人民币。

  其中,2020年发生额为1.21亿元人民币,占上年经审计净资产的8.15%,年末资金占用余额为9830万元;2021年发生额为1.32亿元人民币,占上年经审计净资产的8.02%,年末资金占用余额为1.08亿元;2022年发生额为1.17亿元人民币,占上年经审计净资产的7.50%,年末资金占用余额为0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赛海科技已向公司归还全部占用资金,截至2023年4月21日归还全部占用期间利息1141.95万元。

  公司控股股东赛海科技、实际控制人暨当时担任老总兼总经理(代行董事会秘书)温伟违反老实信用原则,使用其对公司的控制地位损害公司独立性,致使资金占用行为的发生,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涉及金额较大。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规定和要求。

  上海证交所对 塞力医疗 及控股股东赛海科技,实际控制人暨当时担任老总兼总经理(代行董事会秘书)温伟,当时担任总经理王政,当时担任财务总监刘文豪、杨赞,当时担任董事会秘书刘源予以通报批判。

  为杜绝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用行为的发生,最大水平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塞力医疗 同期制定并发布了《防范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用管理办法》。

  2022年7月20日,同样因信息披露问题,上海证交所对 塞力医疗 及多名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判。

  根据通报,2020年至2022年, 塞力医疗 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披露问题:第壹,募集资金使用和管理不规范;第贰,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且未及时更正;第叁,自愿性披露信息进展披露不及时。

  2021年6月和7月, 塞力医疗 屡次将募集资金用于临时周转相关事项,且均未履行相关审议程序,也未及时披露。公司募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方式不规范,涉及金额合计8318.12万元人民币,占募集资金净额的15.31%。

  2022年1月29日, 塞力医疗 披露2021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1年净收入为-1700万元至-2500万元人民币,扣非净收入为-1800万元至-2700万元。可是,同年4月18日, 塞力医疗 对此前业绩预亏公告进行更正。据2021年年报, 塞力医疗 2021年净收入为-4951万元人民币,扣非净收入为-5063万元。 塞力医疗 2021年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预计数据与实际数据不同较大,并且更正信息披露不及时。

  2018年5月和2019年5月, 塞力医疗 分别披露两项对外合作。可是,这两项合作终止以后, 塞力医疗 未及时披露相关合作的进展情况。上海证交所纪律处罚决定书指出,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也应当遵循相关规则要求,及时披露相关事项的后续进展情况。但公司未在上述事项发生重大进展或终止等情况时及时披露。

  连续3年扣非净收入为负

   塞力医疗 的主要业务为医疗检验集约化运营服务(集约化IVD)、合作共建区域检验中心、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SPD业务)、单纯销售业务。

  2022年, 塞力医疗 集约化IVD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约为45%,SPD业务占比约为30%。2023年上半年, 塞力医疗 总收入为10.11亿元人民币。其中,集约化IVD业务收入为3.6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92%;SPD业务收入为3.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7%;单纯销售收入为2.9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8%。SPD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提升明显。

  2023年半年报中, 塞力医疗 表示,公司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出台并完善应收账款激励政策,另公司采取了函件催收、法律诉讼等行径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本期应收账款回款取得明显成效。公司本期应收账款较上年同期减少1.23亿元人民币,其它应收款较上年同期减少1.95亿元人民币,信用减值损失计提相比同期减少1531.5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

   塞力医疗 应收款问题屡次受到投资者关注和咨询。今年2月26日, 塞力医疗 回复投资者称,2023年应收账款回款较2022年有一定改善,公司2023年称“目标回收应收账款10亿元”已经达成(数据尚未经审计)。

  今年1月底, 塞力医疗 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收入为-1.15亿元到-1.5亿元;预计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我们时常性损益的净收入为-1.1亿元到-1.45亿元人民币。

  业绩预亏的主要因素有:营业收入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造成利润下降,公司运营软件和创新技术的研发投入的持续和加大,融资费用、信用减值损失及长期投资损益影响。

  2021年和2022年, 塞力医疗 扣非净收入分别为-5063万元和-1.732亿元人民币。根据2023年业绩预亏公告, 塞力医疗 将连续3年扣非净收入为负。

  其实,近4年, 塞力医疗 所在的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2023年12月发布的《2023中国公立医院医疗器械SPD市场分析报告》,当前,我国SPD发展进入快车道。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百余家医院公开招标SPD项目。期末,我国开展医疗器械SPD的医疗机构达1800家。

  根据公立医院11746家的数量进行推算,当前我国医疗器械SPD项目在全国公立医院的渗透率达15%。未来,医疗器械SPD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从项目开展的时间来看,2020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中标的SPD项目占所有项目的比率约为81%。另外,SPD项目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上海、山东、广东、江苏发展速度最快,数量占整个市场的22%。上海、山东、广东实施医疗器械SPD项目的医院数分别为127家、111家、96家。市场上,SPD服务费率聚焦在1%—3%。

  在市场格局方面,89%的SPD项目由医疗器械商业企业作为运营商。其中,医疗器械商业企业以全国性商业企业和地方区域龙头企业为主。国药、上药、华润、 九州通 等医药商业巨头的SPD项目数居前。威高、德荣、国医、 塞力医疗 位列第5—8位, 塞力医疗 占比为4%。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郭文贵】  【王雁平】  【2024】  【2023】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手续费】  【中金所】  【高频交易】  【已报告证监会】  【比音勒芬】  【高尔夫】  【年轻人】  【年轻化】  【LOGO】  【衣中茅台】  【金岩高新】  【淮北矿业集团】  【2022】  【塞力医疗】  【应收账款】  【现金流】  【交易日】  【落到实处】  【会计师事务所】  【年报审计】  【警示函】  【裹住脚步】  【应收款】  【西普尼】  【新三板】  【经销商】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