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讯,自1月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被提出以来,药明系与华大系便成了媒体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连带以 药明康德 为代表的国内 CRO /CDMO行业,在资本市场上也受到了不小的负面冲击。
4月4日,Endpoints发表的一篇报道再次激起市场波澜。原文指出,美国生物安全法案(The Biosecure Act)所覆盖的企业名单可能会覆盖更多的中国 CRO /CDMO企业,例如总部办公地位于北京的 康龙化成 、总部办公地位于南京的金斯瑞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法案提出了扩大“值得关注公司”名单的存在性,但直到今天,外媒提及的两家中国企业并未被明确列入,外媒报道中所举例子也其实不意味着名单的扩容。近日 康龙化成 在投资者热线中也表示,目前参议两院官方版本的《生物安全法案》中未提及公司名称,后续情况尚不明确,外媒报道中的消息来源也无官方依据。
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美国的立法过程复杂且漫长,该法案在成为法律之前,还需经历众议院的正式表决、参议院的审议投票和总统的最终签署,不确定性较大。考量到各方利益的博弈,即便法案最终得以通过,其内容很可能在最终版本中经历明显的更改和调整。
外媒文章也明确表示,此项法案仍在美国国会讨论中,可能永久不会成为法律,即便最终法案颁发,目前也不确定其影响是否会扩大到更多的企业。
从行业视角动身,中美在医药领域的“脱钩”其实不符合美国本土药企和公众的利益。在全球 创新药 物研发的产业链中,我国的 CRO /CDMO企业已经饰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国内这些企业不仅享有全球稀缺的工程师资源,还得益于国内完善的产业链,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及高性价比的服务,目前已然成了全球制药和生物技术企业的优先选择合作伙伴。对美国药企而言,若排除我国的 CRO /CDMO企业,寻找其它国家的替代者将是一大挑战。如果法案最终通过并实施,很可能会造成美国医药研发成本上升,甚至出现供应中断的危险,最终这些额外成本也将由患者承担,这显然不符合美国公众的利益。
Endpoints的报道同样提及了这点,美国肿瘤药研发企业Enliven Therapeutics此前指出,若与 康龙化成 的合作被限制,Enliven的一款针对癌症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的研发和生产可能会被迫中止。一旦中美相关政策发生变化,Enliven很可能面临产品供应中断和成本增加的危险。
同样,与金斯瑞有合作关系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Calidi Biotherapeutics也有可能遭遇类似的困境。如果法案最终实施并将相关企业并入限制名单,Calidi正在研发的CAL1溶瘤病毒疫苗项目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
类似的情景其实不是特例。自《生物安全法案》提出以来,已经有多家美国药企公开表达了他们的担忧。如果包含 药明康德 在内的中国 CRO /CDMO企业被并入限制名单,美国生物制药行业可能会遭遇临床试验的延误和药品供应的短缺。这种担忧不仅限于个别 创新药 企,跨国巨头如默沙东等也在高度关注这一问题。这表明在全球医药产业中,维持现有的合作关系是各方共同的期望。
无疑,在医药这样一个涉及民生且高度全球化的行业中,通过“脱钩”建立自我内循环其实不明智,也与美国本土医药产业及公众的利益南辕北辙。可预见的是,法案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越大,后续受到来自美国本土药企的阻力也将越大。
外媒的报道也证实了这点。此次医药领域法案披露后,美国众多制药企业在向SEC提交的表格中明确指出,如果他们不能再依赖中国 CRO /CDMO企业,研发上将可能发生诸多困难和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