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度牛郎今又来!时隔一年,AI( 人工智能 )板块再度东山再起,成为今年A股市场最炙手可热的投资主线之一。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AI行情已经不再只是主题投资和概念炒作。” 最近,财通基金副总经理、权益投资总监金梓才向证券时报记者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AI行情的说法。
金梓才是一位TMT(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研究身世的基金经理,他早在2019年便因科技股投资闻名,随后不断完善投资框架,将能力圈拓展到化工、农业、电力等多个领域,逐渐形成了中观景气行业轮动的投资风格。自2023年一季度以来,他再次捕捉到老本行科技行业的投资机会,大幅加仓AI板块中的算力、应用、数据等方向,全面拥抱AI浪潮。
最近,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金梓才回顾了自己去年投资AI的得失,展望了未来AI产业的投资图谱,也首度公开回应了外界关于他行业轮动、业绩波动较大等疑问。
AI算力已进入
基本面向上阶段
证券时报记者:许多人把AI比作第四次工业革命,你认同么?在你眼中,AI的投资图谱、产业周期位置是怎样的?
金梓才:啥是工业革命?我认为是要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新的市场、新的切实需求。在上一轮科技股行情中,许多人说5G是一场工业革命,但回过头来看,它可能只是一次产业升级。AI就符合了“新”这一标准,它帮助我们用算力、大模型完成一些工作,这是一种生产力的巨变。
我们可以把AI驱动的这场工业革命分为三个阶段。第壹阶段是大模型不断迭代成熟,从文生文到文生图,再到文生视频,这一阶段可以看到大模型不断升级和迭代;第贰阶段是大模型进入成熟阶段后,与越来越多的终端融合,好比手机、PC、汽车等,渗透我们的生活;第叁阶段则可能发生原生的由AI模型驱动的应用,这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现在可能还处在第壹阶段的中前期,目前海外科技巨头在大模型端出现明显的竞赛趋势,使得大模型升级迭代速度远超预期,而算力作为AI模型的条件设施,需求有望持续火热。所以在这个阶段的AI投资,要紧紧围绕海外算力这个方向。
证券时报记者:去年的AI行情大概持续了半年时间,尔后便遭遇大幅回调,今年的AI行情到了啥水平,你对于市场走势怎么看?
金梓才:去年上半年的AI还处于主题投资,三季度基本面才逐渐走出来,但当时股票价格所处的位置已经提前透支了基本面,所以股票价格发生了调整。与去年AI行情相比,今年的AI行情,尤其是算力板块的相关行情已不只是主题投资和概念炒作,从2023年四季度开始正式进入基本面向上阶段。因此,如果说去年的AI行情是普涨,今年AI的投资方向更为聚焦,我们更看好以光模块为代表的参与海外AI算力建设的板块。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Sora问世后,算力产业已经在最近领跑市场,未来还能保持这种强势么?
金梓才:首先,Sora作为文生视频的模型,如果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它对算力端的消耗是特别大的,这会明显推高市场对海外算力高增长的期待天花板。另一方面,Sora的推出也会明显推动海外厂商文生视频模型竞赛,作为基础设施的海外算力板块,其高增长的连续性和确定性有望进一步增强。
证券时报记者:当前国内算力产业发展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进步和困境?
金梓才:客观而言,国内算力目前建设仍较大水平依赖于英伟达的GPU(图形处理器),去年10月17号美国BIS(商业信息系统)新规之后,英伟达流行的H800/A800被迫退出国内市场,因此这小半年的时间,国内算力建设受到了一定阻碍。
但国内AI长期高速发展态势是一定,所以当英伟达退出后剩下的算力缺口,给了国产GPU厂商很好的切入机会,在与下游客户磨合进程中,国产GPU厂商的升级迭代速度得到提升。长期维度来看,看好国内算力产业发展,在GPU的供给格局上,国产GPU会逐渐缩短与英伟达等全球领先GPU的差距,在国内市场取得较大份额。
做行业轮动
是适应A股市场的决策
证券时报记者:你是做科技股投资身世,但后来也买过化工、养殖、电力股,形成了行业轮动的投资风格,以至于有声音疑问你风格漂移,你怎么回应这个问题?
金梓才:A股市场有两大特征:一是股票价格波动比较大,而且容易情绪化;二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制造服务环节,对终端的定价权相对较弱,所以基本面的波动也比较大。
从自身的行业投资实践来看,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当聚焦于单一风格或行业无法给投资者提供长期回报时,就可能需要去做一些行业轮动、周期轮动。以2016年和2023年为例,这两年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市场上缺乏兼具确定性和成长性的大的产业趋势,这时为了优先保证投资的确定性,就会寻找一些胜率相当高的方向,包含化工、养殖、电力等非成长板块,这并未偏离我们以产业研究为基础的价值发现的投资理念。
市场环境和风格总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缔造一个适应各种市场环境、各种市场类型的基金产品,能有效帮助投资者获得长期收益。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进程中:第壹,我们敢于走相对难的路;第贰,不断完善方法论,争取在不一样的产业周期中,抓住周期的底部和顶部;第叁,也许进程中产品会有业绩波动,但我们始终坚持朝着为投资者获取长期投资回报的方向努力前进。
证券时报记者:面对近两年市场风格、行情热点快速轮动,然后迅速泡沫化的市场,你作为行业轮动型选手是咋应对的?
金梓才:我们团队的总体投资框架强调“行业景气+个股空间+动态优化”缺一不可、三位一体,其中“动态优化”就是为了适应市场风格、行情热点的切换。
动态优化是指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啥样的企业有阿尔法要有清晰认知,并根据外部环境与行业自身变化去做调整。动态优化的核心是对基本面的机会,力争在股票价格预期不高的时候做配置,这是我们想要追求的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另外,从团队投资框架建设本身,我们应对这种市场行情是有一定优势的:首先,我们在投资框架和理念的缔造上是贯穿很多行业的。我们把行业层面的框架提炼出来,研究出来的规律可以应用到很多行业。其次,我们非常强调核心思维,总结最核心的东西。所以不管面对任何的机会、任何的行业,都会力求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把握投资的本质。最后,我们团队内部有自我批判的反思思维。
证券时报记者:追踪产业景气度的核心思维是啥?
金梓才:实际上就是怎样筛选出一个上行的行业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强调三点——空间要大、确定性要高、性价比要合适。
从实践来看,有两点可以关注:第壹,我们复过盘,A股市场的估值提升大概率跟ROE(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市场大部分的参与者是顺周期思维,所以抓住一点逆向思维的特点,就相对照较简单把握。第贰,如果在一种类型的行业里面找,很容易发生要见顶的时候大伙都一起见顶的情景,假如不把自己的眼光跳开,寻找少部分领域,很难找到其它行业的机会。
未来要提高对
产业节奏的机会能力
证券时报记者:因为重仓AI,你在去年的业绩压力比较大,尤其是下半年遭遇了比较大的回撤,你怎么看待自己去年的投资?有哪些反思或总结?
金梓才:去年的投资让我意识到了在应用自身框架上的一些遗憾,好比对产业景气发展节奏的机会。在去年的AI行情中,AI应用一开始并没有业绩,而且发展也木有那么快,所以当时配置了一点应用层面的企业回撤相对较大。其实我们对景气行业的方向判断和选择都是正确的,唯一缺憾是对节奏的机会稍微欠妥。我们未来肯定会继续迭代更新投资框架,尽量给投资人造成更好的持有体验。
同时,我也始终在思考,在宏观经济承压,市场没有明显的景气向上主线,市场波动主要围绕事件估值波动而对盈利不敏感的环境下,我们中观景气行业轮动框架是否还适用呢?
我们的定论是:这个投资框架并没有失效,仍然适用。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定义的景气就是指中长期趋势的产业景气,周期至少以年度为单位的,而不是短视地追逐市场热点。虽然短时间市场可能围绕事件催化来博弈预期,但长期终究会有比较明确的产业行业趋势去帮助我们把握投资方向。
证券时报记者:你是咋把握行业板块、产业周期的轮动节奏的?
金梓才:首先,对主要产业做重要性排序,好比AI、 新能源 车、光伏、化工、消费等产业中,当前最有空间的产业趋势肯定是在AI;其次,需要判断产业周期的位置,对于一些主题投资、概念炒作,没有商业模式也讲不清楚产业前景的投资机会,我们不会参与,只有等到产业规模化后才会介入挖掘阿尔法;最后,判断股票价格和基本面有没有错位,找到业绩持续兑现且能和股票价格形成良性驱动的投资阶段,规避股票价格已经泡沫化的最后阶段。
我们经常复盘过去的投资,看哪些细节可以做得更好。好比,我们发现对产业周期是否高点、股票价格是否透支的精准判断尤为重要。打个比方,2021年我们的基金一度有很好的 利润表现,但当时重仓行业的上涨可能是由一些不可持续的因素在驱动,造成后期表现逐渐出现泡沫化,股票价格提前见顶,我们因为晚走30天,回吐了一定上涨幅度。当一个不可持续的非基本因素给行业造成超高景气度增长时,市场是很聪明的,会提前预判见顶。
因此,当市场情绪酝酿到“疯狂”水平的时候,恰恰需要我们保持冷静,去做一些逆人性的思考和选择。要做到逆人性,就需要更深度的研究,需要勇于跳开自己看好的板块,寻找其它板块的投资机会,这样才能把行业轮动、周期轮动的节奏把握得更好,收益率才能有望进一步提高。
证券时报记者:怎么看待高景气赛道的高估值问题?对于估值的容忍度是怎样的?
金梓才:估值是个相对概念。估值的本质是对未来增长水平的反映,高景气赛道虽然静态看估值很高,但动态看,远期业绩是爆发式增长的,估值消化能力特别强,折现回来再去算它的估值,也就不那么贵了。反之再便宜的企业,假如未来业绩是下滑的,虽然静态看很便宜,但将来的收益贴现回来看,发现其反而估值很高。
因此,估值一定是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不能缘木求鱼。因此我们对于估值的容忍度是相当高的,我们更在乎的是回归到行业景气本身,回归到公司未来成长性本身。
今年有望迎来
主动权益投资大年
证券时报记者:这两年A股的散户化特征、游资风格比较明显,今年还会这样么?是否会对机构投资人的投资形成挑战?
金梓才:这个现象在去年是比较突出的,因为2023年年初,市场对基本面预期过高,造成去年整体进入了一个预期不断向下修正的过程,很多 机构重仓 股明显下行。但今年会发现,有一些公司已经走出了典型的“机构长牛股”特征,好比在春节后,有相当一些公司率先上涨,然后横盘振荡后慢慢创下历史新高,这就是典型的“机构长牛股”特征。
因此,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股票市场是否有足够多值得投资的企业。其实在任何市场都是同样的,如果既有长期的基本面,又有短时间的业绩确定性,长远来看机构投资者大概率能跑赢散户。
证券时报记者:2024年,你比较关注的投资主线是啥?
金梓才:展望2024年的行业配置,我们认为要在总量低预期,弱修复环境下寻找经济结构性亮点产业,重点可以关注三条线索:第壹,关注全球产业周期共振的AI产业链;第贰,关注内需板块中经历了过去两年供给端出清的一些公司;三是关注出海供给优势较为明确的行业,尤其是“国内供给优势+海外需求改善”的细分方向。
今年有可能是主动权益投资的大年,只要一些主要的 机构重仓 股能把基本面守住,把科技阵地守住,就有望形成主动权益基金取得良好收益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