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案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已经五周年。这个世界最年轻的大湾区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新增3.2万亿元——接近深圳一年的GDP;
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增加1600万人——相当于 深圳市 的常住人口;
五年间,粤港澳大湾区研发经费支出新增超1800亿元——相当于深圳一年的研发支出;
五年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总额接近40万亿元——距离2023年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仅一步之遥……
这是一个新的“春季的故事”:改革开放45年来,创造了 深圳市 的奇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年来,书写出“新造一个深圳”的奇迹。
勇立潮头,新的“春季的故事”仍在不断续写;面向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朝着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踔厉前行。
夜景卫星图上,珠江入海口,灯光璀璨,五彩斑斓。这里是我国开放水平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
在世界经济疆土上,年轻的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等世界三大湾区相媲美,此前高瞻远瞩擘画的“愿景”,正在成为触手可及的“实景”。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与日本东京湾区的经济总量旗鼓相当,位居世界四大湾区前列。
“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如今,粤港澳大湾区肩负新的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上勇立潮头,奋楫扬帆,竞逐一流。
拔节生长五年“新造一个深圳”
“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10.8万亿元人民币,到2023年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不久前, 广东省 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对外公布数据表示。
从经济规模来看,2021年,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经济总量分别为20940亿美元、19020亿美元和12712亿美元,粤港澳大湾区位列第贰。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迈上14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台阶,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9的经济总量。
据测算,如果保持如今的增速,到2026年,大湾区的GDP将超越东京湾区,成为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
五年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新增3.2万亿元人民币,这基本上是“新造了一个深圳”——2023年,深圳实现GDP 达34606.40亿元人民币。
这五年,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从五年前的约7000万人,增长到当前的超8600万人。新增常住人口约1600万人,这也接近深圳当前的常住人口总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深圳常住人口为1766.18万。
这五年,深圳、广州先后迈进“3万亿元俱乐部”,东莞、佛山先后跻身“万亿之城”。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的经济总量已达11万亿元人民币,占广东经济总量的81.2%。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数据,2023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总量达2.99万亿港元。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暨普查局披露数据显示,2023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达3695亿澳门元,同比增长80.5%。
五年来,在粤港澳三地的共同推动下,大湾区建设热潮翻涌,11座城市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提升,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说,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抬头,对经济全球化造成了很大的挑战,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外向型经济体所面临的压力空前绝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快速推进, 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深海深空探索等科技创新变化非常快,大湾区更需要快马加鞭应对国际竞争。
普华永道中国交易咨询合伙人金军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近年来着力突破资源错配和同质化竞争制约,充分施展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功能分布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联通世界五年进出口近40万亿元
五年间,大湾区内地9市外贸总额接近40万亿元人民币,与2023年的全国水平相当。2019年至2023年,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总金额达到37.3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23.37万亿元、进口13.97万亿元人民币。
据海关总署发布2023年全年进出口数据,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
开放,是粤港澳大湾区天生的“基因”。作为中国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施展着经济文化交流枢纽作用。
广州南沙,中船龙穴造船基地。高耸的龙门吊之间,一艘艘正在建造的巨轮蓄势待发。
“2023年订单数量已经翻番,新订单排到了2028年。”不久前,广船国际党委副书记张庆环说,中国已跃升世界最大船东国,“广东造”的LNG双燃料豪华客滚船、汽车运输船、大型箱船等产品在国际市场广受欢迎。
广州龙穴是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造船业的红火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经济复苏向好的生动写照。
在国内规模最大的新造集装箱民营企业之一广东富华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工厂内,一排排自动化机械臂灵活摆动,激光焊接银光闪烁,不到2小时便可组装完成一个集装箱。
“此前受红海危机事件影响,全球多家大型航运公司选择绕开红海转换为更长的航线,造成集装箱的回流周期变长、需求进一步增加。对此,我们科学扩大产能,不断拓展国际市场份额。”该公司进出口部责任人吴倩婷说,“我们还针对 冷链物流 需求,研发设计特种冷箱,箱内最低温度可达零下60摄氏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我们将辖区新造集装箱产业发展与出口冷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的切实需求相结合,对新造集装箱实施箱号‘智能识别’,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广州海关所属佛山海关驻顺德服务处勒流监管科科长张涛表示,今年前2个月,佛山顺德的新造集装箱海关监管场所出口集装箱已突破3.7万标箱,同比增长3.5倍左右。
在复杂严峻外贸形势之下,广东外贸重镇东莞今年前2个月外贸逆势实现“开门红”,实现外贸进出口1853.3亿元人民币,继续稳居 广东省 内第贰位,同比增长10.6%,增速跑赢全国。
“逆风翻盘”背后,有一个“巧借东风”的故事:香港、东莞政府利用大湾区便利化的水陆空联动条件,让出口货物先在内地空港中心完成安检和航空打板,随后直接在东莞港通过水路运输到香港国际机场装机运往全球各地,实现了出口航空货物的“直装”和进口航空货物的“直提”。东莞的出口商品由此可以直达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效率大幅提升。
今年前2个月,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1.2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4.6%,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95.6%。其中,出口增长26.9%,占广东出口总值的96.5%,进口增长20.4%,占广东进口总值的94%。其中,深圳(45%)、惠州(36.3%)、中山(23.1%)、珠海(17.4%)、江门(13.5%)、东莞(10.6%)等6市的进出口增速均超两位数。
创新引领五年时光“新新”向荣
2023年,在世界 知识产权 组织发布的2023年版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排名榜上,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已连续第四年排名居全球第贰位。
“2023年 广东省 研发经费支出约4600亿元人民币,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9%。” 广东省 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表示,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靠的是大湾区持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不断优化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努力。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研发经费投入、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
对照看,2019年,广东全省共投入研发经费3098.49亿元人民币。五年间,广东研发投入增长近16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深圳一年的研发投入水平(约1800亿元)。
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2019年开始,大湾区每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就超过了创新型国家2.8%的门槛,且连年提高。2023年,大湾区研发投入强度为3.4%,超过了2022年德国、日本分别为3.14%、3.26%的水平,接近美国(2022年为3.45%)的研发投入强度。
“今年前3个月,华为智选车业务已经结束亏损实现盈利,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业务接近盈亏平衡的边缘。”3月16日,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总裁、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老总余承东表示。
最近,深汕 比亚迪 汽车工业园一期 16 栋厂房已全面投入生产,167 条生产线火力全开,正在紧张而有序地生产 新能源 车零部件。
“广新集团如今的主业结构,制造业占比达80%以上,制造业已成为发展压舱石。”广新集团董事、总经理肖志平表示,未来将强化创新项目牵引、加大研发投入强度、优化创新考核机制,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含金量”;将聚焦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提升高质量发展“含新量”“含智量”。
世界500强代表着过去与现在, 独角兽 代表着将来的竞争力。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有25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比2018年增加5家;2023年,广东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万家,比2018年增加3万家,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壹;大湾区共有63家企业上榜全球 独角兽 榜单,是2019年的两倍之多。
如今,广东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等8个超万亿元级和3个五千亿至万亿元级、7个一千亿至五千亿元级、2个百亿元级组成的“8372”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汽车产业第壹次实现超万亿元营业收入。
风起扬帆正当时。在新的历史坐标上,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面向将来的航向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