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券商自营-胜负手- 中信、华泰、中金跻身-百亿俱乐部- 券业年报

【自营业务收入】券商自营-胜负手- 中信、华泰、中金跻身-百亿俱乐部- 券业年报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4-11 18:41:15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自营业务收入】 【2023】 【2022】 【广发证券

K图 600030_0]


K图 601688_0

  2023年,券商自营业务迎来“反转”。

  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145家证券公司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059.02亿元人民币,其中,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1217.13亿元人民币,占比为29.99%。

  另据机构统计数据,2023年,在其它主要业务业绩全面下滑的情景下,全行业证券投资收入(含公允价值变动)同比增长了100.06%,

  从目前已披露2023年年报的24家上市券商(不包含概念股)看, 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 的自营业务收入居前,分别为218.46亿元、116.70亿元、105.56亿元;“50亿元—100亿元”梯队则包含 国泰君安申万宏源中国银河 等5家券商。

  在这24家上市券商中,共有19家券商的自营业务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 国海证券广发证券光大证券 等券商的自营业务收入均较上一年增加了一倍以上。

  惠誉评级大中华区非银行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张榕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据计算,债券部位占前十大券商投资部位四成以上,债券价格的反弹对整体投资收益有较大助益。”

  百亿俱乐部

  随着上市券商2023年“成绩单”的曝光,自营业务的“关键作用”得以显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wind统计的数据显示,在目前已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的24家上市券商中,2023年自营业务收入(统计口径为: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净收益)超过100亿元的券商共有3家,分别是: 中信证券 (218.46亿元)、 华泰证券 (116.70亿元)、 中金公司 (105.56亿元)。

  紧随其后的 国泰君安申万宏源中国银河中信建投招商证券 ,分别录得91.25亿元、89.74亿元、76.58亿元、68.42亿元、67.30亿元的自营业务收入。

  另外两家暂时排在前十名的上市券商为 广发证券中泰证券 ,这两家券商2023年自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5.67亿元、28.15亿元人民币。

  对照2022年度,目前仅有 中金公司 2023年自营业务收入微降0.49%;其它23家券商的自营业务收入均实现了同比增长。

  其中,有部分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大跃进”。

  2023年, 国海证券 实现自营业务收入6.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18.61%, 广发证券 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181.99%, 光大证券 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129.39%; 华泰证券信达证券申万宏源 的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50%以上。

  梳理券商年报可以看出,2023年自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多的券商,普遍受益于权益自营、固收自营业务的同步增长。

  例如, 国海证券 在2023年年报中介绍,2023 年,公司权益投资业务坚持“研究驱动投资”宗旨,通过寻找行业和个股阿尔法的形式提高投资收益率,捕捉到AI科技革命、北交所微盘股交易活跃度提升等阶段性、结构性机会,增厚投资收益,规避市场风险;固定收益投资业务方面,坚持以追求绝对收益为导向,强化投研能力建设,提升团队的投资研究水平,在做好固定收益投资的条件上,努力增加非方向性策略收入,推动中性策略扩容增效。

   光大证券 也透露,2023年,公司权益自营投资业务不断打磨投资方法论,推动业务模式、投资策略和资产结构优化。得益于多资产、多策略布局,在复杂艰难的市场环境下,整体资产组合实现正收益,全年业绩表现好于上年。

  “同时,公司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务进一步夯实投研基础,完善投资框架,丰富投资策略,稳步增配优质债券,规模持续增加。2023年,公司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绩同比明显改善。在严控风险的条件下优化组合结构,持仓以高等级优质信用债为主,择机增持利率债品种,并根据市场变化适度调整持仓结构,平衡好收益和风险。” 光大证券 介绍。

  另外,有4家券商的自营业务收入在2023年扭亏: 国元证券 2023年自营业务收入为11.77亿元人民币,而2022年对应的数据为-0.94亿元; 中泰证券 2023年自营业务收入为28.15亿元人民币,2022年对应为-3.51亿元; 东兴证券 2023年自营业务收入为8.77亿元人民币,2022年对应为-7.03亿元人民币, 海通证券 2023年自营业务收入为4.81亿元人民币,而2022年为-10.34亿元人民币。

  占比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上述自营业务收入暂时排名前十的券商中,一些券商2023年的自营业务收入占比超过30%,且高于2022年的占比。

  例如,2023年, 中信证券 自营业务收入在其总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36.37%,2022年的占比为27.09%; 华泰证券 2023年自营业务收入的占比为31.90%,2022年的占比为18.81%; 中金公司 2023年自营业务收入的占比为45.92%,2022年的占比为40.66%; 申万宏源 2023年自营业务收入的占比为41.74%,2022年的占比为24.66%。

  其实,自营业收入入占比的提升其实不是少数现象。在已披露2023年年报的24家上市券商中,自营业收入入占比较2022年有所提升的券商数量达到23家。

  其中,自营业收入入占比提升较多的券商包含: 中泰证券 由2022年的3.77%提升至2023年的22.06%, 中原证券 由2022年的28.58%提升至2023年的40.63%。

  另据中证协统计数据,2023年,145家证券公司实现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1217.13亿元人民币,占比为29.99%。而2022年,140家证券公司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在行业总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约为15.40%。

  对于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占比提升的原因,张榕容向记者分析,2023年,券商整体投资收益因债券价格收益率下行而上涨,“我们计算债券部位占前十大券商投资部位四成以上,债券价格的反弹对整体投资收益有较大助益”。

  同时,张榕容谈道,由于资本市场投资情绪及股票市场表现的不良影响,沪深A股市场股票基金日均交易量同比下降、全市场股权融资业务亦显现萎缩,造成经纪与投行业务收入承压,进一步促使证券投资收益占比提升。

  增长主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券商经纪、投行、资管等业务业绩全面下滑的情景下,自营业务从“拖累者”的角色(2022年收入同比下降55.94%),转换为券商收入增长的主力。

  来自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行业证券投资收入(含公允价值变动)同比增长了100.06%,收入占比接近30%,取代证券经纪业务成为收入占比第壹的业务。

   广发证券 非银金融团队指出,泛自营业务在券商资产结构和利润贡献中的地位逐渐提高,2023年成为业绩分化的胜负手。

  具体而言,券商投资收益的提升特别突出。

   广发证券 非银金融团队分析,2023年营业收入前十的券商中, 华泰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 等进步明显,投资收益(含公允)分别同比提升97%、95%、51%和64%。

  “2023年经测算的自营业收入益率明显回暖。从泛自营投资收益率指标横向对照来看, 各家公司分化明显, 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中金公司中信建投 优势明显,高于前十家平均。2023年较2022年变化来看,合并口径的自营业收入益率 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中信建投 进步明显,分别提升了3.6pct、1.9pct和1.1pct。”该团队指出。

  但自营业务收入波动性较大。张榕容表示,根据过去四年的业绩,自营业务收入一般占头部券商整体收入的20%—40%。因为券商业务跟资本市场表现高度相关,自营业务的波动在近几年因为市场高度波动成为券商获取利益波动的主要因素。

  在张榕容看来,近年来资本市场的波动加剧更加体现券商自营业务的不同化,各家券商在资产配置策略及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其自营业务表现在发生重大市场风险事件时有明显不同。也因为近年来市场风险事件较多,券商在集中度管控及资产品质的要求有进一步收紧的 势头。

  展望2024年, 广发证券 非银金融团队认为,在高存量占比与市场逐渐回暖下,泛自营业务有望继续成为业绩增长与分化的引擎。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九安医疗】  【募集资金】  【2022】  【监管函】  【警示函】  【投资理财】  【埃夫特】  【工业机器人】  【2023】  【研发费用】  【百分点】  【统计局】  【道生天合】  【净利润】  【监事会主席】  【IPO】  【现金流】  【八马茶业】  【2024】  【IDEAYA Biosciences】  【元琛科技】  【涉案金额】  【东威科技】  【家鸿口腔】  【创业板】  【中基健康】  【国资委】  【并购重组】  【艾布鲁】  【项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