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避免低效竞争 业内呼吁储能行业回归技术创新-主航道-

【储能行业】避免低效竞争 业内呼吁储能行业回归技术创新-主航道-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4-12 11:03:44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储能行业

  4月10日至4月13日,第十二届 储能 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4)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举办。如何增进新型 储能 行业高质量发展、制定还原新型 储能 价值的市场机制,发展 储能 新质生产力,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

  会上发布的《 储能 产业研究白皮书2024》显示,2023年全球新增新型 储能 装机规模创历史新高,中国占比接近50%。同时,2023年中国新增新型 储能 装机规模第壹次突破20GW,三倍于2022年同期水平,并预计2024年,中国新型 储能 累计装机或将超过 抽水蓄能 迎来历史性时刻。这也意味着,新型 储能 正迎来更广阔的成长舞台。

  但同时电力市场机制不完善、商业模式不成熟、产品同质化严重、项目利用率不高、标准缺失等诸多问题也考验着新型 储能 行业发展的韧性。

  成本不断下探

  新型 储能 才更有市场

  在与会嘉宾看来,价格、产能内卷只是当前新型 储能 行业的表象,而其本质起因是,短时间内过多的跨界玩家和资本热钱的涌入,使得新型 储能 行业阶段性市场结构过剩,同时目前 储能 行业项目利用率低需求端未完全放量,造成了资源分配阶段性不平衡的现象。

  但长远来看, 储能 只有具备经济性、成本不断下降才能推动更大规模化的应用。

  “如果新型 储能 不能持续降低成本,投资商有何动力持续把 储能 行业做大?”会上,远景集团顶级副总裁、远景 储能 总裁田庆军表示,正是不断下探的成本,才能推动新型 储能 产业持续扩大市场规模,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具备竞争优势。

  “以光伏、风电行业为例,正是技术不断创新推动了价格快速下行,才能有现在每年2亿千瓦至3亿千瓦的 新能源 装机量。”田庆军谈到,“技术、工艺、设计、管理的创新都在让成本不断下探,而技术是不断往前进步的,拉长时间来看,今天 储能 的价钱不会是最低的,因此, 储能 行业价格内卷实际上就是一个伪命题”。

  “ 储能 本身不发电,是功能性的一个配置,所以说(新型 储能 )务必要在成本上做出优势才能够活下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综合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徐绍龙也直言,客户对 储能 的切实需求就是要降成本,因此不论是面对 抽水蓄能 还是其它竞品, 储能 行业发展就有“卷”价格的需求,同时,国内 储能 产业供应链的完善和技术人才储蓄都让国内新型 储能 行业有“卷”的能力。

  虽然卷价格、卷产能让很多 储能 企业痛苦不堪,但在与会专家看来, 储能 行业竞争激烈更是该行业具备活力的表现,在专家看来,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只有竞争,才能优胜劣汰,技术才能进步,从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不认为当前 储能 行业是一种内卷,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竞争。”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能源研究会 储能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夏清认为,通过创新、不同化服务的竞争,才能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的安全性,使得新型能源与 新能源 系统能够早日替代化石能源,而价低质高也将为我国的 储能 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在夏清看来,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势必是源网荷储共存的新型电力系统,而新型 储能 也将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要环节,未来新型 储能 发展的市场空间很大。

  呼吁价值回归

  破解盈利难题

  随着 储能 产品价格的降低与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 新能源 比例不断的上升,新型电力系统对新型 储能 的切实需求日积月累,业内呼唤能够还原新型 储能 商品价值的市场机制,同时,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行业监管,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 储能 目前在我们整个电网中所施展的电力电量平衡,包含稳定性支撑它所造成的作用,还没有获得有效的价值回报,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总监李霄表示,通过建立市场机制增进 储能 行业有效的良性竞争,让 储能 更好地把它的价值兑现出来,是避免行业低效竞争重要突破口。

  “中国现在有上万家 储能 企业,大部分产品毛利率非常低,也木有后续的资源和经费再投入研发,安全隐患问题也时时存在。” 阳光电源 股份有限公司老总曹仁贤也谈到,目前 储能 行业也面临电力市场机制不完善、商业模式不成熟、产品同质化严重、安全隐患风险等诸多问题。他呼吁, 储能 行业要坚守“安全”底线,回归“以技术创新推动降本增效”的主航道。

  除了要积极探索 储能 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夯实 储能 发展的内驱力外,曹仁贤建议,全行业凝心聚力进一步增强上下游分工协同,强化国际化合作,共同推动 储能 标准化、安全化、规模化、经济化发展,让 储能 产业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姿态成为全球 储能 市场中的“中国新名片”。

  另外,随着新型电力全面的建设, 储能 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施展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家庭、工业、应急电源、 充电桩 、应急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建议,未来 储能 产业发展要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加快推进电能量市场、容量市场、辅助型市场等高效协同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同时要围绕 储能 共性关键技术、 储能 技术装备及系统集成技术方面进行重点部署,推动科创加产业加速融合。加强对市场需求、产能布局、成本价格等方面信息进行跟踪分析,客观、准确地判断。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星巴克】  【刘文娟】  【汽车消费】  【新能源】  【汽车产业】  【新产业】  【新能源汽车】  【智能座舱】  【满意度】  【新能源汽车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