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13日电(记者翟卓、刘玉龙)12日早盘,国际现货黄金、期货黄金再创历史新高,COMEX黄金站上2400美元/盎司整数关口。而在金价上涨的背后,各国央行的旺盛需求可谓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推手。
最新数据显示,直到今天年2月,全球官方黄金储蓄已连续9个月实现增长;直到今天年3月,我国官方黄金储蓄更是连续17个月录得增长。分析认为,黄金在危机应对、风险分散和保值属性等方面的价值正受到各国央行的高度重视。进入2024年,世界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未减少,短时间内央行增持黄金或仍是大的 势头。
我国黄金储蓄实现“17连增”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我国黄金储蓄报7274万盎司,环比增加16万盎司,已是连续第17个月录得增长,累计增持规模达1010万盎司(约286.33吨)。
“这背后主要是受官方储蓄结构优化需求推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美债收益率波动加大的环境下,我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既有助力于储蓄资产保值增值,还可为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夯实基础。
不过近期增持规模也有缩小趋势,如今年前3个月我国央行的净购金规模分别为32万盎司、39万盎司、16万盎司,而在2022年末本轮黄金储蓄“增持潮”的伊始,我国央行单月净购金规模一度曾超过100万盎司。
对此,汇管信息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表示,央行增持黄金的节奏其实不是是原封不动的,而是会根据黄金价格和国际金融市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低价多买、高价少买或不买才是正常、理性的做法。
截至3月末,我国央行持有黄金对应1611亿美元,在官方储蓄资产中占比约4.64%,相比超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蓄规模和93.55%的占比仍相对较小。
且作为世界第贰大经济体,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黄金储蓄规模也相对偏低。“当前我国的黄金储蓄规模(约2262吨)在全球中排第六位,而美国、德国的储蓄已分别超8100吨、3300吨,因尔后续我国央行大概率还会增持黄金。”赵庆明说。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官方黄金储蓄前五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8133.5吨)、德国(3352.6吨)、意大利(2451.8吨)、法国(2437吨)和俄罗斯(2332.7吨),我国则以2235.4吨列第六位。
中银证券 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也提到,到3月底我国黄金储蓄占外汇储蓄的比重约为5%,与此前相比有所上升,但与国际上普遍在10%以上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偏低。“因此我国国际储蓄资产的多元化还有空间,金价波动可能只会影响到央行的操作节奏,但其实不会改变我国国际储蓄资产多元化的 势头。”
未来各国央行对黄金需求仍然强烈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全球官方黄金储蓄增加了19吨,也是全球央行连续第9个月实现净购金,不过净购金规模较1月的45吨减少了58%。2024年前2个月,全球央行已累计购金64吨,较2023年同期减少43%,但却是2022年同期购金量的四倍之多。
在 华泰证券 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看来,全球央行的购金行为不仅反映了对黄金避险属性的认可,更显示了在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持续扩张的情景下,对于传统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担忧。“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货币贬值风险的增加,黄金作为一种去中心化、抗通胀、抗风险的资产,正愈发受到央行青睐。”
展望后续,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熊爱宗预计,短时间来看,今年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仍然存在较大风险和不确定性,这将继续强化黄金的避险属性,推升黄金价格和黄金需求。
“世界经济疲弱、全球通胀压力较大、地缘政治冲突难以缓解等原因都将继续提振市场对黄金的切实需求,尽管近期美联储利率下调预期减弱,对黄金价格造成一定抑制,但这其实不会改变长期内各国增持黄金的大趋势。”熊爱宗表示。
管涛也提到,各国一直存在国际储蓄多元化的现实需要。当前部分主要储蓄货币发行国将货币武器化,滥用经济、金融制裁,各国央行,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央行为分散风险而增持黄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长期看增持黄金的 势头不会改变。
而全球央行的持续增持也成为推动黄金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央行的购金热明显提振了市场对黄金的投资情绪,不过也要谨防的是,央行增持更多是出于战略层面考虑,与一般投资者目标存在明显不同。
光大银行 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提示,当前黄金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价格也已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投资者要理智投资并多元化投资组合,以防范潜在的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