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共分9部分,是资本市场第叁个“国九条”。这也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又时隔十年,国务院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
医药行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近年来,国内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因而,本次“国九条”同样会对医药行业发生影响。
印发“国九条”同日,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沪深交易所同时制定修订了一系列配套制度规则,公开征求建议,内容涉及上市、减持、分红、退市、重组等多项制度安排。
上市门槛方面,主板和创业板均提高了对拟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要求。科创板在这点上没有变化,但更强调企业的科创属性。
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本次更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下称“《指引》”)的征求建议稿,《指引》第壹条第壹项“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由“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调整为“累计在8000万元以上”,第叁项“应用于公司主要业务的发明专利”数量由“5项以上”调整为“7项以上”,第四项“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由“达到20%”调整为“达到25%”。而满足该条的四项指标是公司登陆科创板的必备条件。
其实,2019年7月,科创板开板,为国内生物医药公司提供了港交所以外的又一融资选择,生物科技公司在此的上市节奏也逐渐加快。据统计,2019年和2020年,科创板上市生物科技公司分别为16家、34家。
这一过程直到2021年下半年被踩下刹车,典型事件即依靠“license-in(授权引进)”模式的海和药物IPO被否。到2023年,成功登陆科创板的生物医药公司只有智翔金泰一家。
在此之前,科创板IPO也已经有提高门槛、要求趋严之势。2021年4月,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修订《指引》,科创板项目申报要求由“3+5”调整为“4+5”。
其中,“3+5”是指从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收入增长3个方面,和科技创新能力特别突出的5种情形来综合评价企业的科创属性。“4+5”增加的一项则是“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率很多于10%”。
对照本次修订,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收入增长3个方面的要求被进一步提高,也意味着监管希望筛选出真正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优质科技企业,因此公司在科创板上市的难度或将加大。
退市方面,本次政策扩大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适用范围,将严重资金占用且不予整改并入规范类退市,提高了财务类退市指标,新增财务做假ST情形、多年内控非标意见退市、控制权无序争夺的重大缺陷退市情形。
其实,2023年就有多家医药上市公司摘牌。其中,泽达易盛、和佳医疗存在财务做假问题,辅仁药业、延安必康的2021年、2022年财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今年以来,也已经有 景峰医药 、 大理药业 、 龙津药业 发布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提示公告。后三者无一不是受到近年来的行业政策波动,经营承压。这也意味着后续医药上市公司在医保控费、带量集采等行业政策下,需要加速创新转型,保障业绩。
分红方面,配套政策提出,对于主板上市公司,对符合分红基本条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低于年均净收入的30%,且累计分红金额低于5000万元的企业,实施ST。对于科创板和创业板,分红金额绝对值标准调低为3000万元。另外,回购注销金额并入现金分红金额计算。
同时,控股股东、实控人在上市公司破发、破净、分红不达标等情形下,不得披露减持计划。换而言之,未来以坑钱套利、而非做好公司为目的上市将越来越困难。
不过,对于很多创新生物医药公司而言,即便有大单品获批上市,产品销售爬坡以至盈利也需要一按时间。因而,政策提出,科创板、创业板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比例15%以上,或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3亿元以上的企业,可豁免实施ST。
减持方面,本次政策还提高了大股东减持门槛、协议转让、非交易过户监管要求,严防绕道减持,并优化了信披要求。
重组方面,本次政策修订了重组上市条件,加大对重组上市的监察管理力度,削减“ 壳资源 ”价值,对照主板上市条件的更改,提高主板重组上市条件,并完善了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支持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