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红利类资产大爆发!投资价值几何?最新研判来了

【上市公司】红利类资产大爆发!投资价值几何?最新研判来了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4-21 6:37:36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上市公司

  随同着新“国九条”重磅出炉,一直表现神勇的红利类资产更成为“香饽饽”。

  数据显示,红利指数表现亮眼,年内中证红利指数累计上涨幅度迫近15%,红利相关基金产品净值迭创新高。

  如何看待红利资产近年来的市场表现?新“国九条”下,红利类资产是否将迎来长期估值重塑?红利资产的投资价值几何?当下是否是布局的好时机?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六位基金经理:

  汇添富央企股东回报ETF基金经理晏阳

  景顺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基金经理郑天行

  中欧红利优享灵活配置基金经理蓝小康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杨振建

  创金合信红利低波动指数基金经理孙悦

  融通产业趋势精选基金经理李文海

  这些基金经理认为,在经济增长中枢下移,无风险利率下行的长期趋势下,股息回报相较股票价格波动更具确定性,相较固收类资产更具性价比,红利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是近年来红利资产表现比较好的原因。而新“国九条”的发布,对红利资产形成较大利好,红利资产将是今年投资的重要主线,具备战略配置价值。

  多因素助力红利资产持续走强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1月下旬以来,红利类资产发起攻势。随同着新“国九条”重磅出炉,红利资产再度成为“香饽饽”。如何看待红利资产近年来的市场表现?

  孙悦:在2019年至2020年“核心资产”大幅上涨阶段,由于市场更加偏好成长风格,红利资产表现比较弱,但从2021年开始,由于多重因素,成长风格从高估值状态开始回调,投资者重新将目光转向安全性更高、盈利能力更加稳健的红利资产。过去几年的经验表明,在短时间内,由于市场风格因素,红利策略可能阶段性跑输,但长远来看,红利策略的有效性较高,能够给投资者造成不错的投资体验。

  晏阳:红利资产近年来表现强势,2021年至2023年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上涨幅度约25%,相较市场整体逾额收益50%以上(数据来源:Wind),一方面充分体现了红利资产的抗跌属性,稳健的基本面与隐含的低估值共同构成了红利资产抗跌属性的来源。另一方面,红利资产受到追捧也反映出资本市场投资偏好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在经济增长中枢下移,无风险利率下行的长期趋势下,股息回报相较股票价格波动更具确定性,相较固收类资产更具性价比,红利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

  蓝小康:近年以来, 中特估 、高股息和上游资源为代表的红利资产持续走强,从三个角度来审视:一是经济有底,实物需求的韧性在增强;二是国企效率有提升;三是国内资产图谱中高回报且较稳定的红利资产稀缺。这三个角度分别决定了上游资源、 中特估 、高股息为代表的红利资产可以持续较长周期。

  看好红利资产,本质其实不是对于经济增长总量的灰心,而是承认我们经济结构性的变化:中国经济正在挥别20十年以来以居民和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为主导的驱动模式,重回生产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之路上。尽管强度不同,但经济结构却和21世纪初的中国有诸多类似,而利润往上游集中是本轮周期的重要特征,新时代的壁垒资产已经呼之欲出,需要重视资源及制造业实物资产的消耗带动的投资机会。

  李文海: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整个社会回报率处于下降趋势,相较之下,具有长期持续、稳定股息回报率的红利资产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过去市场对于红利资产的配置比例相对较低,年初以来整个配置需求集中释放,带动红利资产取得较好的 利润。

  郑天行:红利策略表现比较稳定,在市场情绪高涨的时候弹性较低,可是在市场情绪欠安的时候还可以维持不错表现。回顾最近几年,红利类的指数在市场比较波动的环境下逾额收益明显,可是从本身的绝对收益表现来看,还是延续了策略本身的长期趋势,比较符合预期。

  杨振建:红利指数在近年良好的表现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红利资产治理结构、经营质量的不断改善。从已披露的2023年业绩增速来看,红利相关的央企、大盘价值板块增长稳健,较中小盘表现出明显优势。公司治理方面,2023年开始的新一轮 国企改革 就强调推动公司治理优化,完善分配结构,加大现金分红比例。2024年,“国九条”更加重视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监督,强调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

  另一方面,红利资产优异的市场表现也与当前市场的定价环境紧密相关,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社会因素下,投资者难以形成稳定的向往,对周期性判断与展望能力下降,风险溢价的中枢进一步提高。红利资产作为经营稳定、风险较低、资金流充分的板块受到低风险投资人的偏好。

  股息率有望得到更多重视

  或带动红利资产估值重塑

  中国基金报记者:最近,资本市场再次迎来新“国九条”,你如何看待这对红利类资产的影响,未来红利类资产是否将迎来长期估值重塑?

  孙悦:新“国九条”的发布,对红利资产形成较大利好。首先,在市场风格导向方面,对投资者有较大指引作用,引导市场资金更多地关注基本面良好、估值较低、分红较高的上市公司。其次,由于目前能够持续、稳定进行高分红的企业在A股中仍然稀缺,“国九条”增进上市公司分红后,红利资产有所扩容,红利策略的可投资范围有望扩大。最后,长远来看,市场对上市公司进行定价考量时,股息率有望得到更多重视,可能带动红利资产估值重塑。

  晏阳:近年来,政策层面始终在鼓励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水平。在强力的政策引导下,A股上市公司整体分红金额逐年提升,2023年分红金额超过2万亿;市场整体股息率也逐步提高,目前已超过2%水平(数据来源:Wind)。后续,高质量分红有望成为A股市场约定俗成的新生态,投资端也将更加关注分红属性,红利资产将更受欢迎。

  李文海:我们认为这个答案是肯定的,A股存在大量行业格局较好、盈利稳定、资金流稳定的企业,但过去部分公司分红意愿较低,投资者无法感受到实在的 利润回报,造成市场对该类公司的估值存在折价,随着政策的出炉及落地,该类公司有望估值修复。

  郑天行:政策上的一系列配套措施的确会造成红利类资产的长期估值重塑。政策上的注意,会引导投资者对于高分红公司的注意,股票投资大概可以分为两个目标,一种是资金流回报,一种是投资成长性,而由于前者的弹性较弱,投资者往往更加看重的是成长性,在政策大力支持的环境下,投资者在投资目标逐步会向资金流回报进行倾斜,这样会造成红利类资产的长期估值重塑。高分红资产将会更加受到投资人的喜爱,进而红利类资产的估值波动也会更加稳定,有望成为资本市场的压舱石。

  杨振建:新“国九条”全面指导下,红利资产有望迎来长期的估值重塑,其背后的推动力量来自两个方面。其一,随着经济增上进入新常态,红利资产具备明显相对收益优势。其二,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分红,提升股东回报,公司层面分红比例的提升也有望推动红利资产股息率内生性提升。

  A股分红格局有望发生变化

  中国基金报记者:新“国九条”如何塑造A股分红格局,挖掘潜在高收益行业?

  孙悦:从上市公司市值角度来审视,统计数据表明,大市值公司更有能力提高分红水平,因此大盘风格对于新政策的适应性可能更强。从行业角度来审视,目前A股市场中分红较高的上市公司,很多地聚焦在银行、煤炭、石油石化、交通运输等行业,新“国九条”的发布有助于推动各行业提高股息率,A股分红格局有望发生变化,红利策略的可投资范围扩大。

  晏阳:整体来看,A股市场的分红金额和股息率或将迎来普遍性的提升。其中,传统高分红板块,如能源、银行和公用事业等,将重视提高分红质量,提高分红频率;而一些过往分红较少的企业,也将逐步提高分红水平,提升投资人的获得感。

  李文海:新“国九条”把投资人的目光引导到分红率上,长期稳定持续的分红需要上市公司有强大的经营资金流创造能力,这往往意味着公司在行业格局、所处地位、内部治理、商业模式等一个或多个方面存在突出的优势,该类公司有可能是长期竞争中的优胜者,具备更长期的投资价值;当下社会回报率下降、好项目减少的情景下,引导上市公司合理分红有益于维护或提升公司ROE(净资产收益率),避免上市公司盲目扩张投资降低ROE,损害股东利益。

  郑天行:从公司经营角度,在制定公司资本配置决策时,往往要考虑两个选项,即投资扩大再生产还是提高现金分红,受益于政策上对于分红的鼓励和引导,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决策时也会更加理性,更加重视股东回报。这样会造成两个潜在效果,一是由于政策的引导,更多具备高盈利能力的企业会提高分红,这样高分红公司的数目会越来越多,而且行业的分布会更加趋于均衡,使得总体红利投资的生命力更强。另外一个潜在效果,是由于上市公司资本配置决策的理性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总体的资本回报率也有望长期提高,这样也会进一步提高整个股票市场的投资吸引力。

  杨振建:从近期监管的态度可以看出,强化对于上市公司的资 金监管将从约束和鼓励两方面展开。当前应该积极挖掘具备潜在提升分红潜力的行业与上市公司,尤其是估值不高且盈利预期稳定、行业竞争格局成熟、偿债与资本开支压力较小的行业,如银行、煤炭、电力、运营商、高速公路、家电、食品饮料等。

  配置红利资产正当时

  中国基金报记者:未来红利资产的投资价值几何?当下是否是布局的好时机?

  孙悦:今年以来,红利资产表现比较优异,形成了比较强的 势头上涨形态。投资者需要谨防的是,不管哪一类策略,都无法保证在任何时间段战胜市场。但从历史数据看,红利策略长期有效,在经济转型和利率下行阶段逾额收益较为明显。当经济和股市振荡时,红利策略高股息回报的确定性较为突出,同时受益于国内无风险利率下行,高股息资产的投资性价比仍较高。

  宏观基本面来看,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动能转换叠加海外不确定因素提升的环境下,成长风格短时间内还难言反转,看好红利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

  晏阳:红利资产具备长牛的条件。宏观层面,经济增长中枢下移,投资端将更关注确定性的回报即股息收益,市场定价逻辑或从增长率切换为股息率;中观层面,无风险利率长期将下行,固收类资产投资回报率下降,此时A股上市公司股息率逐年提升,红利资产性价比凸显;微观层面,在强力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逐步提高分红水平,分红占股票投资收益的比重提升,红利投资有效性增强。

  站在当下,配置红利资产正当时。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仍处于弱复苏状态,市场不确定性仍然较强,在此环境下红利资产是较好的决策。

  蓝小康:现在在国内的资产图谱中,红利类稳健回报的资产是不多的。对于保险等拥有长久期负债的机构而言,能够以不太高的估值买入该类资产,是很好的配置选择。从长期而言,我们是持续看好高股息资产。

  李文海:当前中证红利股息率在5.5%左右,相对无风险利率仍有较强的吸引力。在经济增速放缓的阶段,红利资产适合长期投资,红利资产当下仍处于较好的布局点。

  郑天行:红利资产的投资价值是长期存在的,衡量红利资产的投资价值最有效的指标就是股息率,当前各个红利类指数的股息率都处于历史上的较高位置,说白了分红回报的吸引力仍然较强。另外,哪怕近几年红利投资比较受欢迎,很多高分红资产获得了一定估值修复,可是总体上具备高股息属性的股票的个数并没有明显减少,也就是可供挑选的标的仍然非常充裕,并且在上市公司总体分红提升的环境下,高股息属性的股票还会越来越多。因此,当前是布局红利的好时机。

  杨振建:当前红利资产的投资价值仍然特别高,如红利低波100指数的近12月股息率仍然在5.15%,远高于超长期国债约2.5%的到期收益水平,也高于AAA+级5年信用债的 利润水平,总体来看,红利资产仍然是当前环境下稀缺的高收益资产。当前,我们也认为仍然是一个很好的布局时间点,在新“国九条”监管环境下,A股的资 金分红将开启新一轮的提升与改善的周期,红利资产的分红比例有望持续提升。

  红利资产仍然是今年投资的重要主线

  中国基金报记者:红利策略能否成为今年的投资主线?

  孙悦:今年以来,红利策略表现良好,一是由于市场的避险情绪,另一方面原因就是市场开始逐步认同红利策略的投资逻辑。近两年资产配置中较为通行的哑铃策略,红利资产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晏阳:新“国九条”对于上市公司分红提出更高要求,在政策的强力引导下,A股市场的生态将发生重要改善,上市公司更加重视股东回报,投资者也将更加关注高分红企业的投资价值。这时,长期经济社会环境变化,投资逻辑更加关注股息率,叠加当前市场的不确定性,红利策略有望成为今年甚直到今天后很长期的投资主线。

  蓝小康:在无风险收益持续下降的环境下,红利类资产值得重点关注。从全社会的资产图谱中看,红利股资产具有吸引力,分红的价值观在股市价值观中将更加重要。高质量的增长需要健康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生态作为基础,过度依赖于债务和融资的时代在慢慢远去。

  李文海:新“国九条”的落地为资本市场的中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提升了红利资产的配置价值。未来红利资产的挖掘会更加深入,可配置方向有望持续增加,红利策略很有可能成为投资主线。

  郑天行:不论在政策对投资者关注的引导还是政策对上市公司的引导下,都会使得红利投资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对于整体权益市场的中长期健康发展也会有极大的增进作用。在资本市场成熟健康发展的进程中,随着投资者对于红利策略的认知度、认可度逐步增加,红利策略本身实际上已经成为投资主线之一,这个趋势还会延续下去,同时随着政策的引导,这个趋势我们认为还会加速。

  杨振建:红利资产仍然是今年投资的重要主线。从短时间来看,2023年年报已宣告上市公司分红披露情况有非常直观的分红提升现象,原先分红比例较低的双创板块与部分中游制造类行业分红比例提升幅度较大,而经营稳定、资金流充分、资金支出压力较小的资源品、下游周期与消费类行业在本就较高的分红比例上进一步提高了分红水平。战略层面,当前我们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市排场临的地缘、经济、社会不确定性较高,且当变化速度放缓,对“确定性”的要求更高,红利资产具备战略配置价值。

  关注有色、机械、煤炭、石油石化等行业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来,低估值且高股息的红利板块表现出色,具体哪些领域更值得关注?

  孙悦:我比较关注银行、煤炭和石油石化行业。银行业,估值长期低位,随着宏观经济逐步复苏,盈利的稳定性有望延续。煤炭行业,兼具高股息与周期高弹性双重逻辑,长期需求稳健,盈利能力较强。石油石化行业,油价高位振荡,行业景气延续。

  晏阳:一是持续稳定高分红的行业,包含能源、银行和公用事业等,该类企业经营状况稳健、资金流充裕,有望继续为投资者提供可观的分红回报。二是分红水平逐步提高的行业,通过分红提升投资体验、传递发展信心,从而提升公司的吸引力。

  蓝小康:2024年我们对市场保持相对乐观的判断,投资人的危险偏好仍然较低,经济的复苏有望提升全社会的消费意愿和投资人的危险偏好。全球视角去看,A股和港股市场也是较为低估的。我们看好红利类股票,行业上看好有色、机械、煤炭、石油石化、交运、建筑、银行、非银、钢铁等行业优秀公司的投资机会。

  李文海:主要关注盈利稳定性较高、资金流比较稳定,存在持续分红或提升分红能力的行业,主要方向集中于:公用事业、格局改善,资本开支减少的上游资源行业、家电行业、必选消费品等行业。

  郑天行:今年以来具备低估值高股息的红利类指数表现普遍比较出色,不仅是高股息赛道中以往的资源品、大金融板块表现比较亮眼,一些我国产业优势突出、发展成熟稳健、分红属性强的行业如家电也表现比较出色。

  在政策引导下,未来高股息资产的行业属性可能会淡化,而公司的经营稳定性、资本回报率、持续分红能力和分红回报率等个股指标会成为更加受到重视的方面。甭管是主观选股、量化选股还是指数策略选股,针对红利特征的“自下而上”的筛选会更加有效,行业会更加分散、均衡,机会将会越发多元化。

  杨振建:当前进入财报季,年报中将会公布分红预案,历史经验显示,2019年以来分红比例越高的股票二季度股票价格表现越强。考量到央国企的带头作用,看好 中字头 央企提高分红比例,推荐煤炭、交运、公用、运营商等。另一方面,低估值的消费品龙头具备品牌优势、需求稳定、资金流充分的特点,也属于红利资产,可以关注家电、食品饮料、纺服等行业。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有色金属】  【上市公司】  【低估值】  【双引擎】  【投资者】  【证监会】  【上交所】  【注册会计师】  【会计师事务所】  【北交所】  【基金经理】  【三季度】  【阳光诺和】  【吴国清】  【辗转腾挪】  【罗博特科】  【深交所】  【2025】  【银行板块】  【高股息】  【环境保护】  【华能国际】  【华能榆社发电】  【华能国际控股公司】  【IDEAYA Biosciences】  【回购公司】  【澳华内镜】  【2024】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