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张晓迪
频繁跨界的南方 黑芝麻 糊(000716.SZ)正在打算收手。
近年来, 黑芝麻 先后跨界电商、医疗和 新能源 领域,主业方面却创新不足。据 黑芝麻 近期披露的财报,在业绩连续下滑五年、亏损两年后,2023年终于扭亏,但营业收入仍然下滑11.25%至26.77亿元人民币。在跨界未达预期后, 黑芝麻 终于调整战略目标,重返“健康食品”赛道。而重拾主业定力后的 黑芝麻 ,能否逆风翻盘?
频繁跨界为哪般?
南方 黑芝麻 始创于1984年,是一家以 黑芝麻 产业为主业的大型民企集团,曾是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97年4月, 黑芝麻 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 黑芝麻 产业第壹股”。
据公开信息,2017年开始, 黑芝麻 开始频繁跨界。
早在2017年1月3日, 黑芝麻 宣布收购上海礼多多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礼多多”)的计划。
随后 黑芝麻 合计作价7亿元收购新三板公司礼多多全部股权,据此迈入电商行业。但该电商业务运营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并购以来,利多多业绩逐年下滑,且毛利率变动较大。
据公开财报,2021年电商业务贡献主营业收入入21.72亿元人民币,超越食品主业,占总收入53.97%;2022年电商业务收入12.54亿元人民币,总收入占比41.57%,又退居在食品行业之后;2023年电商业务收入再下滑至9.14亿元人民币,占比下滑至34.14%。
而即便2021年电商业务收入较高的情景下,电商业务成本占相当高,和食品业务的毛利率不可同日而语。
2021-2023年,电商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80%、2.05%和4.87%,而食品业务的毛利率持续保持在30%左右。
黑芝麻 的另一并购方向是医疗行业。
2020年4月, 黑芝麻 以6553万元认缴广西广投国医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广投国医”新增注册资金,投资完成后持有广投国医的36.41%股权。
但这一并购却陷入了金融纠纷,造成 黑芝麻 不得不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影响其收回投资成本。
据其年报披露,目前,广投国医及其一致行动人 南宁市 儿童医院建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儿童医院”)均经营停滞无资金流发生。
另外,2022年11月,广投国医和儿童医院还陷入了与广发银行南宁分行的金融纠纷中,诉讼涉及争议金额达2.06亿元人民币。当前该纠纷已于2023年3月23日开庭二审, 黑芝麻 并未公告二审相关情况。
对此界面新闻自 黑芝麻 方面了解到,该案审理后,还尚未出结果。
在2023年的年报中, 黑芝麻 称,广投国医资料被 南宁市 公安局邕宁分局封存,难以获取财务数据及资产信息、状况,因此无法评估预计负债及长期股权投资可回收金额。依据一审判决, 黑芝麻 估计,广投国医及其一致行动人在偿债后的剩余收益不足以收回投资成本, 黑芝麻 据此计提了长期股权投资减值476.09万元。
不仅如此,2022年9月, 黑芝麻 出资7232万元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广西南宁地方政府的一项养老PPP项目,不过直到2023年财年终了, 黑芝麻 并未获得该养老项目相应的运营补助及收益。
黑芝麻 有关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这可能是因为政府还尚未验收该项目。未来和公司主业相关的养老项目还是会继续去做。
即便跨界遭遇碰壁,2023年4月, 黑芝麻 又将触角伸入到了 新能源 领域。
2023年4月,南方 黑芝麻 将全资子公司江西小黑小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业务转型为 储能 锂电池 生产经营,并斥资35亿元建设 储能 电池生产基地,从而跨界 储能 锂电项目。
但大手笔投资 储能 锂电项目后,项目进展却一直没有动静,并远超预计建成时间。
最近,针对投资者对该项目的提问, 黑芝麻 方面回复称,“鉴于2023年下半年起 新能源 电池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与公司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假设条件发生了重大不同,据此公司密切观察外部条件变化冷静面对市场重大变局,不冒进推进,暂缓项目建设,等待最佳实施机会,避免增加投资成本和造成相关损失”。
黑芝麻 相关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黑芝麻 已叫停了该 新能源 项目的建设,目前正在进行行业、财务方面的研判,是否重启建设要待研判结果出来再定。
业绩起伏不稳
对于80、90年代前诞生的中国人而言,南方 黑芝麻 糊绝对是深刻的童年印记。1991年,令万人空巷的电视剧《渴望》播放时,南方 黑芝麻 糊广告作为贴片广告在全国热播,南方 黑芝麻 糊也随之家喻户晓。
然而,30多年过去了,当80、90年代成长为消费主体时,南方 黑芝麻 糊却在消费市场上日渐式微,不复往日风采。
往后倒推的话, 黑芝麻 业绩整体表现是不稳。
过去五年(即2018-2022年),与 黑芝麻 多方跨界并行的是其净收入持续下滑,甚至在2021年和2022年录的大幅亏损。
具体而言,2018-2022年, 黑芝麻 净收入分别下滑76.89%、42.40%、93.03%、11266.13%、33.26%,对应的报告期内,分别实现净收入2420.89万元、1394.38万元、97.24万元和-1.09亿元、-1.45亿元人民币。
而前三年挣得,还不到2021和2022年合计亏损的零头。巨亏之后,2023年, 黑芝麻 实现营业收入约26.7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1.25%;归母净收入约4307.82万元人民币,同比扭亏,但仍远未能弥合此前的亏损。
对于2023年营业收入下滑的原因, 黑芝麻 解释称,主要因素是公司坚持以效益优先的经营导向,继续对电商代运营业务进行优化调整,将低毛利或资金占用量大的业务进行大幅压缩,因此,报告期内,电商销售营业收入同比减少3.5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幅为25.08%。
值得一提是,2023年, 黑芝麻 的营业成本同比下滑15.15%。对此 黑芝麻 称,主要因素是营业收入下降相应地营业成本同步下降,另外还因为,公司强化采购管理,实现部分原料的采购价格同比下降;公司智能化工厂建成投入生产后原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有一定水平的提升,降低了生产成本。
再往后的10多年中, 黑芝麻 业绩仍表现为起伏不定。其中2017年、2015年、20十年净收入超过1亿;2014、2013年两年分别录得6000多万和4000多万;2016年又不到3千万,2012年不到2千万;2011年全年甚至只有807.7万元;2009年、2008年连续亏损,合计4000多万。
继续往后看,情况类似。
目前,南方 黑芝麻 产业涵盖健康食品、电子商务、 新能源 三大产业。在 锂电池 新能源 行业整体过剩的背景之下, 黑芝麻 在账面货币资金仅2亿多、短时间借款近9亿的情景下,逆势入局令人费解。
对此,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告诉界面新闻,跨界的业务规模除非是大规模并购,不然就有蹭热点,在二级市场炒价格的嫌疑。
沈萌进一步分析称,原本 黑芝麻 的竞争优势就不突出,如果聚焦主业不断创新可以保持消费需求,但为了追求短时间价格波动,分散资源,最后可能会造成鸡飞蛋打。
重拾主业要做的还很多
黑芝麻 或许也意识到了自身定力不稳。
2023年8月, 黑芝麻 发布“升·变”战略,重回"健康食品"赛道。 黑芝麻 方面介绍,“升”一方面指南方 黑芝麻 以往的糊类产品升级迭代,另一是针对有点年纪的人等消费群体对健康养生的饮食需求推出巴马粗粮早点产品;
变"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利用公司投资的医养等平台,研发、经营糖尿病人专用食品;二是将南方 黑芝麻 用户体验中心缔造成集工业、文化、旅游、娱乐、消费和购物为一体的新型业态;三是结合公司优势将中国地标健康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沈萌分析称, 黑芝麻 作为成熟的食品上市企业,完全能找到当下消费者的切实需求,但 黑芝麻 却缺少产品设计和创新。就消费领域而言,历来都是商品适应消费者,鲜有消费者适应商品。
在研发方面 黑芝麻 的投入也是起伏不定的,2023年,研发费用大幅提高至2171万元人民币,而在此之前的2022年,其研发费用仅291.1万元;2021年是1322万元人民币,而2020、2019、2018年都保持在400-660万元之间。
不仅产品缺少设计和创新, 黑芝麻 的官方网站上的品牌文化内容也停留在30多年前。在其官方网站品牌文化介绍项下,关于品牌宣传合计8个内容,但点击后并未有详情网页的跳转反应,品牌视频点击后也无播放反应。
黑芝麻 官方网站品牌文化介绍页截图
回归主业后, 黑芝麻 要做的还很多。
上述 黑芝麻 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实际上 黑芝麻 在产品方面已经也做了一点创新,好比推出了芝麻球、芝麻饼、灌装液体芝麻糊、和巴马粗粮食品等,只不过这些创新产品的销量目前还比较小。
该人士称,2024年的关键仍然会在主业产品方面下功夫,着力向药店等渠道推介 黑芝麻 保荐类食品。
另外在销售渠道上布局上。 黑芝麻 表示,2024年计划实行经营渠道立体覆盖,积极研究、拓展新兴渠道。进一步巩固公司在一二线城市、大型商超的强势销售地位;弥补三四线城市的销售短板,持续推进渠道下沉,强化县镇市场经营机制和经营模式创新;在巩固传统电商渠道优势的条件上,继续大力发展直播电商、 新零售 等渠道销售,重点聚焦年轻人需求推进线上产品创新,加大 社区团购 、直播带货等电商 新零售 业态的开发力度,扩大与线上平台的合作,持续推动电商业务快速发展。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从产品方面给 黑芝麻 的建议是,第壹要继续关注主要业务的发展,保持南方 黑芝麻 产业的领先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机会,好比可以关注健康食品、营养保健品、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寻找适当的投资和合作机会。另外还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和风险,强化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和战略联盟,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