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AI+”的最理想应用场景,而AI是普惠金融的核心驱动力之一。4月29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金融科技平行论坛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 人工智能 技术在金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含研究、数据分析、投资决策及客户服务等不同范畴,对金融业的运作模式造成崭新的改变”。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抓住全球 人工智能 发展新机遇,以人为本全方位推进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化应用。在多位与会嘉宾看来, 人工智能 的蓬勃发展为金融业造成了无限可能。但这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仍是关键词,行业呼唤对 数据安全 更严格的保护与要求。
近年来, 人工智能 取得重大发展,尤其是生成式 人工智能 的应用。有统计显示,2023年生成式 人工智能 的私人投资金额达250亿美元,比前年增长达9倍。
谈及 人工智能 为金融业造成的机遇,许正宇表示,在现今信息化的时代,金融业面对大量数据和复杂的市场环境。 人工智能 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挖掘出具有价值的信息,协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理解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提供准确的预测和决策支持,同时有助于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和速度,为金融创新开拓新的存在性。
另外, 人工智能 可应对金融业人手短缺的问题,将相对容易的工作自动化,以腾出人力资源集中处理复杂的增值工作,包含监督、系统开发和品质保证,有助于金融机构提升生产力和效率。
根据最近一项市场研究, 人工智能 已应用于香港金融业多个领域,其中聊天 机器人 和辨识认证是应用水平最高的领域。研究也指出, 人工智能 的进一步应用将为企业造成大量机遇,尤其是在算法交易及自动化客户服务等应用范畴。
以银行业为例, 人工智能 可识别金融交易的模式和异常情况,及早侦测和预防诈骗及洗钱活动。如客户使用信用卡的情景偏离了惯常的消费模式, 人工智能 便会将其标记为可疑活动,促使银行迅速启动调查,有助于保障客户资产和维护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
而这时,一些挑战仍旧存在。“安全”与“合规”是金融业绕不开的话题。 人工智能 加速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同时,对于 数据要素 的保护和应用成为制约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金融机构可能需要第叁方服务供货商提供 人工智能 所需的技术和基础设施。由于市场上的 人工智能 服务供货商较为集中,如有突发情况造成服务中断或故障,便会影响金融机构的营运。因此,金融机构务必制订全面的应变计划,以确保金融系统畅顺运作。
人工智能 模型可以按指示撰写流畅而且高质量的分析,也可以理解图像、处理声音及创作视频。然而, 人工智能 模型也存在幻觉风险,有机会输出看似符合逻辑,但不合乎事实的错误资料。许正宇表示,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不能完全倚赖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 也不能取代金融专业人员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网络安全 是另一大困境。金融机构应用 人工智能 时或会涉及大量数据,其中包含个人和敏感资料。金融机构务必采取稳妥的 网络安全 措施,例如全面加密个人和敏感资料、定期进行保安审查,和建立重视 数据安全 的机构文化。在应用 人工智能 时,金融机构务必尊重个人资料隐私,和严格遵守所有适用的个人资料隐私及保护 知识产权 的相关法律。
另外,在许正宇看来,数据的准确性及人为监督对 人工智能 的运作非常重要。
“发展 人工智能 已经成为世界的重要趋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 人工智能 已体现在银行、证券、保险、会计、退休保障和绿色金融等各个领域,特区政府将力求用好它造成的机遇,并同时管控当中的危险和挑战。”许正宇指出,金融是以数据为基础的行业,适合拥抱 人工智能 以大幅提升效率和竞争力;但 人工智能 的不妥使用会造成巨大风险。他预测, 人工智能 的热度会不断提升,未来吸引的投资金额会继续上升,创造革新行业生态的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