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5月1日消息,年报季收官,多家上市公司拉响退市警报。截至4月30日,A股已经有24家公司锁定退市,其中9家公司已完成退市。
图片来自中国证券报
“1元退市”成为A股上市公司常态化退出主渠道。截至4月30日,今年已经有10多家公司锁定“1元退市”。这其中, *ST华仪 、 *ST柏龙 、 *ST泛海 、 *ST爱迪 、ST鸿达、 ST星源 、 ST贵人 7家公司已经被终止上市并摘牌; ST世茂 等也已锁定“1元退市”。
随着2023年报收官,一批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的上市公司纷纷现身。其中,因2023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ST园城 、 *ST同达 收到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事先告知书。
因2023年度经审计的净收入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要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人民币, *ST碳元 4月30日收到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
*ST商城 则因2023年度公司实现净收入-3.41亿元人民币,且扣除与主要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0.82亿元;同时,公司2023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收到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
另外,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的案例不断增多。继 *ST新海 成为2024年首个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案例后, *ST博天 也因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于4月25日被终止上市暨摘牌。 *ST华仪 、 *ST新纺 此前也因查实财务做假被实施重大违法退市风险警示,因为风险充分释放,公司提前被交易类退市出清。
值得强调的是,4月30日,在新“国九条”对加强退市监管的引导下,沪深证交所修订完善并正式发布相关退市规则。
图片来自上海证券报
本次退市标准的修订,是在2020年退市改革的条件上进一步突出对财务做假、内控失效等乱象的威慑力度,完善对非法行为的全方位、立体化打击体系。其中,在此前2年连续做假达到一定比例强制退市的条件上,新增1年严重做假、3年及以上连续做假的情形,新增资金占用和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等退市标准。
另外,本次退市标准的修订还进一步收紧了财务类退市指标,加大绩差公司的退市力度;适当提高市值退市标准,推动市场化退市功能充分施展作用。
从总体影响评估来看,本次退市规则靶向精确,瞄准“空壳僵尸”和“残渣余孽”,突出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不针对“小盘股”的企业。同时,规则实施设置了划断安排,确保新旧规标准平稳过渡,从严打击连续多年做假和存在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不予整改的企业,明确投资者预期,强化风险揭示。
综合自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