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晚,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大礼堂失火,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透露,着火建筑几乎被大火包围,该建筑四周疑似包裹有施工所用的建筑安全防护网。5月3日1时46分,开封消防发布通报称,无人员被困,目前火势已经被控制。现场航拍画面显示,大礼堂经过火灾,房顶已经基本坍塌,被火烧过的建筑呈焦黑状。
据最新消息,相关责任人已经被公安机关控制。 河南省 消防安全委员会已成立由省消防救援总队牵头,公安、应急、教育、文物等相关部门及 开封市 政府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将开展提级调查,尽快查明原因,依法追究责任问责。
媒体评论称这样一场火灾“灼痛万千‘河大人’”,之所以触发这样的反应,主要因为失火建筑有着特殊的价值。该礼堂全名为“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2006年,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礼堂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从实用角度看,该礼堂直到今天仍为河南大学举行集会、庆典、演出等大型活动的场所。一座经历近一个世纪风雨洗礼的重要建筑,本是河南大学重要的情感纽带,如今因为一场火灾几乎化为灰烬,此情此景难免让人唏嘘。
眼下最受关注的无疑是事故原因,到底哪个环节造成发生火灾?根据河南大学职员的说法是,起火前有施工队人员在礼堂内部休息,而装修期间礼堂内部没有安置烟感设施,由此或可推测,施工单位难辞其咎。装修规范缺乏造成发生意外,类似的教训过去发生过。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施工人员行为、操作都可能引发事故;二是建筑材料往往成为诱发事故的重要因素,好比去年发生的齐齐哈尔三十四中体育馆坍塌事件,事发时该建筑在施工,施工单位对部分建筑材料处置不妥,造成事故的发生。
此次发生火灾事故的礼堂,可以想象,施工期间作业环境肯定很复杂,各种建筑材料都可能放大火情。从这个视角看,按理说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相对较高,在各个环节都做好安全防范。日常我们我们时常能看到很多施工现场布满各种警示语,站在外人的视角,似乎能感受到他们的一些特殊规范。就拿这次事故而言,此前该礼堂施工现场也张贴了类似的警示语,据说横幅上写的是“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强化保护刻不容缓”。但如今出现这样的事故,说明类似的警示语并没有真的起到了作用,或许施工单位不过做做样子,安全规范只是形式主义而已?
施工期间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务必引起充分的注意,只有高标准、高要求,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这样的呼吁其实其实不新鲜,恰恰可能是很多施工单位每天都在强调的东西,但说是一档子事,能不能形成严格的规范又是另一档子事。
不同于一般的建筑施工,文物修缮工程作业通常更复杂更精细,同时对风险控制的要求也更高。媒体透露中提到,中标上述礼堂修缮工程项目的企业先后中标全国多地文保单位修缮工程,其中包含故宫博物院、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天峰山古建筑群、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等。这也说明,即便是精湛的企业在安全把控环节也存在疏漏。此次事故是一次悲惨的教训,文物不可再生,出一次错,后果就无法估量,但愿各方都能以此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