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行业集采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随着集采规则的完善和企业的调整,刚开始的影响已经逐渐出清,医疗行业静待业绩收获期。
4月26日, 蓝帆医疗 (002382.SZ)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报告显示,2023年, 蓝帆医疗 实现营业收入49.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54%,实现归母净收入亏损5.68亿元人民币,扣非净收入亏损6.40亿元人民币,亏损同比缩小2.68%。
2024年一季度, 蓝帆医疗 录得营业收入14.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96%,自2023年一季度以来, 蓝帆医疗 单季度营业收入持续保持增长势头,今年一季度扣非净收入则为亏损1.24亿元人民币,亏损同比缩小 26.51%。
蓝帆医疗 的业绩复苏,主要源于其心血管业务的增长。2023年, 蓝帆医疗 心脑血管事业部营业收入约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0%。2024年第壹季度,心脑血管事业部销售收入超过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0%;另外,防护事业部营业收入更是大幅增长,较上年同期增长近44%。
蓝帆医疗 总裁钟舒乔在4月28日的电话会议里坦言:“2022至2023年, 蓝帆医疗 处于低谷期,不仅是健康防护手套行业的周期性低谷,心脑血管事业部也经历了集采后的低谷,受两个低谷期叠加,财报数据和股票价格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而经过两年的耕耘,和通过前期的布局,2024年预计将是 蓝帆医疗 厚积薄发的一年,是 蓝帆医疗 采取的若干经营、战略措施逐步释放出效果的关键转折之年。”
蓝帆医疗 表示,公司会积极推进股份回购。根据此前披露的回购报告书, 蓝帆医疗 拟使用2500万~5000万元的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的形式回购部分公司股份,以保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预计回购数量占总股本的0.29%至0.58%,回购价格不高于8.60元/股。截至4月30日, 蓝帆医疗 已经完成回购318.3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2%,成交金额为1778.18万元。
记者了解到,此次回购将在3月11日起的3个月内完成。
6年研发投入超20亿,科创总部两度入选重大工程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的先进生产力,突破传统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点。它源于技术革命、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
2024 年2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正式施行,鼓励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高端医疗器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之重器”,被视为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医疗器械是一个高度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产品的性能和精度直接决定了其市场价值。企业只有持续进行产品研发创新与技术迭代,才能不断适应新的临床与市场要求,进而强化竞争地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早在2013年, 蓝帆医疗 就确立了“A+X”发展战略,其中A战略指的是,围绕着PVC手套的传统优势业务,发展成为中国健康防护领域领军企业;X战略指的则是,通过并购等外延式发展,开辟中高端产业新蓝海,助力公司发展成为面向全球的国际综合医疗器械平台型公司。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医疗器械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迭代需要金银财宝的研发投入。2018-2023年, 蓝帆医疗 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20亿元人民币,2023年心脑血管事业部的研发费用率达到约20%。目前, 蓝帆医疗 已经在中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拥有多个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实现了研发全球化、制造全球化、市场全球化、人才国际化。
2022年6月, 蓝帆医疗 全球科创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在张江科学城上海 国际医学 园区正式启动开工,该项目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入选上海重大工程,标志着 蓝帆医疗 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蓝帆医疗 表示,全球科创总部项目是公司全面高质量发展“第叁个十年”的重要战略举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医疗领域人才和技术的聚集和发展中心,大大加快 蓝帆医疗 “政产”融合的速度,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形成 蓝帆医疗 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创新成果加速落地,出海进程持续推进
经过十年的发展, 蓝帆医疗 的“A+X”战略落地已经行之有效。
目前, 蓝帆医疗 在“高、中、低”值耗材赛道进行了完整布局,旗下主要拥有心脑血管事业部、防护事业部和护理事业部等三大业务板块,产品涵盖冠脉、瓣膜、健康防护手套、急救包等。
2018年, 蓝帆医疗 收购了全球第四大心脏支架企业新加坡柏盛国际,以此切入心血管赛道。凭借着柏盛国际成熟的产品矩阵和强大的研发能力, 蓝帆医疗 很快在心脑血管高值耗材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柏盛国际拥有全球第壹款无聚合药物涂层冠脉支架BioFreedom,该款支架于2021年6月在国内获得上市批准,2023年国内植入量同比增长超过120%。另外,BioFreedom的升级版本 BioFreedom Ultra已经在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2023年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
2022年9月,柏盛国际下属子公司吉威医疗研发和生产的柏腾优美莫司涂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BA9 DCB)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这是国内首款获批的莫司类药物涂层球囊。2023年以来,该产品在 京津冀 联盟、广东联盟、江苏联盟、上海等省级集采中均获得中标,2023年该产品在国内的销量已经超过2万条。
在2020年11月进行的第壹次国家冠脉支架集采中,吉威医疗的心跃(EX CRO SSAL)支架以高顺位中标。产品的降价对 蓝帆医疗 的业绩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通过集采, 蓝帆医疗 也成功实现“以价换量”。2021-2023年, 蓝帆医疗 的心脏支架三年合计协议采购量61.6万条,实际供应量达到126.4万条,是协议采购量的2倍之多。目前, 蓝帆医疗 已经成为国内心脏支架植入量第贰多的企业。
在2022年11月的第贰轮集采中,吉威医疗两款产品分别以824元、845元再次中选,较2020年首轮集采价格分别上涨75.69%和80.17%。在产品中选价格的回调,也增厚了 蓝帆医疗 心脑血管产品收入。2023年,两款集采冠脉支架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长约85%。
2020年, 蓝帆医疗 成功收购NVT,进入心脏瓣膜领域。NVT是全球第五家获得TAVR产品欧盟CE注册证的企业。直到今天, 蓝帆医疗 在心脏瓣膜领域的重磅产品Allegra经导管介入主动脉瓣膜已经在智利、希腊、北马其顿共和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2023年新进入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0个,其中包含人口大国土耳其和墨西哥。
另外,Allegra二代瓣膜系统在国外的注册临床也已经完成全部入组,进入随访阶段。
在4月28日公布的投资者关系记录表中, 蓝帆医疗 回复表示,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发展布满信心,2024年预计是 蓝帆医疗 的反转之年,接着在2025-2026年会有连续性的增长,业绩弹性各方面都特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