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全球化布局第一站进展如何?厦钨新能推进法国电动车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厦钨新能】全球化布局第一站进展如何?厦钨新能推进法国电动车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5-7 18:55:27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厦钨新能】 【正极材料


K图 688778_0

  厦门 厦钨新能 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厦钨新能 ”,688778.SH)于2年多前正式登陆上海证交所科创板,去年启动了海外布局。公司将欧洲定为国际化业务的首站,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的则是“法国年产40000吨三元材料项目”。

  公司5月7日公告披露,北京时间5月6日,公司与法国能源行业跨国公司欧安诺集团(Orano SA)签署《建立电池产业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协议》,旨在加强双方在生产电动车电池正极材料方面的合作伙伴关系。

  该协议所涉及的投资项目均系双方的框架性意向,具体的项目实施仍需获得中国国内境外投资管理机构及公司内部有权决策部门审议批准。

  Orano集团原名Areva集团,是法国一家专注于核能行业和低碳可再生能源的上市公司,已经有50多年历史,是世界最大的核工业集团之一,也是该领域少数能为电力公司提供全部相关工业生产过程的企业,包含核燃料循环、从提取采矿到可回收材料的回收再到拆解的核设施。

  公告显示,双方将合力推进双方的合资项目建设,分别建成由 厦钨新能 控股的CAM工厂(即电池正极合资公司)和由ORANO公司控股的P-CAM工厂(即前驱体合资公司)。

  双方承诺通过CAM工厂和PCAM工厂,强化法 国新能源 材料方面的研发能力:一方面,双方将开展与CAM工厂、PCAM工厂配套的法国研发中心的建立、开发与合作,为CAM工厂和P-CAM工厂的产品提供生产及工艺提供持续的支持,满足客户需求,共同推动电池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双方将加强CAM工厂、PCAM工厂研发能力建设,通过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建立未来高端产品开发能力,提升CAM工厂、PCAM工厂在电池领域的研发实力和竞争力。

  另外,公告披露的协议内容还包含,通过回收电动汽车电池,和在CAM工厂、PCAM工厂中复用回收材料,增进技术和商业合作,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碳中和做出贡献,和确保原料保障:一方面,双方将通过合作推进电池回收和原料保障等达成碳中和关键目标,落实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双方将开展技术和商业合作,共同探索电池回收和原料保障领域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利用CAM工厂、PCAM工厂和回收工厂综合优势,缔造全套服务,为客户优化最终价值。

  此前的2023年5月16日, 厦钨新能 发布公告,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欧洲 厦钨新能 分别与Orano CAM和Orano PCAM就在法国共同注资设立电池正极材料合资公司和前驱体合资公司事项签署了合资协议,两家合资公司初始注册资金均为2000万欧元,其中电池正极材料合资公司由欧洲 厦钨新能 出资51%、Orano CAM出资49%,前驱体合资公司由欧洲 厦钨新能 出资49%、Orano PCAM出资51%。这2家合资公司均位于法国北部港口城市敦刻尔克。

  欧洲 厦钨新能厦钨新能 为增强国际化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战略等综合竞争力,在德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作为该公司的欧洲业务平台,主要经营范围是研发、生产、销售电池材料及生产原材料的采购。Orano CAM和Orano PCAM则均为Orano集团的下属公司。

   厦钨新能 称,继双方下属公司于2023年5月签署的合资协议之后,这份新的协议旨在持续推动双方在电动车用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的合作。本协议的签署,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属于公司海外布局的重要举措,有益于加快公司的海外市场开拓进度,保证公司行稳致远,符合双方的战略发展利益。

   厦钨新能 在最新披露的2023年年度报告中也提到,报告期内,公司以五年战略规划为投资指引,将欧洲作为公司全球化布局第壹站,加快海外市场开拓进度;配套重点客户的开发计划和产线论证计划,加快推进各项工程项目建设。其中就包含成立上述2家合资公司,报告称将该项目列为“法国年产40000吨三元材料项目”。

   厦钨新能 控股股东为中国最大的钨产品生产商 厦门钨业 (600549.SH),实际控制人为 福建省 国资委其前身为 厦门钨业 下属电池材料事业部,于2016年12月新设公司独立运行,成为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公司于2021年8月正式登陆科创板,目前其主要产品涵盖钴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贮氢合金等全系列能源 新材料 产品。

  过去的2023年, 厦钨新能 营业收入为173.11亿元人民币,和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减少39.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收入为5.2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2.93%。报告称,在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升级、贸易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的大环境下,叠加下游市场增速放缓、产业链去库存压力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挑战,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显现了一定波动。

  今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2.99亿元人民币,和上年同期相比减少8.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收入为1.11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71%。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达刚控股】  【孙建西】  【上市公司】  【控制权】  【一女多嫁】  【粤宏远】  【博创智能】  【注塑机】  【IPO】  【工业母机】  【AI眼镜】  【相关问题】  【2024】  【数码产品】  【货币政策】  【IDEAYA Biosciences】  【投资者】  【证监会】  【证券发行】  【并购重组】  【海通证券】  【科技股】  【国有企业】  【新能源汽车】  【同比增长】  【累计销量】  【长安汽车】  【监管措施】  【交易所】  【资本市场】  【环境保护】  【华能国际】  【华能榆社发电】  【C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