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热点 > 商业洞察 > 江南大学团队降本透明质酸?实为2019年突破 - 合成生物产业单点突破不断仍缺少革命性进展

【合成生物】江南大学团队降本透明质酸?实为2019年突破 - 合成生物产业单点突破不断仍缺少革命性进展

查看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5-7 22:30:07    文章分类:商业洞察   
专题:合成生物】 【合成生物学】 【蔚蓝生物】 【川宁生物】 【透明质酸


K图 603739_0


K图 301258_0


K图 301089_0

  一则江南大学合成生物创新团队将透明质酸成本降到每公斤几百元的消息,为近期本就火热的合成生物概念股再添一把火。该团队成员康振教授向财联社记者证实了信息的可靠性,但其同时表示相关的技术在2019年就获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透明质酸的发酵水平获得突破,发酵成本降低至几百元每公斤,而后又经历了技术推广,技术评估和继续发展更新。

  行业资深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近年来麦角硫因、氨基酸和透明质酸的原料价格因为用了合成生物技术而大幅下降,证明了合成生物技术在一个个点上是有突破的,但业内还是期待产业能在底层技术、通用技术上能有革命性进展,从而降低整体合成生物产业的成本。

  这时,资本市场上合成生物概念火热,相关板块已在节后连续两日大涨,但也有多家股票价格上涨企业明确表示合成生物学项目正处于前期研发阶段,尚未产业化。

  实为2019年的技术突破

  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有媒体透露称,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合成生物创新团队获得第十九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该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借助微生物发酵生产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把成本降到每公斤几百元,实现了透明质酸大产量推广应用。

  由于合成生物板块在节假日前已成为市场热捧的“香饽饽”,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又给资本市场添了“一把火”。

  今日,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合成生物创新团队成员康振教授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证实了信息的可靠性,团队通过生物技术生产出来的透明质酸(玻尿酸)属于化妆品、医药等领域广泛使用的生物活性原料,生产的透明质酸分子量可以做到精准控制。相关的技术历经十几年的开发,在2019年获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透明质酸的发酵水平获得突破,发酵成本降低至几百元每公斤,而后又经历了技术推广,技术评估和继续发展更新。

  他进一步表示,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透明质酸水解酶的研究和生产制备技术已经成熟,酶法切割透明质酸已经完全实现了工业化。生物技术生产的透明质酸属于上游原料,开发含有透明质酸的终端产品需要更多其它投入,而且到终端市场的成本决定于公司对透明质酸具体的运用场景,技术使用的熟练度等多方面因素。

  据财联社记者采访了解,江大该团队低分子量透明质酸“一步发酵”技术可以让发酵和切割同步进行,且更加精准地控制透明质酸糖链合成延伸和降解解聚的协同过程,新技术的优势在于生产技术能覆盖全部大小的透明质酸,并提高透明质酸的发酵水平,提高生产菌种的生物安全性。

  康振教授说道,团队技术覆盖了高、中、低透明质酸发酵生产,是一个完整的“技术包”,“一步发酵”只是其中技术之一。得益于这些技术,能特别精准地控制透明质酸分子量,不同大小的透明质酸都能发酵出来,所以利用“技术包”可以实现全分子量类型透明质酸的工业级生产。

  业内期待革命性进展

  康振同时表示:“特别高兴看到我们的技术能够服务于透明质酸生物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关技术也在持续升级换代,期待能给这个产业带了更多的推动力。”

  对于该成果的意义,合成生物企业邦泰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开创人张琦告诉财联社记者,透明质酸原料很早期就已经通过菌株筛选培育出来可以工业化的菌种,经过几十年的不断优化菌种,江南大学团队继续把原料生产成本降下来,这是合成生物学希望达到的低成本生产原料的目标,也是顶尖的优势,在行业里有相应的意义,比较振奋人心。

  “业内一直认为成本是制约合成生物产业工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江南大学成功将透明质酸的成本降至每公斤几百元,这对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借助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其它产品发生一定助推作用。”一位合成生物学资深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因为合成生物学的条件理论方法都是通用的,好比新酶挖掘过程、酶的定向进化策略;对现有的、天然存在的生物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创造非自然的“生物结构”等方面都是可以借鉴的,可以借助这些技术手段来提高其它产品的产量并实现工业化生产。

  针对团队技术是否可以借鉴,用来开发一些其它酶合成其它合成生物产品,康振表示:“其实和透明质酸一样,其它多糖的分子量也会影响其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性质。我们开发的分子量控制手段其它生物多糖产品都能借鉴,只是其它多糖彰显出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活性与透明质酸有本质区别。”

  不过也有合成生物产业人士提出不同看法,他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该新闻中提到的透明质酸技术是在2020年左右就突破了,目前这个节点对行业影响有限。现代合成生物行业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史,革新性的技术从20十年Amyris缔造全球第壹个自动化菌种工程平台开始,始终在发展;其实不是因为某一个产品的开发而一夜间一日千里。这个领域归根到底还是生物制造,需要时间的积累(尤其是规模化及市场推进)。

  张琦同时透露,近期行业内讨论的合成生物学不是容易的通过传统诱变育种筛选菌种,而是通过基因的编辑方法改造合成途径。

  毋庸置疑的是,近年来麦角硫因、透明质酸等原料价格都因为用了合成生物技术而大幅下降,而业内同样期待产业能在底层技术、通用技术上有革命性进展,从而降低整体合成生物产业的成本。

  上述合成生物产业人士表示,未来肯定会在底层技术上能有革命性进展,可是需要时间。真实的推翻性技术可能会在完整细胞模型及设计,加上 人工智能 ,来设计出高产量的菌种,从而减少优化菌种需要筛选的数量,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菌种表现水平,达到大幅度降低成本的目标。

  产业配套政策同样令业内翘盼,此前4月底,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提到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并且有望在最近出台。对此,上述合成生物学资深人士表示,合成生物产业在国家层面缺乏指导文件,若能出台一些纲领性政策文件,将彰显国家对该产业的高度重视,并有助于合理引导和规划发展方向,从而推动合成生物行业的快速发展。

  概念股火热多家上市公司却称尚不具备产业化条件

  江大合成生物创新团队获奖消息为本已火热的合成生物板块再添一把“助燃剂”。从二级市场上看,今日相关概念股再度拉升。Wind数据显示,合成生物指数昨日收涨4.93%,今日收盘上涨幅度达1.25%, 蔚蓝生物 (603739.SH)五连板, 拓新药业 (301089.SZ)、 富士莱 (301258.SZ)20CM涨停, 广济药业 (000952.SZ)涨停。

   蔚蓝生物 证券部职员对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合成生物技术尚在前期研发阶段,不具备产业化条件;4月26日起三连板的 圣达生物 (603079.SH)也公告称尚不具备产业化条件。

  但也有企业已经有所进展。 富士莱 则表示,公司的R-硫辛酸目前仍在市场推广阶段,2023年该业务的收入占比不高于3%,公司暂无扩产计划。

   亚香股份 (301220.SZ)也连续四日大涨,公司相关责任人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自2022年成立苏州亚香公司以来,便开始着手进行合成生物产业化。公司的香精香料产品种类繁多,目前正逐步将部分核心品种转向合成生物技术。公司已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成功改造了一点酶并用于香料的合成,其中一些酶的突变体相较于野生型的产量提升两倍多,并且综合成本有所下降。

  该责任人进一步表示,公司2022年就开始与江南大学的两位教授就相关香料的合成生物学项目进行深入沟通和密切合作。未来,公司计划在研发大楼建成后,将会与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专家、院士等建立联合实验室,并将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香精香料的合成之中。

  资本市场的躁动,也令投资者在业绩会上对企业纷纷发问,在今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多位投资者提问 亿帆医药 关于合成生物产业进展问题, 亿帆医药 (002019.SZ)副总裁林行明确向投资者表示公司有合成生物业务,合成生物类产品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公司在研和发展的这一类别产品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严谨的市场发展判断,正在稳步推进当中。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