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记者关注到,5月8日,上海证交所发布公告表示,因对拟IPO企业大连科利德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利德”)保荐核查工作履职尽责不到位,上海证交所对 海通证券 (600837.SH;06837.HK)及2名保荐代表人予以通报批判。发行人科利德、容诚会计师事务所也被罚。
2023年6月15日,上海证交所受理科利德第壹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后因项目取消,上海证交所于今年2月终止了科利德的发行上市审核。
在发行上市申请进程中,发行人科利德存在科创属性指标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研发人员数量及研发投入金额披露不准确、未充分说明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等违规行为,相关情况与申报文件披露不一样等情况。
上海证交所在发行上市审核及现场督导工作中发现, 海通证券 作为科利德申请科创板第壹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以下简称“首发上市”)项目的保荐人,存在保荐核查工作履职尽责不到位的问题:未充分核查发行人科创属性指标相关信息;未充分核查研发人员认定依据;未充分核查研发投入金额的准确性;未充分核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海通证券 因首发上市保荐业务履职尽责不到位,分别于2023年6月15日、2024年1月29日被采取监管警示、监管谈话的监察管理措施,并提交了书面整改报告,但未能抛砖引玉,未切实整改到位。上海证交所在科利德项目现场督导中仍发现, 海通证券 在保荐业务内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质控、内核意见落实不到位、质控部门现场核查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在研发投入金额披露方面,上海证交所现场督导发现,科利德参与非研发活动的33名专职研发人员职工薪酬未根据工时进行分摊,均计入研发费用,涉及金额805.36万元。另外,还存在ERP系统账面研发领料数据与原始纸质单据不相配、发行人研发领料与其实际需求不相配等违规行为。
研发人员数量、研发投入金额是《上海证交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规定的重要标志。
“ 海通证券 在多个首发保荐业务中履职尽责明显不到位,投行质控内核部门对尽职调查把关不审慎”,上海证交所表示,因此对 海通证券 予以通报批判。
另外,张波、周磊作为 海通证券 指定的科利德首发上市项目的保荐代表人,存在未充分核查发行人科创属性指标相关信息;未充分核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的问题,同样被上海证交所予以通报批判。
其实,这不是 海通证券 今年第壹次被监管点名。2024年首月, 海通证券 及有关人员就因保荐不尽责、私自改招股书等投行业务违规两次遭监管处罚,4名保代被通报批判,3名相关责任人被警示。
3月,因 海通证券 在相关主体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 中核钛白 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进程中涉嫌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 海通证券 进行立案。
4月,因作为格力债券“21格地02”“22格地02”主承销商和受托管理人未对相关情况分析核查、尽职调查、报告不及时等, 海通证券 被广东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监管措施。
在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之下,IPO现场督导力度得到进一步强化。4月30日,《上海证交所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3号——现场督导(2024年修订)》发布施行,明确“一督到底”原则、拓宽现场督导覆盖面并强化现场督导中的自律监管。
上海证交所指出,针对实践中部分督导对象“带病闯关”,在发出现场督导通知书后随意撤消保荐的情景,为切实落实“申报即担责”的监察管理要求,强化严监管警示震慑,《现场督导指引》明确发行人取消申请或保荐人撤消保荐不影响督导工作的实施,也不影响对督导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另外,还将增加“随机抽取”的督导对象确定方式,根据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的保荐机构执业质量评价结果,不定期根据不同比例随机抽取已受理项目,对保荐人启动现场督导。
处罚风波不断之外, 海通证券 业绩也出现大幅下降。2023年, 海通证券 实现营业收入229.53亿元人民币,归母净收入10.08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下滑11.54%、84.59%。今年一季度,下滑态势依旧。 海通证券 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7.62亿元人民币,归母净收入9.11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下滑44.11%、62.56%。